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72|回复: 3

《伏尼契手稿》迄今无人破译 是最难密码还是聪明骗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5 07: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伏尼契手稿》迄今无人破译 是最难密码还是聪明骗局?

来源:参考消息网
2019-07-05 14:27:13

核心提示:文章称,由于非常技术性的原因,目前尚无法说明手稿究竟是人类历史上最难破译的密码,还是一场聪明的骗局,只是为了挫败那些为其魔咒抓狂的人。

考消息网7月5日报道 据澳大利亚“对话”网站6月27日文章,除非你精通中世纪语言,否则你很难读懂那个时代的书。有一本书稿甚至难倒了该领域的世界知名专家。《伏尼契手稿》是一本著名的中世纪手写本,长达数百页,全文迄今无人破译。

y130.jpg

《伏尼契手稿》的其中一页(美国变革网站)

研究者和媒体双双上钩

首先,手稿的内容就令人费解,吸引了世界最著名的密码破译者。密码之于军事、商务都至关重要,因此破解一种新密码始终是件大事。

时至今日,密码破译者仍然未获成功,他们当中包括破解过二战期间日本海军密码的专家。现在,一些学者和独立研究人员甚至不相信存在能够破解手稿的密码。

文章称,由于非常技术性的原因,目前尚无法说明手稿究竟是人类历史上最难破译的密码,还是一场聪明的骗局,只是为了挫败那些为其魔咒抓狂的人。

研究人员和媒体自然双双上钩——不仅仅是因为密码本身的神秘性,而且是因为手稿奇异的插图和异彩纷呈的历史。

手稿的发现者威尔弗里德·沃伊尼克(又译伏尼契)利用古董书商的身份作掩护,支持反沙皇革命。《伏尼契手稿》最早出现在波希米亚国王鲁道夫二世的皇宫,此人堪称史上最爱显摆的君主。长期以来,人们怀疑史上最有趣的骗子爱德华·凯利制造了这个骗局,把它卖给了极易上当受骗的鲁道夫。

伪科学被媒体广泛报道

然而,这个谜题正在逐渐导致科学的严谨性与报道的准确性尽失,并且成了一个较普遍的问题的例子:部分媒体、乃至广大公众如何面对研究。

如今,关于手稿的每一种最新提法都引起国际社会的报道。但是,几乎所有论证都认为手稿内容是一种无法识别的语言。

有例为证,所有真正的语言都存有字词顺序规律。比如英语,“我喝咖啡”是个语法正确的句子,但是“咖啡喝我”就不正确了。然而,《伏尼契手稿》中的字词却没有任何顺序规律。仅凭这一条,就足以排除其作为所有已知语言的资格。

那么,既然排除一种无法识别的语言如此容易理解,为何无法识别语言的学说却源源不断地通过同行审议并被媒体报道呢?

答案之一在于套路:通常所说的“困惑的专家”对阵“独立研究者”,后者用常识解决问题。这貌似合理,而且会引起一些读者的兴趣,比如那些着迷于涉及密码的未破解谋杀案的读者。

《伏尼契手稿》事实上只是媒体关注的一个常见可疑对象,这些媒体痴迷于揭开引人入胜的古老未解之谜的谜底。而媒体日益趋之若鹜地报道解决重大难题的伪科学,这个现象的背后则反映了专家与公众的分歧日益加大。这种“我们与他们”的思维不仅影响了对科学的报道,而且削弱了人们对已改变当代世界的研究机构的根本信任。

社会需界定何为严谨科学

必须打破研究与研究对象之间的隔阂,但它需要深入解决问题,而非仅仅断言媒体不应仓促刊登经不起推敲的报道。如果记者或编辑花太长的时间决定是否刊登一篇报道,可能会被他们的竞争对手抢先。不管怎样,很多报道均依据经同行审议而得到认可的论文。

