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4|回复: 1

[军事] 观察|中程导弹真香?美谋求中程火力的执念与困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28 11: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观察|中程导弹真香?美谋求中程火力的执念与困难(上)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李文盛

2019-03-27 06:22 来源:澎湃新闻

字号
日前,美国国防部宣布,计划在今年8月和11月分别试射《中导条约》所禁止的陆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这被外界解释为美退出《中导条约》的实质性步骤。有分析家据此认为,美退出反导条约正是为此举扫清道路。那么,美国要试验的新型导弹究竟会是什么?其发展中程导弹的真实意图又是什么呢?
美中程导弹即将复活
美国此次重启中程导弹发展看似是应对俄罗斯违约,但有分析认为这是美国酝酿已久之举。
《中导条约》全称《关于销毁欧洲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是由美国和苏联于1987年签署的裁军史上第一个裁减核军备的条约,条约规定两国均不得生产、测试和部署射程在500¬-5500千米的陆基弹道导弹和陆基巡航导弹。早在2013年底举行的美俄中导条约履约谈判中,就质疑美方用于反导试验的靶弹、武器化的无人机以及在波兰、罗马尼亚部署“陆基宙斯盾”反导系统都是“变相的中程导弹”,特别是其反导靶弹的“参数与中近程导弹相当”,携带战斗部后就是中程弹道导弹,若从俄罗斯周边的北约国家发射,仅20分钟就能打到莫斯科。而美方坚持认为俄正在部署的“口径”巡航导弹和RS-2“边界”弹道导弹等是严重的违约事实。为此,美国总统特朗普在2018年10月突然宣布,美将退出美俄《中导条约》,并从2月1日启动为期6个月的正式“等待期”,直到2019年夏天协议最终失效,以履行退约程序。美国务卿蓬佩奥表示,“如果俄罗斯在6个月期限内不能充分地、可核查地重新遵守条约规定”,那么这项条约将被废除。
此次美国宣称的8月和11月试验新型中程导弹正是基于这一时间节点考虑的。按照美方透露情况,首先在8月测试射程为1000千米的陆射巡航导弹,11月测试射程为3300-4600千米的陆基中程弹道导弹。而在宣布试验后仅1天,美国国防部再次透露,美已开始生产用于试验陆基非核导弹原型的部件。至此,美国退约并发展新型中程导弹的计划几成事实。
目前,外界对美国此举最为关心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究竟美国要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测试什么样的导弹?从美国透露的情况看,一种是射程为1000千米的陆基巡航导弹,一种是射程4000千米的弹道导弹。
美曾为研制中程导弹留的后手
30.jpg
有分析认为,美新型陆基巡航导弹可能是“战斧”导弹陆基版本,但从1000千米的射程来看,更有可能是“贾斯姆”导弹陆基版本。
根据美国国防部官员的说法,这次测试主要涉及将1枚“战斧”巡航导弹放入可搭载在船上或移动发射装置中的容器上。该官员说:“我们将证明这个概念——你可以把‘战斧’放在卡车上。”虽然美方宣称巡航导弹是一种类似“战斧”的导弹,而且美舰射“战斧”BGM-109仍在服役,且之前美国冷战时曾服役过与其同源而名为“新手”的BGM-109G型陆射巡航导弹,最后受《中导条约》限制而销毁,但是该型导弹射程达到2500千米,即使舰射“战斧”BGM-109C射程也达到1300千米,从射程看并不相符,且该型导弹速度低,隐身能力差,总体技术落后,应不是美国方面的首选。实际上美军为替代该型导弹已经发展了被称为“贾斯姆”的(JASSM)的“联合防区外攻击导弹”AGM-158,以及增程型AGM-158ER,射程为925千米;该型导弹虽然原型为空射型,但在设计之初还考虑了舰射方式,因此可与现有的MK41垂发系统实现最大兼容。因此其在发射方式上基本与“战斧”类似,可实现三军通用,美方只要为其发展车载发射装置,并为其加装通用助推器即可公路机动部署。而助推器的使用可增大其初速,在不改造导弹的前体下,使射程达到美方宣布的1000千米。不过也可能由于时间仓促而在8月的试验采用即将淘汰的“战斧”来测试发射容器和平台,以检验发射系统技术标准,为相似标准和要求的增程“贾斯姆”试验提供初始数据。
31.jpg
“潘兴”2导弹采用了末端制导技术,具有很高的命中精度。
至于11月试验的弹道导弹较为复杂,这也是其时间要拖到11月的原因。虽然外界将这种导弹比作冷战时期的“潘兴”系列导弹,但是仍然恢复“潘兴”的可能性不大,而且从射程达到4000千米来看,“潘兴”2的1800千米射程远远满足不了其胃口。首先,当初由于“潘兴”2导弹是《中导条约》限制的主要对象,大多都在苏联军控人员监督下采用了烧毁的方式销毁。据苏方事后回忆,销毁地点在科罗拉多州的普韦布洛和德克萨斯的马歇尔,作业地点摆着一个台座,连接着点火索,500米开外堆着30至40个等待销毁的“潘兴2”导弹部件集装箱。工人将集装箱放在推车上,拉到台座上,将其固定好。来自苏联的核查人员站在距离台座百米远的看台上监督其被烧毁过程。不过从苏方透露的情况看,当时苏联销毁的是包括作战控制装置在内的整个导弹,而美国人要狡猾得多,他们销毁的只是弹体,将控制装置等有用部件事先拆除隐藏起来,以备重建,苏方看到的只是导弹空壳。而制导系统是美国“潘兴2”导弹最有特点和技术含量的部分,其通常由惯性制导系统和雷达区域相关末制导系统组成,利用其可实现高精度打击。由于当时美方销毁150枚“潘兴2”导弹,如果保养恰当,目前仍可保留100套左右的制导组件,这些组件经过现代化改造相信仍可满足近百枚导弹使用。
32.jpg
苏联研制的SS-20中程导弹,其曾是冷战后期关注度非常高的武器。
虽然美国当初在导弹弹体方面没有保留,但是近年其通过反导试验中的“灵活靶弹计划”,发展并储备了一定数量的中程射程的导弹弹体。例如,美国地基中段反导系统目前使用的GBI助推弹早先使用的PLV火箭,就是使用“民兵3”洲际导弹的第二级发动机为第一级,虽然作为拦截弹的时候,其提供的加速性能远不如基于“飞马座”的新型GBI助推器,但如果主要考虑廉价性与通用性,就可以发展为射程4000千米以上的中程导弹,重量和尺寸也能满足拖车运载的要求,因此以“民兵3”导弹第二级作为第一级的PLV火箭,稍加改进,就是个中程导弹,更重要的是其可以与现役的“民兵3”导弹通用。可见,美国当初在履行《中导条约》和以后不顾反对发展导弹防御系统的时候,其实已经为今天退出条约而预留了后手,这也是其敢宣布在退约半年多就开始新型导弹试验的根本原因。(未完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19-4-28 11: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察|中程导弹真香?美谋求中程火力的执念与困难(下)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李文盛

