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7|回复: 0

[军事] 《出鞘》2019-06-04:东风怒号巨浪飞:巨浪3服役后我军是否需要核鱼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5 03: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9-6-5 07:34 PM 编辑

东风怒号巨浪飞:巨浪3服役后我军是否需要核鱼雷?
新浪军事  2019年06月04日


1.png
6月2日凌晨,我国华北地区有许多网友目击到了不明飞行物自东向西飞行的场景。结合当天辽宁海事局发布的“辽海警0096”航行警告的内容,我们基本可以认定这是一次潜射弹道导弹的试射行动。而这次试射的主角很有可能就是在去年进行过数次试射的、搭载高超音速武器的巨浪-3型潜射洲际弹道导弹。



2.png
与我国弹道导弹试射遥相呼应的是,今年4月23日俄罗斯首艘能搭载波塞冬型核鱼雷的K-329别尔哥罗德号核潜艇在北德文斯克造船厂下水。据估计,该舰将于2020年服役,并在2021年开始搭载波塞冬型核鱼雷。届时,俄罗斯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在水下”(字面意义)进行第二次核反击能力的国家。一时间也有不少网友讨论,我国是不是也应该学习俄罗斯人,建造一款核动力推进且搭载核弹头的“核鱼雷”来提升自身的核威慑能力。



3.png
其实不管是我国的传统弹道导弹+高超音速武器的技术路线,还是俄罗斯巨型核潜艇+巨型核鱼雷的技术路线,本质上都是为了规避其主要对手发展得日新月异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来确保本国的战略核威慑继续有效。



4.png
说起弹道导弹搭载的高超音速武器,其本质上还是一种弹道导弹弹头。不管是搭载高超音速武器还是传统弹头,弹道导弹的整个弹道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主动段、自由段和再入段。其中主动段是指导弹的火箭发动机主动为弹头加速的弹道段,在这一阶段,导弹能量(动能和势能)一直在上升。而自由飞行段和再入段则是指火箭发动机关机后,导弹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飞行的两个阶段。由于没有了动力来源,导弹在这两个段的能量一直在下降。



5.png
在自由段,弹道导弹的能量变化主要经历两个步骤,首先是火箭发动机关机后,导弹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上升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导弹的动能转化为势能,导弹的飞行速度持续降低,飞行高度持续上升。而当导弹飞过其弹道最高点后,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导弹的势能开始转化为动能,表现为导弹的飞行高度开始下降,但飞行速度开始上升。



6.png
我们知道,弹道导弹的拦截难度与其飞行速度成正比:导弹飞的越快就越难拦截、飞的越慢就越好拦截。这意味着弹道导弹在其自由飞行段的中间区域,或者按通俗的说法“中段”是最好拦截的。而在传统的弹道导弹弹道中,弹道中段通常处于发射地区和目标地区中间。而在弹道中段拦截弹道导弹时,拦截方还可以将拦截导弹部署在更加靠近己方控制区域的阵地上,此时拦截阵地离发射者更远但离拦截者更近,所以发射者并没有太多的手段来保护自己发射的弹道导弹。



7.png
但高超音速武器就基本不存在上述问题。与传统弹道导弹不同的是,高超音速武器在临近空间有极佳的升力特性。这相当于把弹道导弹的战斗部变成了一架高空高速无人机。不仅延伸了导弹战斗部的射程,同时也使其能够长时间保持高速飞行。其实类似的例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不难见到——以同样的力度扔出的纸飞机比搓成一团的纸球飞得远,速度下降的也更慢,这就是升力在弹道学上的作用。正是因为“飞得更远”和“减速更慢”这两个特性,搭载高超音速武器的弹道导弹也比传统的弹道导弹更加难以拦截。由于高超音速武器弹头滑翔距离较长,在射程相同的前提下,搭载高超音速武器的弹道导弹的弹道中段可以尽量地靠近发射地。这无疑降低了发射方保护弹道导弹的难度。毕竟想要在中段拦截高超音速武器,就必须像美国那样咄咄逼人地把萨德系统怼到别人家门口。而在战时,这些反导系统是很难活过发射方预先针对其本身发起的打击的。