捍卫研究工作的尊严,最大限度地减少源源不断的伪科学,办法之一就是打击掠夺性无良期刊的迅速增长,但是必须谨慎支持同行审议的严谨性。这类期刊发表论文的标准可疑。极其出色与极端离奇之间的界限很难区分。比如,模糊逻辑——一种代表不精确信息的数学方法——曾经遭到很多数学家的激烈反对,但是现在却是家用智能装置的核心部分。

尽管伪科学不会一劳永逸地被彻底消灭,但是只要存在阅读需求,媒体和新创期刊就会受到诱惑而不断地发表它。因此,政府与机构应当团结研究人员和公众,形成广泛共识,界定何为严谨的研究。资助更多公民科学项目和公民大会都是非常好的办法。

当然,社会应更深刻地思考怎样才能助力上述办法,确保研究既为公众理解,又确有价值。改变公众与研究的关系绝非易事,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办法,那就不仅仅是《伏尼契手稿》研究专家们的胜利。
 楼主| 发表于 2019-7-5 07: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场跨越时空之旅:“神秘的古蜀王国”特展在墨西哥举行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9-7-5 08:02 AM 编辑

【延伸阅读】
一场跨越时空之旅:“神秘的古蜀王国”特展在墨西哥举行

y131.jpg

精彩的古蜀文明文物图片展,让墨西哥当地市民十分着迷。(图片来自四川新闻网)

     
考消息网7月9日报道  “神秘的古蜀王国”特展暨“古蜀文明与玛雅文明的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7月7日在墨西哥尤卡坦州首府梅里达市举行。活动搭起中墨专家研究、保护和传承世界文明的平台,推动中拉古老文明展开交流。

“神秘的古蜀王国”特展介绍了三星堆、金沙遗址等考古重大发现,展示了古蜀文明和玛雅文明的共同特征,如敬畏自然、重视祭祀、造型艺术丰富等。展览还引进AR、VR等多媒体互动体验形式,让当地民众跨越时空,直观体验古蜀文明。


在“古蜀文明与玛雅文明的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墨两国资深研究者就两种文明的文化内涵和大遗址考古、发掘与保护展开讨论。

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酌说,古蜀文明与玛雅文明同处北纬30度附近,是中墨两国留给世界的宝贵文化遗产。通过举办展览和研讨会,两种古老文明将穿越时空展开对话,加深人们对世界古老文明起源、发展、演进的规律性认识。

墨西哥尤卡坦州是玛雅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梅里达市政府代表何塞·路易斯·马丁内斯说,展览体现了古蜀和玛雅两种文明智慧与传统的高度相似度,研讨会推动墨中双方寻找两种文明的相同之处,从而增进两国友好关系发展。

本次活动由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等承办,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华人华侨联合会协办。

(2018-07-09 15:08:50)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5 08: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引力》:互联网的神秘“引力”如何运行?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9-7-5 08:14 AM 编辑

【延伸阅读】
《引力》:互联网的神秘“引力”如何运行?


考消息网5月30日报道 从来没有太久的天马行空——因为引力,那流窜的云,终将落地成河。

而互联网又有着怎样的“引力”?


引力是什么?

互联网,对它的最初印象是,意味着共享,是百舸争流的世界,会将它和人人都可参与联系在一起。这一最初的印象可以很恰当地解释网络信息的传播,但就互联网公司而言,却并非如此,这里有“大佬”,而并非是一众的虾兵蟹将,在不同的地界都有“王者”,而非遍野的喽啰。

“引力”是指网络世界形成和运行的力量,它形象地解释了一个互联网公司在集聚了用户和流量后的影响力。这种规模效应,让其在所在的产业领域内成为巨头,就像环绕行星的只会是卫星一样,在其周遭之内,难有匹敌者。对此,作者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互联网企业中,不存在“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这样不分伯仲的公司?而更多的现象是一山不容二虎,比如短视频中的抖音,熟人社交中的微信。

作者保罗·X.麦卡锡曾长期在IBM工作,也创办过互联网公司,他一直对互联网的运作感兴趣,《引力》就是多年来思考和研究的结果。其内容不仅涉及互联网巨头的运作,还包括网络对使用者的影响,文字间充斥着很多案例和数据。

网络有哪些引力现象?

