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0|回复: 0

[军事] 《出鞘》2019-12-24:特朗普的新宝贝:太空军成立背后的美式冷战应激反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29 11: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特朗普的新宝贝:太空军成立背后的美式冷战应激反应
新浪军事  2019年12月24日


1.png
12月20日,深陷弹劾丑闻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2020财年国防授权法案》,除了几个月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对台军售案以外,该法案中最大的亮点恐怕就是美利坚合众国武装力量中,继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海岸警卫队和空军后的第六个军种——太空军的成立了。



2.png
12月20日,深陷弹劾丑闻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2020财年国防授权法案》,除了几个月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对台军售案以外,该法案中最大的亮点恐怕就是美利坚合众国武装力量中,继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海岸警卫队和空军后的第六个军种——太空军的成立了。



3.png
美国军队进军太空的脚步最早可以追溯到二战结束之后。当时美国陆军航空兵司令阿诺德委托航天工程学家冯·卡门以及美国国会“御用智库”兰德公司研究“太空军事化”的问题。该议题包括战略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等。次年,美国陆军航空兵从陆军独立出来成为了美国空军,而新生的美国空军也自然而然的接管了此前陆军航空兵的太空项目。



4.png
不过1947年的美国空军对于美军的太空事务并没有垄断权。因此,那时美军对于太空项目的开发基本可以用“群魔乱舞”四个字来形容。以美国历史上发射的第一颗卫星为例,其卫星部分探险者1号(Explorer 1)是由美国陆军弹道导弹局(ABMA)研制的,而其火箭部分则是海军研究实验室(NRL)研制的。此外,除了军方之外,如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NACA)等在内的一系列政府机构也都建立了自己的航天项目。



5-compressed.jpg
除了各军种、各组织间的“群魔乱舞”之外,美军进军太空的早期项目同样“群魔乱舞”。在当时,任何与太空有关的项目都被“东北乱炖”一般的炖在一起,如运载火箭、弹道导弹、反导系统、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器等等。为了解决管理混乱、项目重叠导致资源浪费等问题,美国于1958年成立了国家航空航天管理局(NASA),统筹管理如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等“非硬核军事”领域的项目,而军种之争则以“320公里射程以下归陆军,320公里射程以上归空军”一刀切处理。不过当时陆军主导的射程1500公里的木星弹道导弹却最终得以保留。



6.jpg
不久之后的1961年,美国新任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钦定”空军为军事航天领域的主导部门。在这一年,弹道导弹也正式从航天项目中独立了出来,同已有的战略轰炸机一样采用联队编制归战略空军指挥部指挥。而剩下的空间类项目则由新成立的美国空军系统司令部、空军参谋部和航空航天防御中心等机构分别管理。



7.jpg
虽然在集成程度上有所提高,但多部门分管的研发效率、行政效率仍然十分低下,无法令人满意。因此美国空军于1982年9月1日成立了空军太空司令部,正式将弹道导弹之外的空间项目管理集中在一个部门的领导下。此时,该司令部的地位大致相当于我国陆军中的第二炮兵,虽然名义上只是空军下属的机构,但基本上已经是一支独立的部队了。这也就是今天美军之所以能够成立太空军的基础。



8.jpg
其实太空军独立成军的想法自2001年就已经形成。时任国防部长的拉姆斯菲尔德曾任美国国家空间安全管理和组织委员会主席,他认为美军天基武器、天基作战理念、太空专业人员训练和其他支持系统的发展仍旧受制于空军的指挥。因为后者仍旧以大气层内作战为主,而认为外层空间作战只配给大气层内做辅助。因此,拉姆斯菲尔德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让太空军在空军中独立出来。



9.jpg
不过,由于美国政坛的党政、美军内部的派系斗争等因素,这一想法一撂就是16年。直到2017年,才有参议员重提此事,并将成立太空军写入了该财年的国防授权法案。不过,众所周知,2017年的美国政坛依旧以党争为主要方向。因此,众议院通过的法案草案并没有通过参议院的审查,美国太空军的成立也因此推迟。