8.png
如果说我国弹道导弹+高超音速武器走的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路子的话,俄罗斯人的核鱼雷走的就更像是“善藏者藏于九地之下”的技术路线。不同于飞在天上,人人都可以随便看的导弹,核鱼雷可以凭借海水的掩护,避开任何雷达的探测。目前,声呐和磁异探测器是探测水下潜航器的唯一手段。不过这两种手段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作用距离和探测效果不稳定。比如当潜航器本身噪音较小时、或海面有强风暴、暴风雨等恶劣天气造成海洋背景噪声变大时,声呐的作用距离和效果都会大大降低。而磁异探测器本质上只是一个大号的安检仪,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下,其探测作用只能算是聊胜于无。



9.png
除此之外,磁异探测器的使用严重依赖飞机作为其搭载平台,这使得其作业方式更像是大海里捞针,根本不可能实现全海域、全时段的监控。而部署于海底的声呐阵列虽然并不需要考虑搭载平台的问题,但由于其部署位置固定,十分容易被敌军先行袭扰。比如冷战时期就时有“苏联特种作业潜艇偷走美日海底声呐”的事情发生。



10.png
不过目前外界关于波塞冬鱼雷的具体信息还知之甚少,这对我们估测其作战效能带来了不小的困难。比如,在爆炸当量方面,一开始有美国军方人士根据波塞冬鱼雷的体量,估计其能够携带一枚当量约为2亿吨的核弹头。这一数字差不多是人类历史上当量最大的核弹——沙皇核弹的4倍。而稍后又有“俄罗斯军方人士”称,每枚波塞冬鱼雷的爆炸当量仅约为200万吨,仅仅为第一种推测的百分之一,这之间的差距实在是令人有些无语。



11.png
波塞冬鱼雷的设计航速同样是一个谜。吹得最神乎其神的俄罗斯媒体认为,这种鱼雷采用了超空泡减阻设计,能够达到170节以上的超高航速。但实际上从目前已经披露出的波塞冬鱼雷的外形上看,其依旧采用了泵喷推进系统,而这种推进系统并不能在超空泡环境中使用。此外,超空泡鱼雷虽然速度较快,但海水空化会产生巨大的噪音,这将使其非常容易被定位。而作为反制,对方只需要在其行经的海域引爆一颗核弹头即可,拦截难度并不算大。



12.png
目前最“靠谱”的说法一般认为波塞冬鱼雷的航速大约在60-70节。之所以说这种说法“靠谱”,是因为这一航速与各国现役鱼雷航速大差不差。加之波塞冬鱼雷的体积远远小于一般潜艇,所以其噪声水平也大致处于一般潜艇与一般鱼雷之间。虽然这并不能使鱼雷完全“隐形”,但也足够安静了。不仅能够确保核鱼雷很难被敌军所拦截,也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核攻击的突然性,让敌方没有时间来进行应对。



13.png
此前俄罗斯军方在宣传片中提到,波塞冬鱼雷是通过在敌方近海地区引爆造成带海啸来摧毁敌军的沿海城市的。但实际上根据美军的研究,不管是核爆炸还是陨石造成的海啸,都无法对海岸城市造成实质性的杀伤,因为“海啸的大部分能量都在大陆架上被分散和吸收了”。



14.png
这意味着波塞冬鱼雷很可能还是通过传统的核爆炸来毁伤敌方港口和海岸目标的。此外,如果其搭载的核弹头采用三相弹构型,爆炸还会向敌方城市抛洒大量有放射性沾染的海水,这能够对敌方的“灾后重建”造成相当大的麻烦。但波塞冬鱼雷的杀伤能力也就仅限于此了。由于海水会吸收大量核爆产生的能量,且爆炸范围中有一大部分是海洋,所以在水中引爆的核武器的杀伤效能要远远小于空爆核弹。此外,核鱼雷显然也无法对深入内陆的地方军事、工业乃至民用目标进行打击。



15.png
兵法说:以正合以奇胜。换句话说,出奇制胜的前提条件是对战的双方势均力敌。对于战略核力量还略显弱小的我国来说,发展高超音速武器正是与美俄这两个核武大国“以正合”的基础。而至于像俄国人一样用核鱼雷“出奇制胜”的套路,暂时还并不在我军的考虑之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24 10:44 AM , Processed in 0.04277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