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2|回复: 0

[影乐之声] 9.2,荷尔蒙爆屏,没几个国产爆款,比它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22 04: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2,荷尔蒙爆屏,没几个国产爆款,比它燃

 写字的乌鸦 乌鸦电影  2021-03-22

100多年前,在现在的北京宣武门外大街,曾坐落着,一个相当热闹的地方:江西会馆。


这个名流聚集之地,举办过相当多重要的活动。


0.gif


1918年6月20日。


在大戏楼,难得一窥的京城名角梅兰芳、韩世昌、侯益隆,都来了。


这样的阵仗,北京戏迷难得一见。每张五块光洋的戏票,几乎秒光。


当天,这台演出就收得一千七百块大洋,可角们,一个子儿都没要。


他们把钱,全都捐给了准备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


1.jpeg

2.jpeg

3.gif


1912年,民族存亡之际,李石曾、吴玉章、吴稚晖、张继等发起“留法俭学会”,成立留法预备学校。


几年后,受五四运动影响,大批国内优秀青年,欲赴海外寻求救国真理,掀起狂热的留法俭学热潮。


1920-1921两年,陆续有20批,1800多名学生,踏足法国。


他们中,最小的12岁,最大的54岁…


几十年后,这批人里,出现了新中国的总理、共和国元帅、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核物理科学家、文学家、美术家、音乐家…


电视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讲述了这段故事。


4.jpeg


这部2012年播出的电视剧,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导演是乌鸦相当喜欢的康洪雷,他的作品包括《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民工》《推拿》等。


网友评论:英雄辈出、风云际会,一切都在推翻和重建中挣扎。数次热泪盈眶,与他们相比,我们那些所谓的烦恼、空虚、忧愁,根本不值一提…


5.jpeg

导演:康洪雷


类似《觉醒年代》,《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基于史实,进行了一些合理想象和改编。


有人说:在历史的长河里,巨浪喧天,每个个体显得微不足道。一个人被公开记录的也许只有生与死,他们内心的孤独与爱,却无人提起。


而这,就是《我们的法兰西岁月》,让人感沛的原因:除却戏剧性强的情节,它再现了那段诡谲的日子,让我们看到,生卒年表背后,每位革命者的悲喜交加、欲望、愤怒和挣扎…


6.jpeg

7.jpeg


英气逼人的周恩来、永远昂扬的赵世炎、机灵务实的邓希贤、“愤青”蔡和森、性格完全相反的陈氏兄弟、一头扎进图书馆的陈毅、王若飞、聂荣臻、李富春…


《我们的法兰西岁月》,用饱满的细节,让史书上的人物活了过来:


陈独秀大儿子陈延年,起初与父政见不一,他向来直呼父亲名字…


8.jpeg


蔡和森,在法国蒙达尼公园,早晚研习法文,几乎是早上第一个进、晚上最后一个出,从读不懂法文报纸,到最后,自翻法版《共产党宣言》,在宿舍贴满翻译文稿…


9.jpeg


周恩来,穿着一条明显短了的裤子,在居住的旅馆前留影…


10.jpeg


邓小平一生钟爱牛角面包。1975年,他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法,特意买了许多牛角包带回北京,分送给聂荣臻、周恩来、蔡畅等留法战友…


11.jpeg


值得一提的是,就连“反派”角色,《我们的法兰西岁月》也塑造地相当鲜活:


两面三刀的政客…


12.jpeg

13.jpeg


中饱私囊、克扣学生捐款的贪污官员…


14.jpeg

15.gif


包括饶有个性的吴稚晖:


