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一条(ID:yitiaotv)
中国18-35岁的单身人口中,有将近一半的人是独居状态。近七成的独居青年都表示想早日告别独居。
这些人大多数在大城市孤身漂泊,只有床位,没有客厅。
租房平台上,北上广深近20万数据显示:沪漂人均只能住15.7㎡的房间,这个数字在广州是14.1㎡,在北京和深圳更是不足12㎡。
Co-living(共享居住)的生活方式应运而生:
陌生人自建社区,自定规则,入住之前先互相面试,客厅和厨房定期举办集体活动,按需参加,社恐也能一边交好友,一边做自己……
我们探访了北京和上海几个代表性的空间,并采访了十几名住客,以下是他们的故事。
永康路小洋房的午后
25岁的Sharon在搬进共享公寓前是个典型的“空巢青年”。
她来上海一年半,做第一份工作时和两个同事合租,每天一起上下班,回到家后就各自自闭。曾有人提议每周固定个时间一块看综艺,但几周之后就不了了之。“一个要谈恋爱,一个要追星,大家都有自己的安排。”Sharon说。
半年后她换到现在这家青年文化机构工作,为了离公司近,Sharon和一个做话剧的女孩合租一间一室户。
室友住原本的卧室,客厅和阳台归Sharon。没有沙发,没有饭桌,厨房小到只能站一个人,有一次她和室友点了份宵夜一起吃,却发现根本没地方落脚,最后只能把食物放书桌上,一人坐椅子,一人坐床边上。“是真的没有空间让人可以有更多的互动。”
疫情后,Sharon开始在家办公,80%的时间都放在工作上,一天中唯一的社交生活就是室友回房时经过客厅,和她打个招呼。有时在书桌前一坐一天,顾不上开灯,屋内黑漆漆一片,只有电脑屏幕亮着。Sharon不喜欢这样的生活状态,“就有点行尸走肉”。
就在这个时候,她看到了一家女性共享公寓的招募通知。
陪伴Sharon的猫在阳台前
这是一栋位于永康路的四层别墅,共有六间12到25平米的单人房,底层留出70平米的公区用来办公、聚会和沙龙,顶层有露台,从一楼后门出去是个院子,夏天可以乘凉,冬天可以晒太阳。
招募里写“每月会定期举办Citywalk、小饭桌、探店等活动”,Sharon想象着搬进共享公寓后,和室友们在公区聊天看电视,一起工作,一起吃饭的生活,仿佛现实版的《老友记》,“我太心动了”。
只是房租要占Sharon每月将近一半的工资,那时六间房只剩两间未出租,决定租之前她给远在广州的父母打了通电话,“贵一点我也忍了”,Sharon很快搬了进去。
女性公寓的构造
一边交好友,一边做自己
第一次和室友见面是在饭桌上,6个女孩都是设计或媒体行业,80后到00后都有。
大家相处直来直往,最小的女孩18岁,从小父母离异,高中毕业后就不再读书,只身来到上海,过着每天四处游逛的生活。
80后的姐姐性格直爽,对女孩说“你这样是没有前途的。”另外两个女生见状立马呵斥道:“怎么说话呢?”,一边吆喝大家“喝酒喝酒”。
Sharon和室友在客厅玩桌游
沪漂一年半,Sharon第一次拥有了客厅。沙发在中间,后面是一整排木质书柜,正前方的白色墙壁用来投影。Sharon会和室友在这一起看《乐队的夏天》,为了制造气氛,她们网购了几支绿色的荧光棒。每到周五的晚上,关了灯,举起荧光棒,在客厅里为喜欢的乐队呐喊,跟着音乐蹦迪。
“感觉已经很久没这么high过了。”Sharon说自己和室友们“社畜”指数都很高,能偶尔在家里这么释放一次,内心会好受很多,感觉到“自己也是有生活的”。
女孩们彼此照顾,在小事上惦记着对方。18岁的女孩感情不顺时,姐姐们帮她分析,一起骂“渣男”;发现她喜欢摄影,又在公区为她举办个人摄影展。有人顺嘴提了一句自己喜欢王建国,没过几天,在笑果文化实习的室友就带回来了几张签名照。
尝试共享居住这4个月里,Sharon很少感到孤独。一个人在家办公时,她会在6个人的群里诉苦:“今天家里又没人诶。”有人听见,孤独就会很快消解。
饭桌是她们讨论分歧的地方,最近一次聚餐是关于要不要带男人回家,有人观点很激进,认为这既然是女性公寓,男人连门都别想进,做建筑设计的女生觉得女性公寓不是尼姑庵,带工作伙伴进屋是她的自由。最后两人折中:男人可以进屋,但不能发生性关系。
“像不洗碗啊,不倒垃圾啊,客厅很乱啊,猫屎很臭啊,我们都会直接说出来。”Sharon说,“有时情绪上来了言语会很激烈,但最后都会互相说一句 ‘没事,我们表达出来就好了’ ”。
女性公寓里养了3只猫
其实Sharon一开始不习惯这种方式,但Co-living逼着她学会与人沟通。她很在意垃圾分类,但室友们觉得没必要,为了说服室友这么做,Sharon要耐心解释,必要时还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理解之后她们在我面前会好好做,我不在就不知道了”。
久而久之,在工作上她也懂得为自己争取了。忙不过来时会直接和领导说,“再来一个会议我接受不了,能不能往后延?”
Sharon在后院看书
而让Sharon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以前和人合租时那种疏离感不见了,她可以放心做自己。
Sharon有鼻炎,一打喷嚏,整栋楼都能听见。合租的时候,她总是特别不好意思,觉得自己吵到人了。但在这间共享公寓里,她的喷嚏却成了室友间的默契。
住在三楼半的女孩每次被她的喷嚏吵醒时,都会在群里说“醒了”。之前她去北京出差了一周,回来之后打喷嚏,有室友感慨,又听到了熟悉的喷嚏声。如果哪天Sharon没打喷嚏,她们就会问,诶你今天怎么不打喷嚏了?
Sharon之前一直觉得自己性格内敛,公司的同事会评价她“内向”和“文静”,但室友们听了都说“信你个鬼”。现在每当别人这么评价她时,Sharon都会对他们说,“你只是没看到我人来疯那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