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不仅有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还有一条美丽的“长虹”连接东西两岸,这条“长虹”就是青岛胶州湾大桥。
过去,由于胶州湾的阻隔,青岛东西两岸隔海相望,仅靠环胶州湾高速和轮渡连接,通行时间近两个小时,制约了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发展。大桥通车后,青岛到黄岛通行时间缩短到40分钟,新连接线,又把胶州也纳入其中。通过一座桥,把黄岛、胶州、红岛与市区连接起来,实现胶州湾底部城区的一体化。
胶州湾大桥全长36.48公里,这也是我国北方冰冻海域第一座特大型桥梁,涵盖了当时世界上许多先进的建桥工艺和技法,移动滑移模架施工就是其中之一
现在,王晓乾团队又对这种方法加以创新改进。“我们是把胶州连线这个项目作为海湾大桥一期工程的一个升华,或者说是再提高。”
站在胶州连接线施工栈桥上,不远处就是大沽河航道桥,这也是整个胶州湾大桥建设中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一段,仅是运输、安装过程就是一项超级工程。
王晓乾介绍,梁段体积比较大,最长的梁段21米,最大的重量大约是970吨.全桥只有两段,对这个潮位要求是最高的,具备安装条件最多就是两到三天。
而且青岛胶州湾大桥,是我国北方冰冻海域首座特大型桥梁集群工程。海域海盐量高达30‰(千分之三十)左右,对结构耐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贯穿施工全程的一个技术难点。
2011年6月30日,胶州湾大桥竣工,正式开始服务市民。7年来,大桥日均通行流量从2011年的1.45万辆增长到2018年的3.45万辆,已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交通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