这位传奇人物,一口一个“娘希匹的”,他出口成章、言语尖刻诙谐,做事不循章法…


16.jpeg

17.gif


在那个睁眼看世界的年代,出现了一批寻求女权解放的传奇女子。


在湖南,极力推进赴法俭学的毛泽东,选择留在国内,但他鼓励老乡向警予:希望你能引大批女同志出外,多引一人,即多救一人。


当时,湖南先后有12名女子赴法,是全国留法女生最多的省份。


18.jpeg


其中,就有蔡和森的妹妹蔡畅,和蔡母葛健豪。葛健豪赴法时,已经54岁。


蔡母原名葛兰英,健豪是她后来为自己改的名字。她深受秋瑾影响,毅然休夫,结束了封建包办婚姻,自办女校…


当夫君打算将蔡畅嫁给老朽为妾时,葛健豪带着蔡畅离开深山,来到长沙…


19.jpeg

20.jpeg


《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很罕见地触及了英豪的爱情。


比如,周恩来一度奉行“独身主义”,对钦慕他的才女张若名,待以革命情谊。直到后来,他感觉志同道合的邓颖超更合适自己…


21.jpeg


比如,蔡和森、向警予,这对让人艳羡的伴侣。俩人曾经合出诗集《向上同盟》。


剧中,特地安排了一个情节:让俩人的婚礼,跟建立组织结合在一起…


22.jpeg

23.jpeg


作为中国第一位法国女博士,张若名一直倡导女性的独立。


《我们的法兰西岁月》中,张若名谈论爱情,虽有演绎成分,却相当有感染力。


她说:人,往往以爱的名义想要留住对方的脚步。却不愿意陪对方走下去。


女人这一生,不论以自我实现一生之本,还是以追求情爱为毕生事业,都没有错…


如果你和我一样,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那就不要强迫他,为你留下。但如果你爱他,胜过一切,就勇敢地跟上他的脚步…


24.jpeg


事实上,跟出国前憧憬的完全不一样,赴法学生历经困窘和磨难。


当时,法国政府内讧、经济恶化,工作机会本就不多;在国内,北洋政府忙着打内战,自顾不暇…


25.jpeg

26.gif

27.gif


根据何长工 《勤工俭学生活回忆》,这些学生每天做工8小时,读书五小时,睡眠七小时…


28.jpeg


他们吃最便宜的豆饼、土豆,因为没钱买汽油,土豆烧得半生不熟。


饥饿、劳累,导致不少留法学生死亡。1921年,巴黎就有80多人入院,十多人死亡。


医院解剖尸体,发现有些人的胃里,全是一个一个,没有消化的球形的土豆…


29.jpeg


空有一腔热情,并不能,成就宏图远志…


他们面临各种敌人,假惺惺的政客、阴谋家、告密者、国际反共势力…


30.jpeg


在斗智斗勇的磨练中,《我们的法兰西岁月》有些片段,悬疑、跌宕,仿佛谍战片。


他们发起“二二八”请愿、击碎了北洋军阀政府向法国秘密借款的阴谋,开展了进占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


31.jpeg


进占里昂中法大学后,学生代表被法国警察囚禁,28天后,蔡和森、向警予等大多数人被武装押送回国…


32.jpeg


极度绝望下,有些人精神失常,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疗,客死他乡。


还有的人,在抗争运动中,牺牲。    


曾经赴法的陈毅说:革命胜利的时候,做一个英雄,很容易。最难的,就是在革命失败的时候,还选择做一个英雄…


33.jpeg

34.jpeg

35.gif


1922年6月,旅欧共产主义青年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在法国正式成立。


周恩来、赵世炎、李维汉等,成了最早的一批党员…


那一年,赵世炎21岁,周恩来24岁,李维汉26岁。


没过多久,26岁的赵世炎,29岁的陈延年,在上海牺牲。


36.jpeg


他们,向死而生。


然而,如网友所言,《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娓娓道来,重点刻画了先烈们的“生”。他们青春飞扬、激昂热血,不计个人得失…


它把炽烈的燃烧,留诸屏幕:


这些青年,一边扑打跳蚤,一边慷慨地连词牌…


37.gif


衬衫破了,也能自我调侃…


38.jpeg


他们携手欢歌、穿着破旧的装备踢足球…


39.gif

40.gif


他们深谙,什么是求同存异,尽管政见不一,但不妨碍彼此惺惺相惜,神交久矣…


41.gif


有些人,已经展现出慷慨激昂的外交风范,初现领导才能…


42.gif


他们漂洋过海,寻找真理,立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那个磅礴的时代,太多人把国家和理想,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43.jpeg


时光倒转,回到1920年12月15日,智利号邮轮,载着120名赴法学生,驶出上海杨树浦码头。


来自湖南华容县的何长工,在旅程中,看到了正在爆发的火山,他写下:火焰映照着,汹涌起伏的波浪,就像一面红旗,飘扬在海里一样…


44.jpeg


那时候,何长工并不知道,这将是最后一艘赴法的邮轮。


那个图景,就像是一种预言,更是照亮前路的辉光。


45.gif

46.jpe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24 04:19 PM , Processed in 0.10135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