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教育机会更平等了吗?
如今,阶层再生产采取了一种更隐秘的方式。
如果不能“花钱买文凭”,那么就“花钱买辅导”。新贵们开始给子女从小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从而让孩子的各项成绩达到录取标准。
甚至有家长花上千美元聘请咨询顾问,好让4岁的孩子学习贵族幼儿园的面试技巧。
而上精英高中,就成为了考个好大学最关键的一步。
 美国丘吉尔县高中的“与星共舞”之夜。Jim Goldberg / 摄
位于曼哈顿的斯蒂文森高中就是最难进的那种超级中学。每年,全纽约有26000人报名参加入学考试,只有成绩最好的800人被录取,录取率低至3%。
有人形容,“上斯蒂文森比上哈佛还难。”
而一旦成功被录取,压力反而变得更大了,因为唯一可接受的目标,就是进入某所常青藤大学,最理想的是“HYP” —— 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的首字母简写。
 斯蒂文森高中由于学习抓得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亚裔子女入学。
外语课老师Waxman还记得期末的一天,有个家长给他打电话,就为了问问他儿子为什么只得了98分,而不是满分。后来,应付焦虑家长已经成了他的日常。
更可怕的是,这样的标准最终被学生们内化成自己的目标。
罗密欧是斯蒂文森最优秀的那种学霸,平均成绩96分,而且擅长足球。
虽然作家母亲对他说,“我只想让你快乐,”不过,罗密欧显然有更大的野心,决心不让自己有辱家门。
深夜,如果看到儿子紧闭的房门下透出灯光,罗密欧的妈妈有时会敲他的门,“你知道已经凌晨两点了吗?”
但两点就睡不是罗密欧的风格。他会一直蜷在桌前,学到三点、四点,直到枕着书昏睡过去。
 冈恩高中的“解压墙”上,贴着学生匿名写的鼓励。
最近,罗密欧用电脑打印出几张励志小纸条。桌子上贴着“自律”,床上贴着“学习使我快乐”,门上贴着“世界属于你”。 这种专注的代价是,他的初恋谈的不怎么投入。他解释道,女孩子会让人分心。每当女同学在半夜找他聊天,他也总是回答:“好吧,我只有两秒钟。”
如今,这个少年已经早早地学会了压抑情感。他的朋友们也赞同这种苦行僧式的信条,“世界上红颜祸水的例子还少吗?”
 2018年,帕罗奥图的铁路道口换上了监控摄像,这是一项预防自杀计划,随时记录道口有没有恍惚的高中生。
而对于那些更有钱的同学,家族财富也可能成了他们的烦恼 —— 眼看律师父亲每年给常青藤大学捐十几万美金,如果自己因为成绩差没被录取,该有多抬不起头来?
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这种烦恼还是太奢侈了。
在平民中学,许多人信奉的是另一套曾经属于白人精英私立学校的“哲学” —— 只会学习的人才是鄙视链的底端,真正酷的人,谁会在意考了几分?
不过没几个人会注意到,就在他们度过高中四年的时候,又一次阶层再生产已经悄悄完成了。
因为有一小撮同龄人,正拿着爸妈给的最好的资源苦读,希望永远成为“人上人”。
参考资料 -----------------------------
[1] Alec Klein. A class apart : prodigies, pressure and passion inside one of America's best high schools. [2] Diana Kapp. Why Are Palo Alto’s Kids Killing Themselves? San Francisco magazine. [3] Maria L. La Ganga. Rash of teen suicides stuns Palo Alto campus, 2009. [4] Karen Ann Cullotta. 'No worse fate than failure': How pressure to keep up is overwhelming students in elite districts, Pioneer Press, 2017. [5] C. Farrell. Corporal punishment in US schools. [6] Nathan Heller. Poison Ivy: Are élite colleges bad for the soul? 2014. [7] Paul Beston. When High Schools Shaped America’s Destiny, 2017. [8] JOHN WOOLFOLK. Film offers remarkably candid look at Palo Alto teen suicides, 2018. [9] WILLIAM DERESIEWICZ. Don't Send Your Kid to the Ivy League, 2014. [10] Miles Corwin. A place where 'fail' is the four-letter word, 2013. [11] Charles Chu. The Burden of Privilege: How An Elite Education Can Ruin Opportunity, 2017. [12] (美) 杰罗姆·卡拉贝尔.《被选中的: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的入学标准秘史》. [13] (美) L.迪安·韦布. 《美国教育史 一场伟大的美国实验》. [14] 硅谷少年频繁自杀:原因耐人寻味
供图 网络 | 编辑 咕咕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