2019-03-29 10:16 来源:澎湃新闻

字号
美国重启中程导弹背后的盘算
虽然美国退出《中导条约》早有预谋,但是又为什么在当前这个时机不顾国际反对要重启中程导弹的发展呢?从目前情况看,这不仅仅是一个军事和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美俄双方政治博弈的一个无法回避的过程。笔者认为,美国重启中程导弹研发背后的考量有以下三点。
一、极限施压,增加谈判筹码
美国在此时大张旗鼓地宣布重启中程导弹试验,无疑是其一连串对俄施压的举措之一。美国坚持要求俄停止陆射“口径”9M729巡航导弹的发展与部署,并立刻销毁该型导弹,而俄在2019年1月公开邀请国际媒体近距离参观该型导弹,并重申该导弹不违约的观点。而此时美国宣布退约并发展新型导弹,不仅表现出自己履行了条约义务,而且留出了一定时间对俄作出最后警告,以达成极限施压,不战屈人之兵的目的。而如果如美国所设计,俄坚持发展9M729等型导弹而造成条约废弃,其也可以以最小代价拥有两项新的导弹计划筹码,坐下来再次与俄罗斯和中国等国家谈判,以达成三边,甚至更多边的国家条约,从而占据谈判主动。实际上,美国早在2007年及2008年就曾通过联合国呼吁所有拥有中程导弹的国家加入限制性条约。
33.jpg
美新型陆基巡航导弹可能是“贾斯姆”空射巡航导弹的衍生型号。
二、加强弹性,增强威慑效果
目前,美国常规对外战略威慑主要是选择海空导弹威慑,这些方式都需要平台的前置部署,这需要协调同盟国的政治、军事和法律问题。例如,美国在西太对中国和朝鲜的威慑部署中,需要与韩国、日本,甚至菲律宾等国家协调军事基地、部队协同指挥权,以及驻军的法律合法性等问题,为此美曾探讨过发展“空天远征部队”、“海上前沿预置舰队”以及洲际常规弹道导弹打击等多种作战概念,但成本都很高,效果并不理想,这造成了现有威慑手段往往滞后且呆板。而如果发展中程导弹则可以将其部署在关岛等美海外领地,常年直接地对东亚国家构成威慑。这也是美国从一开始就越过已成熟的“潘兴”2技术,而将新型中程弹道导弹射程调高到可在关岛部署的4000千米级别原因。加之可在欧洲部署的1000千米射程隐身高速增程“贾斯姆”巡航导弹,可覆盖俄莫斯科以西的俄军事和经济精华区,从而加大危机时的战略手段选择,增加对中俄的战略威慑效果。
三、增强实力,弥补能力不足
近年来,美军多个军种研究均发现,美军面对中俄存在严重的火力不足情况,为此国防部在2020年预算申请中曾提出购买10193枚“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的要求,这个数字比2019财年要求购买的8101枚战术导弹数量,整整多出约26%左右。美军之所以提出如此大规模的导弹采购计划,主要目的是为了弥补世界大战或高强度战争条件下陆上火力的缺失。美军从东乌克兰的顿巴斯战役研究中发现,在对中俄这样的强悍对手时需要随时可以调遣且强有力的陆上火力,在这种情况下,美军需要构建大范围的全程火力体系,这包括常规火炮的40千米射程覆盖和“陆军战术导弹系统”的100千米以内延伸的中远距离地火力体系,还需要200千米-800千米射程的海陆火力遮断,最后需要海陆1000千米以及海上4000千米的超远程火力支援。只有这样才能在大规模战争中应对中俄这样的超能力对手。可见,新型中程弹道导弹的发展可弥补美军未来在面对超级对手情况下的能力不足。
34.jpg
“战斧”巡航导弹隐身性能较差些,再次重启陆基“战斧”可能性比较低。
真正重启并没有那么容易
虽然美国国防部宣布了新的试验计划,但并未公布其进一步发展和部署计划,这主要是由于该类型导弹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障碍。
