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福桃九分饱 Author 饱弟
每年3月5日,互联网上一切热搜,都会为一个人让路——
他长什么样,全中国人都知道,可脑海中的第一印象,一人一个样。
有人想起他戴着八角帽,浓眉大眼,海下一部美髯;有人看到他风衣礼帽,款款步入外交会场;总有人不忘西花厅一盏孤灯,老花镜、蓝套袖、一碟花生一杯清茶;也有人总记得他一袭白袍,青春年少。
不同的周总理
然而,因为这个人叫周恩来,所以他们心中的印象,有时也格外统一:
这个国家最寂寞的英雄,说的一定是天津味儿的淮安话。
123年,他的一切都被世人铭记,唯独一个身份,只有扫清史书的边角,才能拼凑起来:
周总理,曾经是中华美食的守护神。
假如这个世界不曾有他,我们从小向往的许多味道,也许一开始,就从未存在过。
使用道具 举报
建国后,周总理关于餐桌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拯救美食濒危地区北京。
啊?不是天天说北京不是美食荒漠嘛?
其实,在北平和平解放前后,清末民国的北京餐饮业,过得并不舒服。
几十年乱世,老字号一直在流离。列强入寇,连打带烧毁掉一批;辛亥建国,首都旁落跑掉一批;军阀混战,几年烂仗打走一批;卢沟枪鸣,闻风而走又关一批;三年内战,国民政府搞垮一批……最后留下了半副烂摊子。
可以后,这里就是首都了呀。它曾经的美好,一定要留下来!
于是,今天的北京美食版图,开始由一个人构筑起来——
首先,是保住属于北京的老字号,让它们更好地发展。
1954年,曾经煊赫一时的谭家菜,由于人员流散,正面临失传的风险。
这可是北京名菜的门面,总理得知,当然担心:“一定不要让谭家菜失传!”
这一管,他算管到底了。
从此,以国营身份复活的谭家菜,搬到了西单的老字号“恩承居”后院。
恩承居曾是梅兰芳先生最爱的馆子之一,主打粤菜、淮扬菜结合,谭家菜也有粤菜血统,两家一起经营,也还平安无事。
可没过几年,西单市场扩建,这两家又迁入了主打湖南菜的曲园酒楼,一个最怕辣一个辣不怕,三家挤在一家里,别提多难受了。
总理见状,决定为谭家菜找一个最好的去处——当时最高端的北京饭店!这一下,为北京饭店留下了最得意的招牌。
图源:图虫创意
另一家被总理关照过的,是大名鼎鼎的全聚德。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了周总理与外宾们常来的地方。
只是,当时的全聚德只有前门一家店,店面太小不说,前门附近的交通……那会儿附近有火车站,你就想想多堵吧。
为了招待更多的来宾,在周总理关照下,1959年,全聚德在王府井帅府园开了分号,1963年,老店开始扩建改造,全聚德的再度崛起,从这里才开始。
除了名菜,连北京的小吃,他也放在心上。
1956年,当总理亲自过问信远斋的现状时,这家以酸梅汤和糖葫芦闻名琉璃厂的老店,早在解放前就停业了。
如果没有他,今天的北京苦夏,又少了一个宝藏小罐罐了。
北京是首都,四海八方美食汇聚,是建设城市、人口扩张和市场增长的必然需求。
本着这一点,周总理除了保护老字号,还在不断呼唤京外的名厨名店来京。
在他的号召下,四川饭店飞快开业了,爱吃辣的将帅们有了一解乡愁的去处,题匾的就是四川人郭沫若;
老正兴和美味斋从上海飞了过来,有了本帮菜,这下不好骂北京是美食荒漠了;
鸿宾楼从天津抱着红烧牛尾来了,北京的清真馆子组成了超豪华阵容;
图源:携程旅行网
川菜大厨伍钰盛扔下香港的炉灶回来了,从此峨嵋酒家有了北京最好的宫保鸡丁……北京,又一次成为全国美食的聚集地。
不过,最神奇的还不是这些。
话说上海解放,屈臣氏公司临走前扔下了一条可口可乐灌装线,周总理得知后,把这条生产线调来了北京——
北京小孩的快乐水从此诞生了:北冰洋!
在保障、丰富老字号的同时,外交家的身份,也让周总理一次次把中国美食推向世界。
据不完全统计,光是北京烤鸭,总理就带外宾们吃了27次——当之无愧的正国级美食代言人了。
图源:《周恩来外交风云》
在他的“热情引见”下,缅甸总理奈温鼓起勇气,尝试了王致和臭豆腐,当场真香;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把涮羊肉捧上了天,视为一生中的至高美味;秘密访华的基辛格,吃盐焗鸡吃美了,推动了中美关系的破冰……
当然,最著名的一次“带货”,还是茅台。
这种白酒,在卓别林眼里是“真正男子汉喝的酒”,美国记者称之为“白色闪电”,基辛格则觉得,这货要不是一点就着,简直可以做飞机燃料,总之是个世界级闷倒驴。
尼克松访华时,也接到了“这酒太狠你抿一抿得了”的警告,然而,中方的晚宴款待太热情,周总理对茅台的介绍,又是这样的:
“长征路中,茅台酒是我们看作包治百病的良药,洗伤、镇痛、解毒、治伤风感冒……”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杯中的茅台给客人看。蓝色火苗自然熄灭后,尼克松不可避免地喝大了。
后果是,尼克松兴冲冲带了茅台回白宫,倒了满满一大碗,非要给家人表演一下总理的“魔术”——结果,酒烧了,碗也炸了,茅台酒兴奋地吐着火舌满地嗷嗷跑。
人家总理只是点了一小杯,谁让你点一大碗烧房子啊!
