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间》第179期:衡水中学毕业生
凤凰图片 2019-06-05
近年来,河北衡水中学凭借超高的一本上线率和名校录取率,被媒体称为“高考工厂”,吸引了全国的目光。从2015年到2017年,从衡水中学考取清北的考生人数分别为118人、139人、175人。2018年的高考,在河北省文理科前十名的20位考生中,衡水中学的考生占16名。现象级的高考成绩和独特的军事化管理制度,使得衡水中学屡登热搜,引发讨论。而亲历衡水中学教学和管理的毕业生们,会怎么来看待自己过往的经历?
张悦迪,24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工程专业研二学生,她于2013年,毕业于河北衡水中学。张悦迪介绍说自己的母亲曾是当地初中数学老师,父亲也做过教育相关工作,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让她从小就养成了不错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初三毕业后,张悦迪被保送至当地考生都梦寐以求的衡水中学。
张悦迪与同学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教学楼内参观一个由北航学生设计的航模作品。和其他衡水高中的毕业生一样,张悦迪对于学校远近闻名的“军事化”管理制度也记忆犹新。“当时我们每天早上天没亮都要列队跑操,同时大声喊出许多激励的口号;每天下午上课之前,我们要一起唱歌;开班会的时候大家会一起看励志视频。这些要求,也许在外界看来有点‘变态’,但我自己和同学身处其中,并不会觉得奇怪——因为大家都一样。我觉得在高考的大背景下,确实需要这些心灵鸡汤和来自外界的刺激激励自己。高考就是一个槛,每个人都需要提一口气冲过去,这样才能达到自己理想的彼岸。”
张悦迪与一位研究生同学一起交流学习上的经验。距离高中生活已经过去了六年,张悦迪对于衡水中学的教育方式也有了新的理解,在她看来,衡水中学的教育制度有利有弊,三年高强度的学习生活让她培养了自律的学习生活习惯,也让她经历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和高考过后的迷茫期。
因为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张悦迪成了老师们的重点关注对象,成绩出现波动时她会不时被班主任“私下关注”。“我当时并不适应这种连轴转的学习生活,别人给我太大期望时,会让我感到很重的心理负担。”“距离高考一百天的时候我都感觉学不动了,每天的生活都很枯燥,有做不完的试卷,心情真的很压抑,每天都在想,赶快高考吧,考完就解脱了。”晚上十点十分,是学校寝室的熄灯时间,在老师查房后,张悦迪会和关系要好的同学躲到寝室的卫生间里聊聊天解压,有时候甚至就是手拉手一起待着,一句话也不说。
为了准备明年的毕业设计,张悦迪每天忙碌于图书馆和实验室之中,生活简单而充实。2013年高考张悦迪的高考成绩是647分,在全省排名700多名,在学校里的排名也掉到了270名,这几乎是她高中三年最差的成绩,出于对物理的喜爱,她选择了报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习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直到现在,张悦迪依旧延续了自己刻苦学习的习惯,她每天都会花将近七小时时间在学校实验室做毕业设计,晚上还抽出时间来学习Python和C++的编程基础,并做一些翻译的兼职。
晚饭后,张悦迪经常会到学校操场去跑一个小时的步。张悦迪记得进入大学时,同学们会因为她“衡水中学毕业生”的身份而感到好奇,闲聊时,会询问她高中三年是什么样的体验,也有些同学会仅仅因为张悦迪从衡水中学毕业就给她贴上“只会学习”的标签。“我在大学里其实经历了一段很长的迷茫期,不知道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是什么。身边许多人都很快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而我经过了三年高强度的高中生活,发现自己有些不认识自己了。”
在大学校园里,张悦迪积极参加了许多课外实践活动,这是张悦迪参加学校举办的实习面试大赛中获奖的照片(前排左八)。为了证明自己不只会埋头苦读,大二时,张悦迪参加了许多学校社团和活动:包括心理协会、模拟联合国、羽毛球队和网球队等,试图来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张悦迪认为自己需要找到学业和实践的平衡,自己在高中三年缺失的,是对于自己内心所想、所求探索的机会,而这些缺失,她现在正在大学中去努力找寻。(受访者供图)
对于自己在衡水中学的经历,张悦迪并不后悔,三年苦读换来了更好的平台,认识了更多优秀的人,走向了更好的人生。“我有一个正在上小学四年级的弟弟,我希望他能在初中时充分去尝试新鲜事物,在更早的时候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方向,并且有机会上衡水中学。虽然这会让他过得比其他人更辛苦,但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