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05|回复: 1

四中全会还有发生了啥?习近平权力真那么稳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1 06: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中全会还有发生了啥?习近平权力真那么稳固?

文章来源: 法广
于 2019-10-31 20:29:19

c525.jpg

中共四中全会10月31日闭幕 法新社


共四中全会闭幕了,官方公报发表了,历史学者章立凡说:“好像什么都说了,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真正的“干货”要等有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文件出台。表面看,一切平静,习把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奇怪地捆绑在一起,进一步强化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自己的统治,习的权力真的稳如泰山吗?



习近平的地位照样稳固?

四中全会是在中共面临严峻经济形势,在中美贸易战以及香港危机持续严重的背景下召开的,中共面临的这样一种形势都和习近平的刚愎自用有重大关系。之前,广为存在的一个疑问是,既然中共党内对习近平存在着一种普遍的不满情绪,习近平是否会在四中被问责,至少习近平是否会做一个“自我批评”?

从四中全会公报看不到有这样的痕迹,该公报提出了13个“坚持和完善”,但通篇没有提经济形势恶化和中美关系恶化的问题,这被认为符合中共一贯的做法,除非中共党内发生重大斗争,不会对领导人造成的重大恶果直接在全会上讨论。这种情况曾在毛泽东时代发生过一次,五八年大跃进,引发三年大饥饿,几千万中国人饿死。六二年召开七千人大会,当时的国家主席刘少奇就在会上提出了承责的问题,迫使毛泽东作检讨,以退为进。这也为毛泽东几年后发动文革打倒刘少奇埋下了伏笔。习近平虽然不是毛泽东,中共党内目前似乎也找不到刘少奇这样的人物。

从这样一种角度去看,四中全会的结果似乎意味着习近平的地位照旧稳固。不过,四中公报似乎没有特别强调习近平的一尊地位,从共产党的地位传承上,也是并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谐社会以及习近平思想,显得四平八稳。尽管与十九大之后到2018年3月通过修宪取消国家主席任期,习近平权力达到顶峰那一阶段比较,习的权威有所削弱。不过,也有不多的观察者认为习在四中受到了问责,草祭评论:“党的公报如果没有对现任总书记进行大肆吹捧,基本就等于是一种批评。这显然说明习在会中受到了问责和挑战。会前传言常委的变动并没出现,陈敏尔也没成为接班人,说明习企图进一步集权的努力失败”。

四中公报里面的香港危机

如果说四中公报没有关于经济形势严峻以及没有提及中美关系恶化,香港危机无疑是这次会议无法避开的重点。公报的13个坚持和完善中,最具体的就是“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和平统一”,既针对香港,也针对台湾。

关于台湾,依旧是反对“台独”,促进统一,但针对港澳,措辞似有明显变化。公告称:“必须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管治,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这被认为突破了“一国两制”的框架。

历史学者章立凡表示,他不记得以前的中共全会公报有关于“港澳管治”的说法,这意味着中共这套所谓的法治可能要延伸到港澳去了。根据香港电台网站报道,章立凡认为四中全会公报反映中共党内判断香港形势不乐观,『基本法』23条立法可能重临。公报提到建立健全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他认为,“中共已经将香港纳入治理体系范畴,不排除推出长臂管辖的措施加强对香港的管治,甚至香港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的情况都会改变”。

诡秘的人事问题

之前纷传的习近平指定接班人问题,陈敏尔胡春华入常的传言,在公报中找不到任何痕迹。一些了解中共政治制度的专家之前就已分析,中共不可能在全会上讨论重大人事,人事一般都是在中共党代会上讨论。但是,也有些分析人士认为,中共人事问题向来很诡秘,很难以全会公报的形式披露出来,除非十分有把握,铁板钉钉。目前的局面意味着有两种可能的结果,习近平既已废除主席任期制,连任道路早已铺平,无需指定或者急于指定接班人;但是,没有接班人事实上又让中共党内处于经常性紧张状态,早就传出中共元老对习近平没有指定接班人一直不安。党的领导人没有接班人,意味着党遇到万一的情况,包括重大事变,领导人突然死亡等等,会让全党陷于混乱,在习近平去年以来威信有所削弱的情形下,习近平被迫指定接班人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指定接班人并不意味着要接班。

