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我在旧金山的租客反驱逐中心做志愿者,主要是在租客驱逐(unlawful detainer)的法律程序中帮助低收入群体。旧金山的房租逆天贵,前两年的行情,一个年收入13万美刀的人,才能在城中租一间独立的studio,摆脱跟人蚁居的窘境。那穷人们怎么办呢?政府出资补贴,有一批专门出租给低收入群体的房子,叫Section 8房。但对申请者条件限制很多,并且排队时间很长。
有一天来了一个中国老太太,说广东话,因为我是唯一一个中国人,被派去做翻译。老太太现在租住section 8福利房,全部收入都来自于政府给穷人的补贴福利。一个月全部收入800多,其中200多用来付房租。但这个老太太,拖欠了两个月房租,面临着被驱逐的危险。很显然,如果她被驱逐了,就再也不可能在旧金山找到居处了。出于对同胞的自然偏爱,我非常期望她能够抗辩成功。
我们把她的收入支出每一笔都仔细核对。最后律师指着两笔支出问,这是什么。老太太眼神躲闪,支支吾吾。最后终于承认,她每个月跟大巴去赌场,连续两个月输掉了150块钱,因此才没钱付房租。
我的第一反应,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明明知道800块钱里面每一分都有用处,少一分就活不下去,竟然还去赌博?现在要流落街头,到底怪谁呢?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老太太可怜巴巴地看着我们——我以后再也再也不去赌了。
但后来再想起来,却有些不同的体会。设身处地,我如果人到暮年,孤身一人,政府每个月给我一点保证饿不死的活命钱,在一个呆了几十年却依旧像哑巴聋子一样的异乡,我要面对的是什么呢?她来咨询,我们面对她一小时,但这孤零零冷清清的日子,对她而言是日日夜夜,分分秒秒,无穷无尽。为什么明知道输了就活不下去还去赌?可能也有符合人性的解释。
《贫穷的本质》这本书中有一句话——“我们几乎用不着自己有限的自控及决断能力,而穷人则需要不断运用这种能力。”
这个世界上,有出色自控及判断能力的人只是极少数,其余大多数人,都有“明明说好了减肥,却又大吃了一顿”“明明家里有十几支口红,却一边看直播一边拍下了另十支”“明明准备写工作报告,却又在视频网站上看了一晚的综艺”。这样的“明明……却又……”时刻,对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但是,我们比穷人幸运的是,每一个“明明……却又……”带来的结果,都不是致命的。
有人或许会说,如果我知道结果是致命的,那我一定会克服这样的“明明……却又……”。比如,我就算经常看综艺而没有做ppt,但如果我知道明天要给大老板做演示,这场演示关系着我的事业前途,我一定不会前一晚都用来看综艺。
但如果你每一天都要给大老板做演示呢?如果你每一晚都至关重要呢?如果你日复一日,时时刻刻的表现都关系着你的事业前途呢?你能保证此生此世,都远离“明明……却又……”么?
对穷人而言,就是这样的。他们只要一次没有运用好自控和决断,面临的可能就是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