15世纪的印刷术变革了信息传播,使知识得以大量增长。但在互联网下,这种增长是滚雪球式的指数增长,就像一股海纳百川的力量,甚至影响到线下的传统行业。在传统行业中,任何一项生活所需都有很多品牌可供选择,它们在有限的市场中瓜分利润。但在网络中,很多领域却出现了“一家独大”的公司,而不是“势均力敌”。

网络偏爱赢家,后者逐渐成为领军者,统治或垄断着该类别的市场。20世纪80年代,布莱恩·亚瑟针对知识信息产业提出了“收益递增”的经济学解释,认为这一行业在机会收益下,早期的技术采用者更有可能发生垄断市场的现象。

在互联网中,虽然我们共享在海量的信息之下,但都需要依据特定的标准和方式,不论是技术运用还是互联网公司的成长路径都是如此。就前者而言,当算法替代编辑成了新闻推送的方式后,某一家新闻网站异军突起后,其他新闻网站,莫不跟随。从后者来说,用户与流量成了企业成长无法绕过的部分,也正因为此,抖音才会被微信和微博“封杀”。

这使得不平等的分配成为互联网的一个现象,因此,网络不是全民动员,更不是利益均沾而必然存在着大V和大号。在这一点上,网络经济就像娱乐产业。对此,不断开拓细分市场而不是单单复制成功者的模式,成为互联网经济的一个发展特征。

网络引力创造出“巨星”一般的互联网企业,在其细分市场中具有巨大的份额,其用户群几乎遍及全世界(如脸书),此外还具有较强的使用频率(如抖音的全球下载量第一)和丰富的生态系统(如阿里巴巴)。
这一现象将影响整个互联网经济,使得不同的细分市场中都有一颗巨星级的企业存在,如谷歌、腾讯、亚马逊和苹果。以支付行业为例,就线下支付的信用卡和借记卡而言,全球市场份额中的前四强分别是维萨、万事达、银联和美国运通,他们的市场份额相近,但在线上支付中,就国内而言,除了支付宝和微信外,显然没有可以与之分羹市场利润的。

在网络引力的作用下,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也存在不同的生命阶段,如从最开始由多方追逐市场份额到后来出现明显的赢家。当线下行业受到区域等因素的限制而呈现多头并进的格局时,具有数字化和全球化特点的互联网,使得一家独大成为常态。作者以微博为例,在2007这一业务形态刚刚兴起时,全世界有100家左右的竞争者,而到2008至2009年,人们对推特的兴趣增长了1000%,使之成为行业巨星。而国内的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以及共享经济的发展也是如此。

网络引力亘古不变的法则是什么?

网络天生具有全球化的特点,并受到全球支付和移动宽带技术的支持。不论是个人还是公司都在这一过程中参与和盈利。这一特点也影响了就业岗位,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的调查,互联网每摧毁一个工作岗位便会创造2.6个新的工作。但这些工作更多集中在公司总部,因此作者认为,一个地区能否提供高竞争力的互联网公司,决定了其就业岗位的价值。

如前所述,在传统行业中,每一个类型市场都存在共存竞争的现象,但在网络市场中则不同,就社交媒体而言,从最初的聚友网到现在的脸书,两者并不共存,前者的市值在2007年高达120亿美元(1美元约合6.4元人民币——本网注),但到2011年则仅为3500万美元。互联网对赢家的偏爱,与网络的数字化特征有关,后者意味着一种日趋标准化的趋势,会带来用户黏性和规模经济。

全球化和数字化使网络加速了我们生活的节奏,信息变得海量。这些信息都是以数据的方式出现,不论是交易还是交互,都在产生数据。基于大数据研究,可以更精准地测量用户需求,而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则可以追踪环境变化、监测健康水平等具有潜力的运用。

网络引力的未来是什么?

