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青年丨这群设计师用羊肉打造爆款商品,连接东乡与城市
凤凰图片 2020-02-10
2019年10月底,甘肃临夏东乡族自治县迎来了冬季,空旷的山里透着寒意,村民们结伴到村子的餐馆,围坐在一起吃羊肉、聊家常。 在东乡的另一边,北京朝阳区,一群来自北京服装学院的年轻设计师们,正打包好行李,准备长途跋涉去往1500多公里外的东乡县,参加碧桂园与凤凰网主办的“美丽东乡”工作坊,通过设计为当地贫困现状带来一些改变。 【凤凰新闻客户端 凤凰网在人间工作室出品】 作者 | 鹿小溪 编辑 | 图拉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东乡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西南地区,是全国唯一的以东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羊是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最重要的文化标志和食材,而食羊是当地村民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图为东乡放羊人。
东乡羊设计团队由两名设计专业的老师带队,还有五名来自于工业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师。在东乡短暂的三天时间,他们做洞见收集、实地调研,走访了当地的碧桂园产业扶贫东乡羊养殖共建示范基地、青年电商产业园、民族博物馆、食羊餐馆等地,通过调研与当地人进行交流,寻找本土故事,发掘地域文化的内涵。图为东乡羊设计团队走访当地博物馆。
来到东乡的第一天,设计团队就到食羊餐馆祈牙山庄体验手抓羊,观看烹羊师傅祁大爷宰羊、煮羊。在设计观察中,设计师黄廷威发现东乡娱乐设施匮乏,但有不少吃羊肉的饭馆。 带队老师对祁大爷及乡亲们进行访谈,了解到他们最大的需求是孩子的教育。祁大爷的儿子25岁了,最远也只去过兰州,去过一段时间后,他还是回了东乡,再也没出去过。他觉得走出甘肃,对生活的现状也难以有所改变。 祁大爷经营祈牙山庄,在当地算是相对富裕,但是家里的物质仍然匮乏,品羊的屋子除了土坑、桌椅、三泡台、花布窗帘,没有更多的东西。图为祁大爷宰羊。
在调研过程中,设计师们走访了碧桂园东乡扶贫办公室,在这里了解到,新建的希望小学已经为很多家庭解决上学的问题,但尚有部分贫困家庭,父母不太想让孩子继续上学,而是希望孩子去养羊或者干农活,直接帮补家里赚钱。 几轮设计观察与交流后,大家对东乡有了更深的了解,内心也有极大的触动。创收和教育,是东乡人两大急迫的需求。设计师需要想办法,短期内帮助东乡人把羊卖出去,长远得有办法扶志。图为平伙设计团队在当地调研时合影。
祁大爷生火
东乡羊肉作为东乡重要的创收来源,创收形式非常单一,通常以整羊、手抓羊的方式出售。大家在餐厅试吃了冰手抓羊,肉很大块,直接手抓来啃,但冷的羊肉吃起来比较油腻。设计师黄廷威直言,对于像他这样的南方人,非常不习惯当地人的食用方式。“假如以他们的传统的方式和口味,拿到城市里,可能与消费者饮食习惯不符。”图为手抓羊。
在与祈牙山庄老板、羊养殖场厂长、民族博物馆馆员的交流中,“平伙”—词被几度提及,这一特殊的民俗引起了大家的一致关注。 在过去,西北生活比较穷,想吃羊肉却买不起一整只羊,邻里老乡或亲朋好友就会合吃一只羊。凑够了七个人吃羊,就把羊的七大部位均分,也会送宰羊人一些羊蹄、头,当地人将这种吃羊的方式称为“平伙”。图为当地餐馆祈牙山庄。
身为厨师的祁大爷到28岁才吃上第一口羊肉,尽管小时候家里养羊,但为了生活,都拿去换钱了,“当时羊肉很贵,几家关系要好的人靠着吃平伙,才能一尝美味。”羊肉承载了当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平伙”还有平息火气的含义。当两户人家有一些摩擦和恩怨,吃一顿“平伙”就能化解彼此之间的矛盾,重归于好。图为养殖场的东乡羊。
平伙是当地老百姓的共享与互助行为,也是东乡特有且纯真的文化传承,这样蕴含着人情味与共享价值的“平伙”理念,被设计团队融入进羊肉食盒当中。他们将羊肉的包装分成了八个模块,体现的是东乡人一起分享美味的情景。图为羊肉食盒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