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场:歼-16后座的“假HUD”到底是干嘛用的?
新浪军事 2020年04月20日
微信网友 国防部长:F16/F2的飞行员坐在驾驶位,有半截身体在外面,视野可想而知;F15,台风,阵风的飞行员胳肢窝下都可以露出座舱外;肥电的视野也好,哪怕是印度的光辉都比枭龙的视野好。苏霍伊的战斗机是故意把机头向下倾斜,以便于获取更好的前方视野。但是米格包括成格鲁曼做出来的座舱,感觉飞行员都是埋在座舱里面的,视野肯定一般吧。
这个恐怕是照片拍摄视角问题,实际上国内战机飞行员的座位高度与国外战机基本相当。此外,对于某些身高确实矮一些的飞行员(我国飞行员身高要求最低的为女性165cm,最高的为男性185cm),也可以通过在屁股下面垫坐垫的方式抬高身位。
微信网友 凉白开:国产火炮类型目前看到的主要是履带和轮式自行火炮,还有卡车炮和牵引的,国产自走炮并未看到大规模装备,反而出口了多个国家,就这些火炮的装备比例和效能发挥上,传统牵引类火炮难道比自走炮更有优势吗?为什么没看到咱们大规模装备?
主要原因是……这玩意确实没用。虽然自走炮的特点是其不需要牵引就可以自己“走”,但是其相对于传统牵引火炮最大的优势其实是其不需要通过人力,而是可以使用自身的动力进行展开/收起。这极大地降低了火炮进出射击阵位的时间。不过这个优势也仅仅是相对于传统牵引火炮而言的。反观自行火炮根本不需要展开,停车就能打,打了就能跑;而卡车炮虽然也需要展开火炮支架,但是其火炮就是装在卡车上的,完全不需要考虑火炮的卸载、牵引之类的问题。
而在这个上有卡车炮、自行火炮,下有牵引火炮的环境下,自走炮的性价比就显得低的可怕了。举个例子,北约的FH77自走炮,1986年的售价就达到了快400万美元;而不久之后,瑞典以FH77为基础设计的弓箭手卡车炮仅仅需要450万美元。多花12%的价钱就可以把火炮改成有完整战斗室,射速极高,还不需要用卡车牵引的现代化武器,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我军为何有部队在用老掉牙的66式牵引火炮,当然是因为没钱全换卡车炮啦。
微信网友 范特西·李:不懂就问,有个跟火灾无关的问题,福莱斯特大洞那一张,第一次看到航母甲板厚度,虽然知道是特种钢材,但视觉感受还是挺薄的,F14,苏33这样的大家伙降落真的一点都不会产生形变?请问现在航母甲板还是这样吗?
其实如果仅仅要求能够抵挡舰载机降落时的冲击强度的话,完全没必要弄这么厚的钢板。福莱斯特级之所以要用2英寸厚的钢板做飞行甲板,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舰体太大太重了,必须要这么厚的钢板才能保证船体的总纵强度。相比之下,舰载机着陆时的那些冲击强度就算不上什么了。与其担心甲板会不会变形,不如担心起落架会不会断掉。美国人用屈服强度1615Mpa的300M钢造起落架,而用屈服强度550Mpa的HSLA-80钢造飞行甲板也是这个道理。
微信网友 银衬里已被注册:请问既然歼16/su30后座的hud是假的,为什么不直接取消了?一直想不明白这个问题。
首先,这玩意确实不是个有独立功能的HUD,在很多国家,这个“假”HUD上甚至可以挂三脚架、可以装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甚至可以直接用手去摸。在前座的HUD罩上保护罩的时候,这个东西也是完全裸露在外的。这可以充分的说明这个东西结构和功能都非常简单,但是其具体作用笔者还真没查到。
这里仅提供一种猜测:后座的这个长得像HUD的东西其实是一个折射棱镜。在苏-27之前的苏联战机通常都需要为后座安装一个潜望镜来获得更好的前向视野,方便后座驾驶进行起降。
但由于苏-27系列战机的双座型后座都很高,因此后座没必要安装一个阻力巨大的潜望镜来看清前下方的“路”,而只需要一个棱镜稍微折射一下就行了。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个假HUD可以在紧急抛离座舱盖后当成风挡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