网络引力推动着数字经济,改变着商业、工作和娱乐休闲的面貌,它消除了竞争中的地理位置、举例和语言的差异,但也带来了收入和机会上的不平等,能让被偏爱的网络赢家能获取更多的资源,使不平等的程度更大。

此外,作者从三个方面总结了下一代人际交互所赋予我们的新能力。一是可变换的视野,如VR和AR的应用,以及基于石墨烯的可折叠式媒介;其次是对声音的运用,作者将之比作阿拉丁宝藏的开门咒语,而当前的对话机器人以及实时的在线翻译预示了这一趋势;最后是心灵感应式的操作。

这些意味着我们可以更自如地使用媒介。

y132.jpg


标题:《引力》

作者:(澳)保罗·X.麦卡锡

译者:王正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页数:312

定价:59.00元

出版日期:2018年3月


(2018-05-30 05:00:01)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5 08: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光耀女儿揭开新加坡“第一家族”的神秘面纱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9-7-5 08:22 AM 编辑

【延伸阅读】
李光耀女儿揭开新加坡“第一家族”的神秘面纱


考消息网5月8日报道 新加坡以弹丸之地,在短短十几年取得了“亚洲四小龙之一”的称号,自有可取之处。世人在谈到新加坡崛起的时候,多将其归功于其前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超凡的洞察力和务实的治国方法。伟人之功过向来留给历史评判,当回归到普通人的身份,这位新加坡国父何以备受推崇,而他的后人,又以怎样的方法继续其精神?

《一个客家女子的新加坡故事》这本书是已故新加坡国父——李光耀之女李玮玲女士肺腑之作。伴着多张未曾公开的李家照片,李玮玲揭开了新加坡“第一家族”的神秘面纱,从女儿的角度出发,追忆了已汇入历史河流的伟人风采。虎父无犬女,李玮玲不失其父风姿,对社会公共事务自有一套自己的见解,言辞犀利,尖锐地指出问题核心;观点鲜明,处处从国家福祉出发。而作为专业出色的小儿神经科医生,其对新加坡的卫生、教育、医疗等方面提出了有见地的看法。


y133.png

《一个客家女子的新加坡故事》一书封面


非偶像化之偶像

往事皆随时间流逝变为过往云烟,伟人功过都留于历史和后人评判。李光耀作为新加坡国父,深知这一点。因此他在生前极力避免人民将他当作偶像来崇拜,谨防和抗拒被偶像化,而和父亲关系亲近的李玮玲也谨记这一点。

李玮玲在书中提到,其父李光耀终生所做尽为谋国家福祉而行,不会仅为构建亲民形象而故作姿态。纵观全书,李玮玲在称呼李光耀时,并没有采用“我的父亲李光耀”,而是“内阁资政李光耀”。国家先行于家庭,国人福祉重于家庭利益,李光耀的一生都在为新加坡奔波。李光耀过世时,新加坡更是上演了场新加坡版“十里长街送总理”。而李玮玲在表达感动之余,始终坚持认为,父亲只是做了他觉得应该做的事情,有能力之人方为治国良人。父亲过世之后,不论国人或自己,都要坚强,有勇气地迈入“后李光耀时代”,善待彼此,照顾彼此,为新加坡人打造一个更美好的新加坡。

为国人服务的角色立在家庭角色之前,但这并不表示李光耀不是一位好父亲、好丈夫。其一言一行能让女儿铭记多年,更是以因和父亲性格相像为荣。虽说不将父亲偶像化,却处处以父亲为偶像。这样一位备受女儿尊崇的父亲,自然是一位不可挑剔的好父亲。李玮玲在书中描述了父亲对于自己的教导,那些平等对人,简朴生活的理念皆来自于其父。和李光耀相同,对于已年过半百的李玮玲来说,职业角色先行于个人角色,国家福祉高于个人利益,国事始终铭记于心。这种对于父亲终身理想的继承,便是对父亲的一种至高尊敬。

