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7|回复: 0

[军事] 《校场》2021-02-23:集中亮相的新战舰能否为韩国海军带来新气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25 03: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校场:集中亮相的新战舰能否为韩国海军带来新气象
新浪军事  2021年02月23日 09:17


1.png
1月6日,韩国海军向外界确认,其已经正式启动了LPX-II航空母舰计划。不久之后的2月4日,韩国海军还对外公布了其未来航母舰队假想图,除了LPX-II航母外,舰队中还包括KDDX驱逐舰和KSS-3 Batch II攻击潜艇两种新型舰艇。这张未来航母舰队的假想图让人对韩国海军未来的发展有了一丝期待,但这堂皇之阵细看起来,却总觉的有那么一丝熟悉。



2.png
根据一般的舰艇命名规则,LP本来应该是两栖舰艇的前缀。比如LPD就是两栖船坞登陆舰,LPH就是两栖攻击舰。X则是韩国舰艇常用的前缀,可能山寨自美军的DDX、CGX等,意为下一代(Next)。LPX-II是排在独岛级(LPX-I)之后的,本意为第二代新型两栖攻击舰。之所以会把这样一艘两栖攻击舰不伦不类的弄成一艘航母,根本原因恐怕还是日本对两艘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的“航母化”改装,让韩国人有了“我也必须得整一个”的攀比心理。



3.png
此前,韩国方面也曾经公布过一些LPX-II的设计方案。最初的设计思路与美国级两栖攻击舰一般无二,皆是船体无外飘的方甲板设计,左右两舷靠近舰尾的位置各有一部升降机。这样的设计在功能上偏向于两栖攻击舰,仅仅是因为采用了特殊的甲板耐热涂层,可以起降F-35B这样的STOVL战斗机而已。



4.png
后来,在最初方案的基础上,韩国人还推出了一型采用舰艏滑跃甲板的设计方案。根据美国两栖攻击舰和英国女王级航母的实际经验来看,一个合适的滑跃甲板能让F-35B的起飞距离缩短150~200英尺(45~60米)。起飞距离的缩短可以提升航母甲板的利用效率,并进而增加航母的架次效率。此外,这一版LPX-II还移除了甲板左舷的升降机,将其移动到了右舷舰岛前部,这意味着其机库面积和机库与甲板之间的飞机转运效率都有提升。



5.png
与前两版方案相比,这次新公布的方案倒显得有些无厘头。一方面,韩国人移除了第二版方案中的滑跃甲板,使这版设计方案看起来像是倒退回了最初更偏向于两栖攻击舰的设计。但另一方面,韩国人又沿用了第二版方案的全右舷升降机方案,这使其在机库和升降机配置上更偏向于航母。同时,这版方案还把原本两个方案都采用的巨型单舰岛切割成了两个独立的舰岛,提升了飞行甲板的使用空间。最后,另有消息称这一版的设计方案将取消之前独岛级的坞舱。在这些层面上看,新的LPX-II设计还是在尽量向航空母舰靠拢。



6.png
如果是以操作F-35B为目的而进行设计,滑跃甲板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韩国人在这个关键点上的倒退,考虑的大概还是来自美国和国际社会的阻力——美国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对朝鲜半岛的军力进行“平衡”,原则上不允许韩国拥有航母、核潜艇这样的战略性进攻型武器。一旦LPX-II真的安装了滑跃甲板,势必会被美国和其他国家认定为“真正的航空母舰”,但没有了这一关键特征,韩国人就可以向国际社会宣称这是一型类似于日本出云级的支援舰艇或类似于美国级的航空特化两栖攻击舰。那时美国人有再多的怒火,也只会向日本人发泄。而如果日本今后真的给出云安排了第二阶段改装(安装滑跃甲板的)或者发展了“空母伊吹”,帮韩国人趟好了雷,韩国人也势必会跟进。到时候美国和东亚其他国家同样不会有什么过激的反应。



7.png
设计同样不伦不类的还有这次出现在LPX-II航母战斗群中的KDDX驱逐舰。最早的KDDX颇有种“微缩版055”的意思,在传统飞剪型舰艏的基础上进行了舰体修型,同时对上层建筑进行了更细致的“拉皮”处理来提升舰艇的隐身性。但后来,受美国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的影响,韩国人又相继推出了几款采用穿浪型舰艏的设计。



8.png
穿浪型舰艏在一战及之前的舰艇上应用颇多,这种设计的好处是可以在不显著增加舰艇排水量的前提下拉长舰艇的水线长度,从而使其拥有更好的流体力学特性,增加舰艇的航速。此外,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穿浪型舰艏和船体整体内倾的设计还有利于优化舰艇的雷达反射特性,降低舰艇的雷达反射截面,增强雷达隐身性。



9.png
然而,从一战结束到朱姆沃尔特服役之间的几十年时间,这种设计销声匿迹也是有很深刻的原因的。首先,内倾舰体和穿浪舰艏会导致舰艇水线上的体积锐减,这意味着舰艇储备浮力的大幅减少,会让舰艇的生存性下降。其次,穿浪舰艏自身的浮力很小,遭遇海浪时,无法像飞剪艏一样产生足够的浮力让舰艇“抬头”,反而会更加倾向于“扎”向海浪中。这会增加舰艇在恶劣海况下的航行阻力并降低其适航性。此外,穿浪艏还会面临非常严重的舰艏上浪问题。为了防止上浪对关键设备的影响,舰艏的武器必须尽量靠后布置,这又会使其原本就比传统舰体更小的甲板可用面积缩小。



