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 江海 编辑|王卫 新浪图片出品 2019-08-14
“藏漂”青年
图|文 江海
2006年,青藏铁路开通,王银龙兴奋地买了张火车票,就从吉林辽源来到了拉萨。这一来,就再没离开,开客栈,登雪山,还在珠峰上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求婚……
关娴,一个看上去非常瘦弱的广东女孩。2016年,在珠峰上遇到了自己的丈夫王银龙,从此,就留在了拉萨。
李俊,四川德阳人,自从迷恋上西藏的人文和美景,就开始寻找一个留下来的理由。“摄影,那一定是摄影。”于是,他成了一名摄影师,并创办了一支户外婚纱摄影团队。他的照片和故事成了央视的专题片《疯狂摄影师》。
卢俊义,在杭州学习美容美发技术多年,但想在杭州这样一个人才遍地的城市里,从零起步创业,十分艰难。他到拉萨后,已身无分文,连小旅馆的住宿费都付不起,就说,“老板,要不我给你剪个头发吧。”剪完后,老板对着镜子一照:“技术不错啊,留下来吧,我给你一万元起动资金,你开个店吧”。六年下来,他的发廊已经是拉萨美发业的老大。
赵灿是河南平顶山人,大学里学的是矿山机械。在这座煤矿城市里,那些年,年轻人为了将来就业,都会去学与这一行有关的专业。然而,资源耗尽后,人们都走了。赵灿也不得不离开,那时,他也是双失青年,即失业、失恋。选择去拉萨的方向,是因为,他查了地图,这一路上庙多,心灰意冷的他想去当和尚。有个师傅收留了他,半年后,解决了温饱问题,他依然无法了断“思淫欲”的渴望。就辞别师傅,继续向西走,越走越高,越走越高,直到拉萨。今年,已经是第四年。
侯雨汐,跟着乐队从安徽来到拉萨商演,一个月后,乐队完成商演合同后就回去了,小侯留了下来,理由很简单,这里空气好。
20年前,我准备去拉萨的时候,旅行团给我建议是,最好在6月到9月之间去,主要是因为气候和交通。走在布达拉宫的广场上,这里大多是前来朝拜的藏民和短暂停留的游客。那时,要订当地一家好一点的酒店,得提前很久预约;如果要去一些较远的景点,也要托要好的朋友才能租到性能有保障的越野车……
这20年来,我去过西藏7次。自从青藏铁路开通后,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相比沿海的包邮区来说,由于交通和物流的问题,这里的邮费是要单独计算。然而正是因为不发达的“网购业”,这里的商业街区变得一年比一年热闹。大批在沿海或者一、二线城市里的年轻人来到这里。对于他们来说,第一次是因为美景;留下或者重返往往是因为:这是一片新的创业热土。拉萨,成了他们的梦想实现的地方。
因为蓝天、白云、高山而爱上西藏的王银龙,原先在老家做设计工作,虽然收入稳定,早九晚五,但那不是他想要的生活,而一线城市又已经人才井喷了。于是,他选择了拉萨。在拉萨的13年,他从6万元投入开了第一家小旅店,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了一家拥有50间客房的大型民宿,二次登顶珠峰,还在那儿完成了求婚。圈子里一致认为,这是最成功的“藏漂”。
李俊聊自己的经历,从早上9点,一直讲到下午3点,都不带中场休息的,从南方打工到参军退伍;从睡桥洞到世界级美容化妆赛冠军;从身无分文到拉萨,短短四年就身价千万;从纪录片的主角到转眼归零……一米九的大个子说着自己在西藏的四起四落,最后一句是“我是不会那么容易倒下的。”如今他的预约拍摄都已经排到三个月后了。
卢俊义则一年只有一半的时间在拉萨,他的店里,徒弟就已经可以独挡一面。自己的另一半时间还在世界各地边进修边旅行。
赵灿每天会给我看一些在西藏拍摄的美景照片。他用三年时间在拉萨打工,然后买了一辆越野车,做起了私人订制旅行的领队。每天带着客人们在美景中穿行。
侯雨汐安安静静坐在台上,她的吉它弹得很好,歌声更是好听。走下台后,他和在拉萨新认识的朋友聊着天。“说实话,在一、二线城市里,竞争太激烈了,哪怕是在酒吧唱歌也是!在拉萨就不一样,这里的压力就没有那么大……”唯一让她觉得有些失落的是,这里离家太远了,夜深人静一个人回家的路上,会有些害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