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至今,在大温买房,总是要打价格战,尤其是100多万的独立屋:出120万,很快被告知“有更高的”,再出130万,再被告知不够,结果出了140万还没拿下,卖家却不告诉你最终成交价是多少。
没辙,因为BC省相关的房屋买卖法律里,并没有写着“卖家一定要告诉买家每一笔报价,以及最终的成交价” —— 卖家有权保持沉默,买家只能吃哑巴亏。
这让一些买家公开发表不满:我去拍卖行买一个几千几万块的东西,至少还是明码拍卖,公开透明,当场竞价,怎么买个房,我连竞争对手出多少钱都不配知道?
如此一来,买房价格只能靠猜,不是让经纪占大便宜了?经纪一边怂恿你“这套房如何如何好”,一边收着各路报价并保持神秘感,让一些沉不住气的买家索性出超高价买下房屋……
针对这一现象,BC省的一些地产行业专家看不下去了。比如地产专栏作者Rob Shaw近期在各大媒体上撰文抨击这一乱象,认为“暗箱加价,不让买家有知情权”让如今卖家市场主导的大温地产买卖雪上加霜。
买家已经要默默承受高昂房价带来的压力,却在经纪们的进一步“压榨”下不得不花掉更多的钱,换做哪个买家能保持平常心?就算不为钱,也为争口气吧?在一切都“如实禀报”的加拿大,经纪们的这种行为真的妥当吗?
加息、提升供应量?比如增加透明度
所以,与其增加利息、增加供应量来遏制房价上涨,不如增加透明度。尽管4月份的地产销售已经出现下滑,但过度加价的情况还是屡见不鲜:
一套托菲诺的海景度假公寓,成交价居然比叫价贵了100万;温哥华西28街的一套普通平房,成交价比叫价高了50.2万;西41街的一套5卧室独立屋,成交价是566万,比叫价高了168万之多。
的确,有钱人可能不在乎钱,但和他们一起竞价的人显然有的很在乎。明明已经超出很多预算却还在参与竞价,卖家和地产经纪利用的是“赌徒”心理。
有很多买家因为竞价超出预算,因此决定在一些费用上节约成本,比如不找验屋师、降低家具档次等等,在Rob看来这是舍本逐末,暗箱竞价才是最应该节约的开销。
前些年,在全球抵制鱼翅消费时的一句话用来形容现在的抢房挺合适: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没错,没有那么多人的疯狂竞价,就不会助长“不透明竞拍”的气焰。
“省府必须立刻立法,让竞价公开”
说出这句话的是大型地产集团RE/MAX加拿大西部的副主席Elton Ash,他表示“所有人都必须立刻呼吁省府,出台明确的法规,规定每一笔报价都需要公开,绝对不能暗箱竞价,买家需要有知情权。”
Elton在和RE/MAX东部的负责人沟通过发现,加拿大几乎所有地区的买家都对暗箱加价感到不满,认为“自己被当做聋子、瞎子来对待”,尤其是安省、BC省的买家,房价本来就贵,哪怕加价10%都是不菲的开支。
买房是人一生中最大的一笔开支,如果溢价10万、20万成交一套房意味着什么?这可能是一个家庭1~2年的总收入,还得不吃不喝。
所以,在没有知情权时的“胡乱出价”,尤其是失去理智时,买家应该明白这意味着多大的损失。如今的抢房时代,不仅卖家希望卖的价格高高益善、经纪也希望大赚特赚,无奈的是不少买家也心甘情愿当待宰的羔羊。
通货的确在膨胀,但没那么快
RE/MAX加拿大西部的副主席Elton Ash继续说道:我明白人们的心理,认为买房是抗通胀的,况且很多人买房是刚需需要。
但随后,Elton话锋一转:“通货是在膨胀,但绝对没有那么快。我们发现加拿大一些城市年度房价涨幅超过30%以上,这显然不是正常通胀的速度,而是恐慌型加价的产物。”
Elton同时也郑重告知地产公司:不能一切向钱看,确保BC省、大温地区房地产市场的平稳运行,我们也有责任。否则飞的越高,摔的越惨,万一泡沫真来了呢?那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Elton给出了建议:地产经纪不仅要对每一位潜在买家公开目前的价格,还需要省府控制每一次加价的幅度。比如100万的独立屋,有人出价102万的时候,之后每一笔加价最多只能加2500元。
总之,要想法设法避免“报复性加价”,规避那些一口气加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现象 —— 因为你无法判断这些突然加价很高的人,是不是和卖家、经纪串通一气在联合坑潜在买家。
让房屋可负担性别再越来越糟?那就尽快让这场加价战争熄火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