10.png
美国人之所以在朱姆沃尔特级上采用内倾舰体和穿浪舰艏,是因为朱姆沃尔特级本就是一型近海舰艇,不需要在大风大浪中作战。同时,朱姆沃尔特级采用了概念更先进的分布式垂发系统,垂发系统不需要挤占传统的炮位,使舰艇前甲板的面积刚需有所减小。加之AGS隐形主炮的前部拉皮本身就有一定的防风浪能力、14000吨的硕大体型和长艏楼船体布局,船体设计的劣势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掩盖。



11.png
考虑到航母是一型远洋舰艇,其护航舰艇也应该充分考虑远洋作战的航海性能需求。韩国人在满载排水量只有8000吨级的KDDX上采用近海舰艇的穿浪艏设计就有些匪夷所思了。因此我们猜测,除非韩国舰艇设计者完全没有进行过论证,否则韩国人可能根本没有想过要让这型舰艇去远海大洋给LPX-II护航。这型舰艇的实际使用思路可能是蛰伏在朝鲜领海之外,专属经济区之内对朝鲜的弹道导弹进行监控和拦截。然而哪怕是在黄海,依旧多大风大浪天气,KDDX的使用同样会受到限制。同时朝鲜方面也缺乏像样的反舰导弹和反舰探测能力,类似于朱姆沃尔特级的极致隐身设计的实用型也要打上一个问号。



12.png
潜艇方面韩国的KSS-III也被称为安昌浩级,是韩国在引进和吸收了德国209型、214型攻击潜艇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的第一型常规动力潜艇。不同于引进自德国的KSS-I和KSS-II,KSS-III在设计上更偏向于日本的苍龙级,是潜航排水量接近4000吨的巨型常规潜艇。从其排水量来看,这型潜艇更适合在东朝鲜湾而非黄海使用。东朝鲜湾除韩朝领海12公里范围内平均水深不足50米外,外海水深达到500米以上,非常适合大型潜艇的活动。



13.png
一般来说,潜艇更大的体型意味着更强的水声电子系统。比如日本的苍龙级,就没有采用一般常规潜艇习惯使用的线形侧舷声呐阵列,而是采用了大小不同的多个方形声呐阵列。性能比传统的线阵强了不少。但韩国的KSS-III并没有如此设计。其吨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韩国人为其配备了一个有6管垂发系统的舱段。这6管VLS系统可以兼容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这就让人觉得很迷——潜射巡航/弹道导弹可以增强导弹的生存性和突防能力,但韩国的主要假想敌朝鲜并没有能力拦截韩国的导弹,把导弹搬到潜艇上根本多此一举。有这么多吨位,反倒不如加强舰艇的水声设备,这样可以更有效的探测朝鲜的弹道导弹潜艇,尽早对其进行反制。



14.png
这次在CG中新亮相的KSS-III batch II按照韩国人自己的说法,是增强了应对朝鲜潜射弹道导弹的能力。但在目前已经披露的信息中,我们却难以“对号入座”。KSS-III Batch II将在首批两艘潜艇的基础上增加约6米的长度同时吨位增加到4250吨。增加的长度将用来把现在的6管VLS增加到10管(之前展示的模型则是8管)。与其说其增加了应对朝鲜弹道导弹潜艇的能力,不如说增强了对朝鲜进行导弹反击的能力,着实有些跑偏。



15.png
此外,第二批次潜艇还将借鉴日本的苍龙改进型,使用锂离子电池取代之前的蓄电池。锂离子电池的突出特点是能量密度大,一次充电后的续航时间比传统电池高了50%左右且充放电速度更快。缺点则是锂离子电池本身并不安全,必须为其配套新的电源管理系统。而这又挤占了原本斯特林发动机的位置。因此,日本的苍龙改进型为了换装锂离子电池而放弃了原本的斯特林发动机AIP系统。在相似的技术水平下,韩国KSS-III batch II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AIP功能的丧失意味着其需要更频繁的上浮充电,但好在朝鲜缺乏现代化的反潜手段,倒算不上什么大问题。



16.png
然而,日本海海域也是韩日两国明争暗斗的主战场。与朝鲜不同,作为韩国海军第二大假想敌的日本海上自卫队有着在世界范围内也堪称一流的反潜作战能力,潜艇频繁上浮充电会增加其被日本反潜巡逻机和水面反潜舰发现的概率,虽然日本未必愿意直接与韩国发生冲突,但潜艇性能的变相下降无疑会使韩国主动挑衅日本的信心有所动摇。



17.png
总的来说,韩国这三型新舰艇依旧没有跳出此前韩国舰艇设计的怪圈。一言以蔽之,就是日本有什么我就必须要有什么,美国搞什么,我也要跟着一起搞什么。而缺乏一个明确的海军建设思路与前瞻性的规划。这对韩国海军来说,实在不是一个好消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10 08:42 PM , Processed in 0.03907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