10.jpg
不过在稍后的2018年,成立太空军的问题还是迎来了转机:一方面,总统特朗普公开表示了对成立太空军的支持;另一方面,一场跨越太平洋两岸的没有硝烟的战争爆发了。前者让太空军的独立获得了强而有力的行政支持。后者则让美国人重拾了冷战时期的思维模式,随着这场战争的持续,美国红蓝两党、参众两院和美国政府在涉外问题上开始从分裂走向团结。而既然美国最大的两个对手都已经成立了类似的军种,那么美国就算只是为了面子都不能输了这口气。换句话说,在此时此刻,美国太空军的成立已经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11.jpg
对于美军成立太空军的解读,不管是国内媒体还是美国媒体总逃不出一个“太空军事化”的怪圈。甚至有人发明了“现在的太空是非军事化的,美军此举就是要让太空开始军事化”的说法。但这显然是无稽之谈。因为太空始终都不是“非军事化”的。所谓“太空非军事化”的说法还要从冷战时期说起。1960年,苏联人构想出了一种名为部分轨道轰炸系统(FOBS)的新型洲际导弹。该型导弹的工作原理是,将一枚220万吨当量的核弹头直接打到150公里的近地轨道上,并使其在接近目标上空时再入。由于核弹头直接进入了近地轨道,其射程可以认为是无限远的,因此苏联人将可以选择向南极方向发射导弹,并从南边绕过部署在阿拉斯加、格陵兰和英国的弹道导弹预警系统。



12.jpg
虽然苏联的初代FOBS导弹GR-1在1965年就因为发动机问题而下马,不过这种全新的洲际导弹研发思路还是最终得以保留。后来苏联在GR-1的技术基础上开发并部署了R-36洲际导弹的“船新版本”R-36 ORB(即R-36 轨道之意)。而顺着这一思路延展,自然而然的也就可以得到这样一个改进方案——如果平时就在近地轨道上部署大量的核武器,在爆发核战时岂不是连发射的步骤都能省了?直接一声令下,瞬间抵达。



13.jpg
出于对轨道轰炸一类远期武器发展前景的恐惧和对空间竞赛无休无止的投入的厌倦。美苏两国终于在1967年达成了关于外层空间非军事化的条约框架,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外空条约》,该条约第二条规定缔约各国不得把外层空间、月球和其他天体据为己有;第四条规定各缔约国不得在绕地轨道部署核武器或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禁止把月球和其他天体用于任何类型的军事目的,禁止在天体上建立用于军事目的的基地、设施和工事。后来,这部《外空条约》成为了国际太空法的基础,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但反过来说,在现行法律框架下,非入轨式洲际弹道导弹、动能轨道轰炸武器、外太空拦截武器(星球大战计划)、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等将外层空间军事化的做法是完全合理合法的。



14.jpg
根据美国太空军发布的《美国太空军情况说明书》,新成立的美国太空军在组织上依旧隶属于美国空军部,其军种地位大致等同于同样隶属于海军部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其在人员和架构上也基本继承了此前的空军太空司令部并没有融入太多的新鲜血液;而其使命也无非是拉姆斯菲尔德“训练人员、发展系统、建立理论”的老调重弹。因此,成立太空军这件事本身更像是美军在冷战气氛中对战略对手做出的仓促的应激反应,短期内并不会对世界太空力量格局产生什么太大的影响。



15.jpg
不过在远期来看,随着冷战气氛的日益浓厚,太空必将成为各强国争夺的焦点。比如东亚某国于2015年成立了专攻技术侦察、电子对抗、网络攻防和心理战的全新军种,将太空纳入了其作战领域;俄罗斯已于2015年将空军改名为空天军,并在最近公布了其太空导弹预警系统——“穹顶”系统的建设规划;法国则在最近表示其要成立太空军事司令部。其他如英国、德国、日本也都表示要增加在太空作战领域的投入。因此,未来的太空一定会变得极不平静。




而在此时,我们能做的也只有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建立一支超一流的太空作战力量。因为历史已经无数次的证明了一点:互为假想敌的双方只有在军力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时,才有可能最终达成裁军协议,降低战争风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22 11:46 PM , Processed in 0.05376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