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青年丨 我不是病毒,我在巴黎街头拥抱了50位外国人
凤凰图片 2020-02-12
受疫情的影响,多个国家发布了限制中国旅客入境的政策。在海外,人们开始警惕冠状病毒的感染,随之而来的,还有对亚裔的恐慌,华人屡次遭歧视、暴力的事件被报道,有人甚至把病毒等同于中国人。 身处法国的中国女孩李灵在生活中也遇到过歧视,她决定走上街头,邀请陌生人拥抱,以此反对因冠状病毒带来的种族歧视。以下是李灵的自述。 【凤凰新闻客户端 凤凰网在人间工作室出品】 作者 | 李灵 编辑 | 图拉 图片后期丨匡若彤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我是李灵,来自广东,2017年底,我来到法国一家高校读项目管理专业研究生,刚刚结束学业和实习,现在在巴黎进修法语语言能力。 国内刚开始出现疫情时,身在巴黎的我还开玩笑地跟家人说:“你们看吧,还好我没回去。”之后的短短几天,这场疫情进化成一次国际公共卫生危机,人人自危。在国内一些人躲着武汉人,在国外也有人避开戴口罩的中国人,欧洲人有时分不清中日韩的脸,于是又升级成了躲开亚裔。图为我拿着牌子在杜乐丽花园。
1月22号左右,我听说国外开始出现多起确诊病例,我白天还在办公室里跟同事讨论如何写邮件安抚大家,因为公司经常有中欧的商务差旅。几个小时后,我下班坐巴黎城际快车RER线回家,没想到遭遇了我第一次的“病毒歧视”。 下班高峰的RER相对拥挤了一些,我找到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来,对面坐着一位男士,分不清是法国人还是其他国家的。起初我没注意,但是坐下后一抬头,发现那位男士用围巾包住了自己的鼻子和嘴巴。 我心里就想着,这是怕我传染吗?不是吧,一定是我想多了。二十分钟的路程结束,我起身下车,却在转身离开的那一瞬间,眼角瞥到了那位男士一把拉下自己的围巾,深深吸了一口气。那一刻,我内心有些生气,但又无奈,别人会怕也是正常的,到家后我跟法国室友调侃,让他也躲着我。图为修建中的巴黎圣母院。
没想到的是,接连两天,我在地铁和公交车上又有了类似的遭遇。 第二天我坐地铁出门,地铁里很嘈杂,我却清晰地听到有人压低声调讲着Chinoise(中国人)的声音,瞄了一眼,发现是一群法国青少年在交头接耳。我不想跟他们计较,然而在我下车经过那群小孩时,一个年纪稍微大一些的男生猛地转身背对我,然后推着他的朋友远离我,嘴里还喊着:C‘est une chinoise!(是个中国人)已被人群推着下车的我,满腹不知是愤怒还是难过,一直憋着回家才跟朋友诉说。 法国朋友听了也很生气,对我说,你怎么不当场骂回去呢?在我们法国,对于这种人就要怼回去,给他们点教训。我听着笑了,说下次我一定怼回去,我还要去网上发起“#Coronaracism”(关于冠状病毒的种族歧视)标签话题的讨论。图为2月11日,巴黎的地铁。
然而当晚法国就出现了两例确诊病例,我开始有些焦虑,以至于次日需要出门坐公车的时候,还叫法国室友陪我出门。他问我为什么,我说怕又被人歧视了,他嫌弃地说,要是你有病毒,那我早就被你传染了,就算你病了,你在法国还能享受vip级别的治疗,这个病毒又不是绝对致命,至于那些没脑子的人,不要理他们。 我被安慰之后,心里好受了一些,但半小时后的公交车上,我又遭遇了乘客自动“让座”自行“清场”......图为巴黎的公交车。
当冠状病毒引发的种族歧视已经变成跟朋友、同事间日常聊天调侃的话题,遭遇病毒歧视产生的不安情绪也过去了。接下来的几周,我也不在意自己是否被人避开,想着反正麻烦的是他们,也不是我。 真正让我难受的是,朋友圈和微博铺天盖地关于疫情的消息,让人愤怒的,难过的,无可奈何的,大家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想方设法要支持前线的医护人员。 手机小小的屏幕传递出的气愤和悲恸,让我有了强烈的焦虑和不安,一度很怕打开微博和朋友圈。在海外的华人也开始遭遇更多不公平的歧视,留学生被欺负的新闻也逐渐多了起来,更让我感同身受和难过。图为冬季雨中的巴黎铁塔。
我开始思考自己能做什么。其实我在法国的生活压力很大,没办法像一些人去扫街买口罩寄回国内,但又不想只是点点手指转发文章。 一月底,我结束了工作,一次自我情绪小崩溃后的夜读里,看到尼采的书《Human, All Too Human》的一段话:每天的第一个想法——要好好地开始每一天,最佳方法就是醒来后就想一想,今天是否至少给一个人带来快乐。如果这个想法可以用来代替祈祷的宗教习惯,那么大家都能从这一改变中获益匪浅。 第二天醒来,脑子里突然蹦出一个想法:不如我在巴黎做一次Free Hug(免费拥抱)吧。图为我制作的纸牌。
“Are you crazy !”(你疯了吗) 这是我的法国友人听到我要去巴黎街头Free Hug 的第一反应。一直到我把纸板做好了,给他们看到照片里的实物时,他们才相信我真的要去做了。 为了这个行动,我准备了4天。纸牌上写的内容一开始是自己想,后来法国朋友也帮我出了主意。从有点搞笑的开头到最后那句“不要惊慌,我不是病毒”,其实还有点法式幽默的感觉。我不想把它弄得太严肃,就是想在非常紧绷、焦虑的环境里,做一个轻松有趣但又让人有思考的事情。 其实这不是我第一次做Free Hug的活动了。2015年,我发起过一次名为“100 Free Hugs”的众筹项目,当时我在韩国旅行11天,挑战自己在异国街头收集一百个来自陌生人的拥抱。所以街头Free Hug算是轻车熟路,但不同的是,现在处在比较紧张的大环境下。在巴黎生活了两年多,我大概了解拥抱是法国人与亲人朋友之间比较亲密的行为,而且巴黎人相对“冷漠”,所以拥抱陌生人挑战还是有的。图为我在凯旋门前的街上送拥抱。
冬天的巴黎天气大多阴冷多雨,但就在决定要做Free Hug的这个礼拜,巴黎给了我一个晴天。2月7日,我上午正好在拉德芳斯新凯旋门附近上法语课,便决定下午两点从拉德芳斯开始送拥抱,一路往东,去往凯旋门,香榭丽舍大道,杜丽乐花园和卢浮宫。 中午时分,新凯旋门大阶梯上坐着许多午休时间晒太阳、吃饭的白领和学生。等到了帮忙记录的摄影师朋友后,我开始举着牌子从大阶梯下来,笑眼看着大阶梯上的人,嘴上一直跟朋友念叨,缓解自己内心的紧张。图为我在凯旋门前的街上送拥抱
虽然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Free Hug了,但心里还是很紧张,要是被拒绝了会很尴尬。我不怕有人骂我,反而担心无人理睬,冷漠才是最让人难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