当然,也不是每次招待外宾都特别豪华。
1966年,阿尔巴尼亚代表团来大庆,就被总理带去吃白菜豆腐炖粉条了——当年,这也是著名的“大庆菜”。
有人说,这也是迫于形势,第三世界的朋友需要援助,可国家也困难,只好委婉地表示一下我们并不富裕。
但想一想东北的物产和东北人的炖菜天赋,这顿“国宴”,大概吃起来也蛮香的。
其实,周总理在外事招待上,并不一味崇尚豪奢。只是,他更希望用有限的条件,尽力招待好八方来客,去完成身为一个外交家的多重职责。
就像,定下国宴首选淮扬菜,也并不完全出自他的乡土之情:他只是选用了一种口味合乎众口的菜系,发挥它能把普通食材做出高端感的特色,去适应新中国物质不太丰厚的现实。
从这个角度,周总理是当之无愧的美食艺术家。
不过,他与饮食有关的殚精竭虑,远远不止此时。
图源:电影《周恩来》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是人的生命被践踏,食的艺术被毁弃的年代。
他曾经努力保护的京华风物,一个个面临着毁灭:
信远斋到底被改成了“益都食品厂”,军宣队占了荣宝斋,全聚德的匾额被扔在大街上,六必居的老匾被砸烂后,放进了北展。
四川饭店,则被诬为“特务机关”,硬说厨师敲勺是发电报,一只手炒菜、一只手发电报;服务员的高跟皮鞋是传递信号的,地板夹墙内还有电台!
他不得不尽最后的努力,让北京人的饮食,回到该有的轨道上。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提出想参观六必居,他借机找回老匾,修复之后重新挂上;
同一年,他指示四川饭店重新开业,只有十几个被遣回原籍的厨师回来操持;
1975年,他又一次来到仿膳饭庄,那里有他爱吃的肉末烧饼。
走到门前,他抬头一望,“仿膳”的牌匾还在,可落款处被人掏了个洞,望着那空洞,他想起了什么。
那个位置原本属于他的老朋友,另一个为北京美食奔走的人,老舍。
这一份怀念,在当时注定无法公开。
此时,他早已住进了医院,行动的自由很快结束,病危中的鼻饲,随即剥夺了他的口福。
1976年1月8日,他曾经用之不竭的生命力,在最后一刻耗尽。
四十五年了。
他走后,仿膳饭庄的牌匾上,老舍的名字回来了。
他生前希望的和平门全聚德大楼,建起来了,按照人民大会堂安全标准设计的,能抗八级地震。
虽然大家老抱怨不好吃,可是,北京似乎也离不开它。
图源:全聚德官网
峨嵋酒家的分店开遍北京,连石景山和顺义,都能吃到他家的宫保鸡丁。
图源:大厨之作
鸿宾楼的红烧牛尾,照样冠绝京津,分店开到了朝阳门,大家还是挺喜欢的。
图源:大众点评
美味斋不仅开到今天,还留下了一本《家宴菜谱》,好多北方人家,凭着它学会了一点本帮菜。
图源:孔夫子旧书网
四川饭店的家常菜依然不错,玉华台每张桌上都有响油鳝丝,门口买豆包的人们,队伍那么长。
糖葫芦不必再去信远斋吃啦,它也不再开店卖酸梅汤,不过每年夏天,大家依然爱它的小玻璃罐儿……
图源:《寻味》
周恩来的生命持续时间,没能支撑他看到这一切。
然而,在这座城市的空间里,在人们的丰足与期盼里,在热锅炒勺、饭菜飘香的烟火里,这个人伴随他生前所致力的美好,永远存在。
这是属于一个无神论者的神话。
图源:《世界知识》
1、[美] 亨利·基辛格.白宫岁月:基辛格回忆录.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7.
2、王蕾.周恩来关心北京老字号[J].当代北京研究,2013(04):31-35.
3、二毛.周恩来的美食外交 饭局蕴时局.中国经营报,2011.1.1.
4、中央电视台.周恩来总理亲自决定国宴菜系.国家记忆,2017.7.24.
5、陈松如.北京四川饭店小传,1988.12.
6、陈琳.全聚德和平门店庆生40周年,恢复经典老菜传承文化.新京报,2019.4.25.
7、田嵬,高明怡.谁是中国第一软实力——软饮在中国的前世今生[J],天下美食,2010(01):106-115.
8、周恩来点燃茅台表演 尼克松好奇效仿险酿火灾.青年周末. 2008.3.13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1 01:58 AM , Processed in 0.04138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