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场:以史为鉴看美国是否已到了内战边缘
新浪军事 2020年11月03日 09:37
最近,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一句:Proud boys,stand back and stand by.(骄傲男孩,暂且退下,时刻准备好)引爆了全美的舆论。特朗普口中的Proud boys是一个美国的极右翼组织,主张沙文主义,新法西斯主义和白人至上主义。让这样一个极右翼组织“时刻准备好”,被很多美国人理解为这是美国二次内战的征兆。实际上,美国如今内部问题的根源仍然延续自南北战争,在当时是废奴运动引发的社会问题,而现在则是包含主族主义在内的一系列或新或旧的社会问题。因此美国是否会陷入第二场内战,这一问题还要从美国第一次内战的复杂起源提起。当年奴隶制到底是怎样影响了美国社会,美国为何会走向战争?今天的美国又是否会重蹈覆辙呢?
说到奴隶制,决不能简单地认为“北方废奴者战胜南方蓄奴者”。毕竟美国最早的废奴主义者是英国人。独立战争时期,英国为了在经济上扼杀新生的合众国,就曾号召黑奴起来造合众国奴隶主的反,美利坚开国元勋杰斐逊甚至直呼:英国鬼子这么干真是臭不要脸。南北战争中的“废奴运动”,本质上可以看做是一次历史的重演。如果废奴就是正义,那么靠反对废奴起家的合众国又算个什么?
为了战胜殖民者,新生的合众国就只能选择接受蓄奴制的存在,一旦强制废除,国家经济将会崩溃。何况在当时的美国,蓄奴制下的黑奴尚且能够养家糊口,取消蓄奴等于“强制下岗”,对美国的黑人奴隶来说真就是好事吗?因此合众国选择的道路是不再增加新的蓄奴州,法不能溯及既往,生米煮熟饭的蓄奴地区管不着,但可以不再增加。毕竟在当时看来,蓄奴制生产技术低下,效率低下,总有一天会被淘汰的,用我们今天的话说,这就叫做和平演变。因此当时废奴主义者没有一棒子打死奴隶制,但致力于限制增加新的蓄奴地区。
显然,蓄奴制的灭亡是必然的,但发展道路是曲折的。纺织业的兴起,让种植棉花成为了暴利行业。同时给废奴者们泼了一桶冷水:生产技术低下是吧,种棉花就低下了怎么着?男女老少都能干;生产效率低下是吧,但是效率低下的种棉花能赚钱啊。有些人会觉得,奴隶就是贫穷、低贱,实际上并不尽然,一个摘棉花熟练的奴隶甚至能卖到一两千美元,要知道当时的工人一个月工资才几十美元而已。后来为了留住干活好的奴隶,奴隶主还得发工资。少数工资高的奴隶甚至可以“翻身做主人”。
合众国力图限制蓄奴州发展,但蓄奴州也想扩大自己的影响,在国会维持自己的政治力量,双方都没有撕破脸,尽量以大局为重。1820年,第24个州密苏里州加入合众国。密苏里州存在蓄奴现象,因此纽约州众议员提出,密苏里州的人在25岁以后全部拥有自由,力求最终逐步消灭奴隶制。众议院通过了,但参议院的蓄奴州议员显然不可能买账,因此这个一边倒的方案最终没有通过,而是达成了妥协:保持密苏里州现状,但自此以后以北纬36.5度线(密苏里州南边境)为界,蓄奴制度不得越过此线,双方各有收获,皆大欢喜。
不可否认的是,此时,合众国宪法已经变成了一摞废纸(1857年合众国最高法院宣布密苏里妥协违宪,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取而代之的是政治博弈,并且这种博弈已经剑拔弩张:在众议院,南方乔治亚州议员慷慨陈词“你们点燃了熊熊烈火,靠水是扑灭不了的,只有靠鲜血的海洋才能终结” 。提出25岁自由方案的纽约州议员还以颜色“要分裂,那就分,要内战吗?来啊,战个痛啊!”面对这一切,年迈的杰斐逊感叹道:合众国的丧钟敲响了,这是缓刑,不是最终的审判……
杰斐逊的看法是正确的,划一条北纬36.5度线的“楚河汉界”,虽然表面看符合之前废奴者确定的“限制奴隶制发展”的政策,但美利坚土地上因此出现了一道人造裂痕,它代表着南北双方政治上的彻底决裂。南方蓄奴州决定先把到手的肉吃下去,毕竟这条线怎么看都算不上“公平”。因此南方开始积极向36.5度线以南的西部地区扩张。北方则着眼于工业集约化——人口集中、资源集约才利于工业化——扩张的意愿反而不强烈,这就给了南方机会。
1836年,九百名德克萨斯男儿在18分钟内以11比650的战损比结束了“史上最一边倒”的战斗,俘虏了墨西哥总统桑塔·安纳,“孤星共和国”得以独立。德克萨斯的经济实力显然无法维持这支军队,因此德克萨斯人一直在考虑加入合众国以求自保。但以德州的体量,从美国当时的局面看,南北双方的天平上,不是落下了砝码,而是一个秤砣。无论最终倒向哪一方,都难以平衡局面。顺便一提,在1840年,和墨西哥友好的英国,为了削弱德克萨斯,又一次在德克萨斯开展“废奴运动”。
为了吸纳德克萨斯入伙,获得太平洋的出海口,美墨战争打响了,1845年,德克萨斯共和国并入了美国,但到底怎么分配这块“秤砣”,是一个大问题。结果,南北双方又开始了“妥协”的老办法,北方认为,自己给了南方好处,应该能缓解分裂;但南方不这么看,他们认为自己由于坚持“州权”获得了土地,这是他们应得的权利。实际上,就像沦为废纸的宪法,所谓“州权”当时本没多大意义,但北方废奴者的一顿操作,让南方蓄奴者觉得“州权”意义重大。
这次“妥协”中,加利福尼亚州成为自由州,新墨西哥州、犹他州公投决定是否蓄奴,德克萨斯州成为蓄奴州,并分出部分土地换钱还债。影响最深的则是《逃奴法案》,规定北方各州公民有义务协助抓捕逃亡奴隶。蓄奴州依旧认为自己扩大了实力,但北方州对《逃奴法案》深恶痛绝,人们怒斥政府:凭什么自己要为南边的奴隶制买单?一部《汤姆叔叔的小屋》更是燃起了控诉《逃奴法案》的燎原烈火。支持这一法案的辉格党也因此四分五裂,很多反对这一法案的人(如林肯)就退出了辉格党,声讨一贯以来的妥协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