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浙江卫视《我就是演员》开播,我们惊喜地在评委席看到了张颂文、郝蕾这样的实力派戏骨。
许久不见的郝蕾,似乎又圆润了一些,但依旧底气十足:
作为一个女演员,我已经胖成这样了,但我还是非常自信地坐在这里,因为我的演技是谁也拿不走的。
作为评委,郝蕾每句点评都诚恳而精准,令人信服。
该指出的问题,她绝不含糊:
面对前辈陈德容,观众肉眼可见的「琼瑶式」演技,在场却无一人直接指出不足。唯有郝蕾站出来说:「我不相信你们是贵族。」
该表达的意见,她绝不迎合:
面对因出演《太子妃升职记》而爆红的盛一伦的尴尬演技,常驻导师章子怡犀利的指出:「没有天赋的努力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而郝蕾心平气和地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我不认同天赋的说法,没有绝对天赋,不是谁生下来就是好演员的,我也是从不会演戏到努力学会演戏的。我没有子怡的幸运,大学就拍了张艺谋作品,她不用经历奋斗期,不用接烂戏,想拍什么都有资源。我就不一样了,我拍过很多烂戏,甚至可以说拍烂戏成长起来的。
她依旧是那个郝蕾,即便在岁月的沉淀中多了份雍容与温柔,但依旧不圆滑、不附和。早在2014年,正值流量明星风头正盛的时候,郝蕾就公开批评那些所谓的「炸裂式演技」:不过是一个表演系学生二、三年级应做到的水准,以此作为资本来炫耀是可笑的。宫廷剧里的演员也大可不必以咆哮、发疯来证明自己的爆发力。一时间,蹭流量、观念老旧、过气女演员等各种嘲讽向郝蕾涌来,但她只是淡淡地说:「观众的标准,可以更高一点。演员对自己的要求,也可以更高一点。」大家都说媒体跟演员是鱼和水的关系,但我是一只鹰,你不要老让我去排队,大雁才排队呢。
早在1997年,还在上戏读书的郝蕾就成为校园电视剧《十七岁不哭》的女主角。在剧中,她扮演的高中女生杨宇凌棱角分明、敢怒难言,灵气十足。五年后《少年天子》中的废后一角,至今仍令观众念念不忘。在这部老戏骨云集的大剧里,郝蕾饰演的静妃被赞为神来之笔。一个可恨又可怜、不懂如何去爱的坏女人, 坐在那儿,面无表情、满身戾气。
一个被欲望摧毁、不疯魔不成活的深宫女子,「恍惚但同时充满决断」。二十出头的郝蕾和潘虹、何赛飞飙戏,完全不输,每个眼神都扎在了观众心上。难怪有人说:当郝蕾开始表演,所有的光芒都照在她一个人身上。她是少年《黄飞鸿》里明艳动人的十三姨,小时候还一直以为是某个港台女星。那是郝蕾首次去香港拍戏,人生地不熟,也不了解香港的喜剧风格。她每天都仔细观察其他演员的表演,渐渐拿捏了港式表演所特有的「浮夸感」。
作为一个完全没有香港生活经历的女演员,最后却成为整部剧观众最喜爱的角色之一。曾有影评人形容过一位法国女演员在《阿黛尔·雨果的故事》里的演技:「被她那样注视的摄影机玻璃即使不疯狂,可能也碎裂了。」而在许多影迷心中,和周伟泛舟湖上,余虹望向镜头的那个眼神,足以让娄烨的摄影机破碎。与段奕宏合作话剧《恋爱的犀牛》,郝蕾版的红衣明明,是舞台上独一无二的野玫瑰。无论是在剧场,还是在录制的视频里看过这部话剧的人,都无法拒绝郝蕾:她像是一支带着露水、鲜活的野玫瑰,令人欲罢不能,却又带着伤人的利刺。但她不知道的是,更多人迷恋的,也正是她这份活生生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