四中公布没有透露出任何这方面的信息,并不意味着不存在背后的运作,但同时也意味着高层在人事问题上可能分歧不小。

如果中共内部真的很团结

中共目前面临着经济严重下滑的局面,根据中国经济学家向松祚的分析,明年经济增长可能会落到百分之六以下。但是,四中公报没有披露任何相关的信息。路透社之前曾引述消息人士称,四中公布即使不提及,会议仍将讨论贸易战、中国经济放缓以及香港问题。

章立凡认为,整个公报强调加强中共领导,进一步加强一党专政,反映这次全会主题是党建、党治,目前形势存在强大不安全感和危机等,否则在内部团结、矛盾并不尖锐的情况下,全会的主题应该是聚焦经济。

关于经济问题,四中全会的13个坚持和完善里面倒是有一个“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也被指是在走回头路。学者吴强对自由亚洲表示,“从坚持公有制来说是退回到中共12大的路线,这就是对邓小平改革开放路线的否定。”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 06: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美舆论战持续升温 四中全会后出现的新局面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9-11-1 06:38 AM 编辑

中美舆论战持续升温 四中全会后出现的新局面

文章来源: 博闻社
于 2019-10-31 19:21:19
c526.jpg

  共四中全会今天按计划闭幕,不过这场为期四天的会议让外界猜测到中国政局可能会出现一个新的变化。本周,来自中国各地的党政官员齐聚北京讨论中共的未来方向。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会议的召开是习近平上台来首次面临双重压力下面对他的幕僚们。香港抗议的升级,导致这个原本人口并不众多的亚洲城市变得更加焦躁起来,一些因为对中国国旗作出不端行为的人因此受到由政府主导的亲北京团体的舆论压力被迫使香港高等法院作出一系列的裁决,但是裁决结果却没有让这些团体满意,显然,中共在这场反政府示威游行中动用统战部的力量来加大打击这些香港本土的抗议者。

贸易战产生的交锋持续进行,美国似乎愿意与北京达成贸易共识,但是北京对于美国在一些涉及中国结构性原则问题始终不作出让步,这让这场马拉松式的谈判变得更加困难起来,当然,在联合国一些西方国家对于新疆人权问题的发生使得北京很恼火,不得不就贸易和人权问题选择其一,有分析认为,中国很大部分的实体和虚拟经济都把持在中共身上,而中共却利用一些统战方式将这些实体经济公司采取变相的商业措施进行非官方化,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策略,这种策略也只有像中共这样的政党使用。所以,美国与中国谈判就好比是与中共谈判,很大程度上中共并不代表中国人民。糟糕的人权政策和经济持续下行压力给中国民众的生活带来了一些影响,很多中国的中产阶级希望在这波谈判稍微缓和之时开始大规模的转移自己的资产,以便减少资产的缩水性。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对于中共强力推行一带一路政策,西方国家开始变得更加警觉起来。

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行使得北京再与世界的距离逐渐拉大,因为人们不会相信这项政策不会带有一点政治目的。相比去中国国内,中国民众对于这项政策的实施显得尤为陌生,意识形态的管控升级给中国人的思想无形中加上了一把枷锁,这把枷锁就是中共长期实施的激进民族主义政策,使得教育和文化发生很多难以想象的变化。

在四中全会过后,有专家分析称,中共出台的政策包含:更加注意意识形态领域的掌控和党内不满势力的清剿。制度性问题是原则性的问题,不会因为制度性的问题而让步,即便是对于外交和经济贸易问题。制度的权威性是关键问题。

c527.jpg

似乎北京一直希望能够在维护政权稳定上做出更加突出的政策,中共内部会不会出现一系列改革措施也是对于这次会议值得关注的问题。对习近平来说,掌控中共对他的政治生存至关重要,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他看来急于阻止挫折恶化成对他和中共执政能力的更广泛怀疑。自2012年以来,他一再推出旨在消除官员腐败、帮派主义,以及官僚机构四分五裂的运动。这样持续持久的运动触及到了党内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在这次会议上,很可能重新洗牌一些机构的人选。


很多外国投资者担心,四中全会过后中国的投资环境可能会进一步的恶化,带来的持久经济影响对于中共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压力和警惕的问题。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25 02:02 PM , Processed in 0.06199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