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1|回复: 0

[军事] 《出鞘》2020-01-23:相逢何必曾相识:双发LCA是印度的下一根救命稻草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6 07: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相逢何必曾相识:双发LCA是印度的下一根救命稻草吗?
新浪军事  2020年01月23日


1.png
在中国的国产航母山东舰终于在2019年年底服役后,2020年1月10日,印度研制的首款舰载战斗机——编号KH3002的LCA海军型完成了首次舰上起降。在“维克兰特”号已经成为航母界的笑话,“维沙尔”号航母的蓝图从原本梦想的电磁弹射+核动力降级为一艘平淡无奇的滑跃起飞航母的当下,印度终于以某种方式实现了在航母领域追赶中国的梦想。甭管这架原型机好不好使,战后第一架亚洲自行研制的舰载战斗机的名号还是能稳稳戴上的。



2.png
这架在“超日王”号航母上进行起降的LCA海军型原型机其实早在2015年2月7日就在果阿邦的陆上滑跃甲板完成了滑跃起飞试验,并在2018年终于装上着舰钩,进行了陆上模拟拦阻降落测试,从进度来看并不算快。之所以花了5年时间才完成从陆上到海上的跨越,除了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HAL)的拖沓作风之外,LCA海军型项目早在2017年1月已经被印度海军明确拒绝也是重要原因。



3.png
作为全球航程载荷比最差的三代机,LCA空军型的作战半径也仅有可怜的300公里,进一步增重的舰载型在进行滑跃起飞时考虑到必要的安全余量后,作战半径只会进一步缩短,甚至不如一般的远程舰空导弹。既然拿不到生产订单,对其进行的上舰测试也只能作为一种获得技术储备的手段,并不能改变LCA海军型已经被“枪毙”的结果。



4.png
与LCA海军型有着相似遭遇的上一款舰载机就是大名鼎鼎的F-111B舰载重型截击机。1968年7月,在F-111B舰载截击机已经被正式取消之后,151974号F-111B原型机才在“珊瑚海”号航母上成功地进行了舰上起降测试。



5-compressed.jpg
这架起飞重量超过35吨,被飞行员戏称为“海猪”的重型截击机在个头并不大的“珊瑚海”号航母上运作良好,没有出现任何重大问题。格鲁曼公司的维护主管迈克·格伦甚至觉得,这架体型庞大的截击机在经过改进后,相比早期的F-14不仅飞行表现良好,而且速度更快,航程更远且更易于维护。事实上F-111B对AWG-9雷达和“不死鸟”导弹的集成,也为F-14的研制有着不小的帮助。



6.png
然而对于印度来说,“海猪”蜕变成“雄猫”的故事可能并不适用于LCA海军型。尽管已经成功地完成了舰上起降,但无尾三角翼和单发布局恰恰都是各国在研制舰载机时尽量避免采用的。无尾三角翼飞机低速升阻比低、起降距离长的先天缺陷对舰载机来说尤为致命,LCA家族采用的外凸形双三角翼(机翼外侧后掠角大于内侧)更加剧了这一问题。采用类似形状机翼的瑞典萨博-37战斗机采用鸭式布局解决了这一问题。而LCA海军型采用的可动前缘边条+前缘襟翼设计更多的是提高低速操控性,对提高升阻比用处不大。由此导致的着舰速度过高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它在航母甲板上降落的难度。



7-compressed.jpg
此次印度海军也特意派了一名准将级别的资深飞行员来完成起降试验。对于曾经发生过驾驶米格-29K舰载机在钩住拦阻索后强行复飞,导致战机拍在甲板上的印度海军普通舰载机飞行员来说,驾驭LCA舰载型这样的飞机显然有着巨大的难度。此外单发布局也让本就推力不足的LCA又多了一个安全性的问题,没有F-35C的命,却得了F-35C的病。



