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8|回复: 1

[面食] 活色生香,一发入魂!这部国产片真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10 06: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活色生香,一发入魂!这部国产片真香!

 写字的乌鸦 乌鸦电影  2021-05-30

众所周知,一说到拍美食,南北方的争端,就没有消停的。


豆腐脑是咸还是甜?粽子蘸白糖还是酱油?米饭好吃还是饺子好吃?


但凡事都有例外,说到陪这种中国人千百年的美食,无论南北方,都会握手言和:面条。


从南到北,中国人对面条,从不偏心:《有面有朋友》


40.jpeg


江苏 | 石头和膻羊肉


在江苏,评判一碗好面的标准,要么是汤底,要么是浇头。


颜色清澈,口味浓郁的汤底;


41.gif

42.jpeg


鲜甜荤香,口感细腻的浇头…通常是江苏地区的面食,受欢迎的两大秘诀。


43.gif

44.jpeg


但凡事都有例外。常熟的哑巴羊庄,三十年来,用碗里的几片羊肉,留住了无数客人的胃。


45.gif


江苏的羊肉面,分为红烧羊肉面和白切羊肉面。


而哑巴羊庄的羊肉面,是看上去寡淡无味,实则内有乾坤的白切羊肉面。


46.jpeg


选取当地特有,肥瘦相间的胡羊肉,用绳子捆好、竹篱罩住,放在刚刚冒泡的开水里,开大火直击羊肉;


趁羊肉不防,猛一抬手,放进关键的家传之宝:大石头!


十几斤重的大石头,拴在大锅的周边,和羊肉一起滚上四个小时;


47.gif


重压之下,羊肉迅速成熟,质感变得厚重又细腻,轻轻撕开,脂肪和瘦肉难舍难分,热气腾腾、肉香弥漫…


48.gif


平整、四方的刀切羊肉,规矩地铺在面上,撒上几粒葱花、几片羊血…白里透红的羊肉,像洗过一个热水澡,干净剔透。


49.jpeg

50.jpeg

51.jpeg


每天天还没亮,第一锅羊肉还没熟透,店里早就坐满了客人。


年纪大的说:我16岁开始吃他们家,至少吃了60年了;


有年轻人说:我就喜欢他们家羊肉的那股膻味。


52.jpeg

53.jpeg


老板女儿回忆:我爸爸是聋哑人,我爷爷担心他以后饿肚子,就教他煮羊肉面…我们几个子女从小也会这门手艺,以后爸爸干不动了,就轮到我们煮羊肉,养老人。


54.jpeg


拍摄过程中,老板全程闷头在厨房,一刻不停。


虽然听不见,也不能说话,但对食物的坚持和对家庭的担当,就像锅里那块大石头一样,无声而坚实。


55.gif


贰 | 人生不过一碗面


每个陕西人,即使没吃过,也听过这个面的写法:


一点飞上天,黄河拐个弯,八字大张口,言字中间走,你一扭我一扭,你一长我一长,中间加个马大王,月字旁,心字底,留个勾搭挂麻糖,坐个车车回咸阳。


这个有着56个笔划,在输入法里查无此字的面名,有着拟声一样的读音:biang(二声)。


56.jpeg


其实,biangbiang 面,就是裤带面。摔打长形面时发出的声音,就是名字的由来。


在陕西咸阳,面馆不少,可老窦家出品的biangbiang面,是在众多面馆里,叫得出名字的一家。


二指宽,三尺长,形状犹如裤带的面,需要反复摔打上百遍;


面片中间的部分薄如蝉翼,轻轻一拉,光从中间透出,面粉在面片上四散跳跃…


57.gif

58.jpeg


水沸腾的瞬间,必须用手扯开面片,迅速扔进汤里…用手撕开的面,有种特别的张弛感,沸水帮助不规则的面片,达到了恰到好处的膨胀。


面片的韧劲和黏腻,奇妙地高度契合,不多不少;


59.gif


厨房里,老板手里刚出浴的面片还在休息,老板娘的辣子已经蓄势待发。


将秦椒碾制的辣椒粉,和老窦家的秘制调料拌匀,汤勺一撒,滚油一泼,香醋一激…


60.gif


面片和油泼辣子充分缠绵,油香和酸辣,在凛冽彪悍的刺激中,居然会带出一丝鲜甜感…


谁都忍不住说一句:嫽咋咧!(陕西话:太棒了)