李玮玲至今未婚,在父母晚年时候一直陪伴在其左右,亦照顾了李光耀在世的最后几年。在谈及为何选择单身之时,她称道,自己没有办法成为像母亲——何玉芝女士那样一位优秀的妻子。李光耀夫妇的深厚感情和多年来的相互支撑让女儿对于婚姻生活有了一个高标准,既然志同道合之人难有,不如独自生活更为自在。这样一种独身的选择,既是自我诉求,又何尝不是一种对父母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虎父无犬女

y134.jpg

1980年,时任新加坡总理的李光耀访华期间乘船游览长江,他和李玮玲在船舱中看书。(图片来自新加坡《海峡时报》)

作为李光耀的独女,李玮玲继承了父亲超凡的洞察力和坚韧品性,在学业、职业上表现出色,对当下时局的各项事务自有立场,并非完全同意其父观点。而她小儿神经科医生的身份独特,让她在教育和医疗上见解独到。

不论是国事或世事,李玮玲都可谓眼光毒辣,一眼可见症结所在,这一点倒是像极其父。李家崇尚简朴生活,李玮玲始终训练自己满足生活的基本所需,并舍弃生活享受,她表示了对于新加坡“Y一代”(美国人把1983年到2000年间出生的人称作“Y一代”——本网注)的担忧。她担心新加坡“Y一代”年轻人沉溺于享乐主义,无法在逆境中成长。新加坡得以在十几年内迅速发展,李光耀功不可没,但更为重要的是勤劳刻苦的人民和规定森严的法律。而新的“Y一代”,未必能理解新加坡建国时的艰难处境。自由乃是限制之下的自由,新加坡是“绝地重生”的新加坡。“Y一代”能否理解吃苦主义背后的良苦用心,确实值得深思。

李玮玲为人理性且务实,在看待教育问题上冷静客观。不论是“虎妈教育”、“精英教育”、“补习班问题”,或是新加坡“小六会考制度”和“双语政策”,她都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以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国家利益为衡量标准,提出观点。不论是哪一种教育,她都未曾全然否定,以“世间之事皆有可取”之态度,指出其合理可取之处,认为应以学生本身不同而因材施教,切不可取一刀切的做法。受其自身所受教育和自身职业影响,她十分看重学生的全面教育、品格教育和幼儿教育,认为学生应当各有所长,好的社会应该是让各种学生能够各有所学、各司其职、各有价值的社会。这些观点,已经超越国家层面,从人类现行教育制度发展高度来看,也极具价值。

李玮玲心系人民,有很强的同理心和同情心,这或许致使她踏入医生的行业。而她本人对于贫苦人民的关照使她始终保有医者初心,书中不止一次的提到她与病人们的故事。倘若说对于父母亲人,李玮玲是感情深厚的话,对于她的病人们,她不可谓不情深义重。而在其位者知其难,难得的是重难之下,她始终保有对医疗事业的热情。各国的医疗体系都存在问题,新加坡亦不能避免,李玮玲始终强调的是医生是悬壶济世,而不是赚得盆满钵满的行业,应当以病人为重。不论是病人自身的问题,还是医疗体系本来的问题,她都想办法去改变、去改革。从本书之中,可以见得改革其艰难和改革之成效。

而以上内容也不过是书中内容小小的一角。本书共收录七十五篇李玮玲过去十二年在《海峡时报》和《星期日时报》中所发表的文章,并重新编排。全书分作两个部分,十个板块,分别从个人和国家角度出发,以自述方式综述了李玮玲的人生和她所热衷的医学事业。虽然李玮玲在本书序言之中自谦为理科生,非能言善道,然她确实算得上一位讲故事的高手。不论国事家事世事,都能用轻松的笔触、幽默的语气,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地娓娓道来,极具可读性。书中更有五十多张之前从未公布的李家照片,大多来源于李氏家族的私人影集,向人们展示了这一“神秘家族”的真实生活场景。(文/黎涵)

(2018-05-08 06:00:00)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26 09:54 AM , Processed in 0.07785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