8.png
虽然LCA海军型已经被明确拒绝,但对HAL来说,该唱的戏还是要唱,尤其是面对诸如塔塔等民企的竞争,没有新项目就意味着保不住饭碗。在推进LCA MK2战斗机的研制的同时,名为TEBDF的下一代双发舰载机的研制也已经提上日程。从印度公开的方案来看,TEBDF相当于LCA MK2的双发版,安装两台F414发动机,并在进气道上方增加了一对鸭翼。这对紧靠驾驶舱和主翼的鸭翼还采用了全动设计,而不是此前猜测的固定式。整体布局类似法制“阵风”M舰载战斗机。与“阵风”M相比,TEBDF还采用了可折叠机翼。在进行动力和气动的升级后,印度人宣称TEBDF载弹量可以达到与“阵风”同级的9吨,并计划在2026年首飞。



9.png
在TEBDF之前,印度对于未来国产舰载机的设想,主要是基于最初的LCA MK2方案。在继承LCA基本气动布局的基础上,通过换装F414发动机和以色列EL/M-2052有源相控阵雷达来实现提高性能的目的。同时在气动布局上进行小幅修改,增加了一对尺寸相当迷你的平尾充当辅助控制面,解放主翼的后缘襟翼,使其可用于起降阶段的增升,达到改善起降性能的目的。这也是印度最可能实现的国产舰载战斗机方案。



10.png
为了达到上舰要求而为三角翼飞机临时增加平尾并非没有先例。波音在参与JSF竞标时,为了适应上舰要求,也曾经为X-32的舰载型增加了一对平尾,使其看起来更像是一款“正常”的战斗机。但增加平尾带来的不必要的设计修改也是X-32落败的重要原因。而在更早的F-117N方案中,洛克希德也曾经为F-117增加了一对平尾,并对全机气动外形进行了大量优化,使其具备了一定的超音速性能——尽管F-117并不算一款无尾三角翼飞机,但无尾后掠翼飞机的操控问题显然更大。不过对于印度来说,原先设计的LCA MK2海军型虽然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显然比TEBDF更具备实现的可能性。



11.png
作为一款印度自研的双发中型舰载战斗机,TEBDF最直接的目标就是取代米格-29K/KUB,成为印度航母的下一代舰载机。在天价引进“超日王”号航母的同时,印度购买了45架米格-29K/KUB舰载战斗机。组成两个中队,这一数量显然大大超过了“超日王”号所能容纳的极限,除了有作为损耗备份的考虑,但更多是为了印度的首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的服役做准备。



12.png
这款俄罗斯利用印度资金研制的舰载机,也在许多方面做了改进,并且在俄罗斯成功逆袭,成为俄罗斯的主要舰载战斗机,其单双座共型设计理念虽说不算新颖(F-15算是这一理念的先驱,F-15双座型基本就是换了个座舱盖的单座型,结构变动很小),但也影响了印度自家的LCA海军型的设计。同时还衍生出了陆基型的米格-29M/M2以及米格-35,成为米格设计局唯一还能拿到订单的机型。



13.png
但是米格-29K的实际表现只能算中规中矩,计划中的ZhuK-AE有源相控阵雷达由于技术不成熟的原因无人问津,实际装机的机扫脉冲多普勒雷达与R-77导弹的组合在主流舰载机当中只能算二流角色,印度海军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一连串事故,更是动摇了印度对这款舰载机的信心。对唯一航母已经沦为摆设的俄罗斯海军来说这并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对一心追赶中国,梦想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的印度来说,就是无法容忍的缺点。



14.png
尽管有着达索公司的技术支援,但是印度花费将近40年,只研制出中看不中用的LCA MK1的经历表明,TEBDF这款性能堪与“阵风”试比高的双发战斗机的研制只会更加艰难。从印度公开的模型来看,为LCA临时加装的鸭翼位置非常尴尬,不但缺乏足够空间布置相应的伺服机构,鸭翼偏转时也很容易一不小心就与主翼“打架”,完全不像一个走心的设计。



15.png
同时单发改双发,增加保形油箱、新一代航电系统和折叠翼的工作量,也使TEBDF的复杂性大大增加,绝非印度声称的“十分简单”的程度。而在印度的追赶目标——中国的下一代隐形舰载机即将问世的当下,这款即使按照印度自己的乐观估计,也只能到2026年才首飞的第四代舰载战斗机,到时是否还能获得印度海军的芳心,也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也许HAL关心的并不是印度能否研制出自己的下一代舰载机,乘着还有几年时间,尽可能多拿点拨款,解决眼下的吃饭问题,才是最靠谱的事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22 07:01 AM , Processed in 0.04490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