61.jpeg


午饭时间,老板一家三口,忙得脚不沾地…


老板两口子,在之前的面馆工作时认识。


老板安静内向,专注做面;老板娘手脚麻利,能说会道。


62.gif


夫妻俩里应外合,二十多年来,生活和工作都合作得天衣无缝。但每天高强度的工作,让老板得了网球肘,也让两口子开始慢了下来…


老板娘说:我的青春都给了面馆,现在孩子都大了,我俩想过得轻松点。


63.jpeg


下午三点后,一天都忙碌就算结束了。老板娘会回家追剧,老板则会约着老友边喝咖啡边在店外谝…


人到中年,劳碌半生的他们,终于在生活的下半场,获得了和做面时一样,游刃有余的方法。


64.jpeg

65.jpeg


叁 | 从入门到坚持


70岁那年,本该在家颐养天年的谭大爷,决定把家里没人做的面馆,支棱起来。


从1909年——1956年,家里的面馆由谭大爷的父亲和爷爷打理,而谭大爷则选择了一条和父辈完全不同的路——弃面从戎。


没退休之前是干部,退休后,也总想干点实事,发挥余热。


他翻起家里的食谱,翻起了各种书籍,想炮制出与众不同的美食。


66.jpeg

67.jpeg


一般的面条,只需要用机器压上三次,而谭大爷,则每天掐着表,数着数,把面条压上十二次。


这样压出来的面条,不需要加任何添加剂,就能保证筋道的口感;


68.gif


几个小时的辣椒油熬煮,谭大爷也从来不肯假手于人。温度要稳定在220度,他就蹲在锅炉边,一边观察油的清澈度,一边把控油温。


油温高了,辣椒油就会辣而不香;油温低了,辣椒和油就只能各玩各的,没法融合,面条就失败了。


69.jpeg


被压了12次,头尾一样紧实的面条,淋过半勺辣椒油,面条的弹牙和椒香,从舌尖往后喷发…


谭大爷说:面条是个筐,啥子都可以往里装。装得好,吃出美味健康;装得不好,就注定是走过场。


70.gif


面粉的质量、加多少水、压的次数…都要讲究。谭大爷厨房的墙壁上、笔记本里,做的笔记堪比科研人员。

71.jpeg


老爷子精神头好,中气十足,一谈起做面,眼里就发光:


我的面馆叫谭徳食面馆,我父亲说人以德为本,民以食为天。我这一辈子,都想为人民群众做点事,年轻当兵保家卫国,老了做面给大家吃,大家喜欢,我就满足。


72.jpeg


三月,《有面有朋友》在优酷播出,豆瓣评分7.5。


节目走访了江苏、上海、陕西、四川、福建几个地方,展现了30多种面条的技艺和故事。


有网友评价:一碗小面,活色生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碗面从有到无,从发到擀到压到下锅,每个浇头每份汤底每种配料,都藏着制作者们无尽的用心…除了美食,家人间的故事、对美食的敬畏、对面的改良和创新,赋予了面食,最珍贵的温度。


73.jpeg


说起面食,中国人从来都不会陌生。


上海的阳春面;江苏的南京小煮面、东台鱼汤面、虾油面、鱼汤鳝丝面、南通跳面、镇江锅盖面;


74.png

阳春面


75.jpeg

南京小煮面


76.jpeg

锅盖面


浙江的杭州片儿川、葱油拌面、虾爆鳝面、面疙瘩、长寿面;


湖北的武汉热干面、襄阳牛肉面;安徽的板面、魏王面;福建的福州线面、尚干拌面、沙县拌面、莆田卤面、厦门沙茶面、漳州卤面、泉州面线糊、莆田妈祖面;


77.jpeg

武汉热干面


78.gif

莆田卤面


79.gif

线面


台湾的担仔面、牛肉面、花蛤仔面等;广东的广州馄饨面(由馄饨、面线合成)、竹升面;


香港的车仔面、虾子面等;重庆的重庆小面、豌杂面、鸭血面等;


80.jpeg

台湾担仔面


81.jpeg

车仔面


82.jpeg

广州馄饨面


四川的担担面、豆花面、渣渣面、清汤面、燃面、一根面、铺盖面…


贵州的豆花面、肠旺面…


83.jpeg

四川担担面


84.png

贵州肠旺面


千变万化、源远流长。


简单的面条,万字的论文,都没法完整概括它的奥妙。


几千年来,面食早已是中国人基因里,最朴素,也最深刻的咀嚼密码。


从一堆面粉,到一碗面条,能够让对食物不将就的中国人,始终捧在手心里,除了味道,更多的,是一碗面条,和老百姓之间的牵绊。


是走南闯北,仍然对家乡有眷恋的西北汉子,做的一碗臊子面;


85.jpeg


是不忍母亲辛苦料理,决定放下白大褂的独生子,做的一碗锅盖面;


86.jpeg


是家徒四壁的农村兄弟俩,披星戴月的养家糊口对辛劳,最后在城市站稳脚跟的一碗扁肉;


87.gif


是厌倦了城市生活,和妻子跑到渔村,琴瑟和鸣的一碗黄鱼面…


88.gif


在他们的故事里,做一碗面,意味着生存、责任、奉献和传承。


他们勤劳、他们付出,是因为这碗面,不仅是他们的价值体现,更承载了一家人的安稳和希望。


那一碗碗飘香四溢的面条,正如几千年来,艰苦奋斗、生生不息的中国人,韧劲十足,在摔打揉搓中,代代相传。



89.gif

 楼主| 发表于 2021-6-10 06: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纪录片《有面有朋友》(全5集,2021)
http://www.hutong9.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60307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4 06:42 PM , Processed in 0.05480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