发展经费不足是美重启中程导弹首先要面对的难题。由于连续6年财政赤字,特朗普不得不大幅削减国家预算,导致不少政府关门,在此背景下虽然国防预算大幅提高,但是连年战争使美国军事装备采购预算大幅降低,在某些大家耳熟能详的项目中甚至捉襟见肘。特朗普上任后曾不得不推行各种开源节流措施,其不顾日本、韩国等盟国反对,大幅提高海外部署国的保障经费,削减DDG1000和濒海战斗舰计划,放慢了反导部署计划,甚至近期传出已经退役的F-117再次在中东执行任务。而此时放言发展新型中程导弹,无疑让人怀疑其经费来源。目前公布的试验计划可以用研制经费暂时替代,但长期发展和部署费用无疑巨大高昂。当初美国销毁的“潘兴”2导弹就达到150枚,而要用常规导弹达到当初这些核武器的火力标准几乎是不可能的。而要在中等以上规模战争中形成足够的常规火力威力,单一方向的中程导弹数量也要达到近200枚,而按照1986年货币比价,当时单枚“潘兴”2价值就达到529万美元,这还不包括部队训练和建设,以及海外部署的费用。今天即使部署达到这一规模,花费可以预见也是天文数字。
作战部署地难寻也是一大难题。自从美国宣布退出《中导条约》后,欧洲各国极为担心再度沦为美俄核导弹部署或瞄准的对象。为此,美方表示特朗普政府没有在欧洲部署核导弹的计划,但“《中导条约》的破裂有可能重新回到‘欧洲担心核导弹在发射后几分钟内攻击其城市的时代’”。美国防部承诺,如果情况允许美国军方将新导弹保留在国内的武器库中,以便进行可能的部署。但媒体称虽然“我们没有让任何盟友参与正式部署……但它总是会被部署的。”
实际上,美国的北约伙伴和日本等国对于美国退出条约后,在其领土上明确部署中程导弹会感到巨大的政治和军事压力。冷战时期他们都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当初美国决定在欧洲部署“潘兴”导弹,结果引起欧洲大规模抗议,虽然北约国家和美国政府保持强硬,最终完成了导弹部署,但是这造成了欧洲国家间的巨大政治分歧,而且当今的欧洲与冷战时期遭受苏联和华约巨大军事威胁时代不同,因此欧洲国家缺乏支持美国中导部署的动力,而日本则由于法律限制和对美国的不信任也难以定下同意部署的决心。笔者认为,目前除了美国自己的关岛外,尚没有针对中国和俄罗斯的较为合适的中程导弹部署地。
35.jpg
美国认为俄罗斯陆基巡航导弹违反了条约
除了上述两个难题,程序和时间也是美军需要面对的难题。美国一旦下决心发展中程导弹,其需要在年度军事预算的武器采购中由国防部向国会提出申请,并在每年度发展节点均向国会作出预算使用审查,而要服役和部署中程导弹需要经历的程序就要更多,而在目前国内对该发展计划并未达成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在未来2—5年内是否能够坚持履行完这些法律和官僚审批程序尚不得而知。而且特朗普政府的决定在其任期届满后是否能够继续贯彻也是未知数。可见,即使美政府大张旗鼓宣称退约和发展新型中程导弹,重启计划也未必能够一帆风顺。
从美军武器部署流程和实际情况看,即使美军在年内完成新型武器测试,实际的服役和部署周期也会较长。美国导弹距离实际部署还有相当长的距离——部署机动式巡航导弹需要采购武器,并训练能熟练操作它的部队,“这可能会在18个月内完成”;11试射的中程弹道导弹更是“一项长期工作”。美国媒体分析称,如果11月的测试证明概念设计可行,即使陆军马上开发、采购和推出该系统,也将花费5年以上的时间。而这一时间周期判断是在没有发生任何技术和政治问题情况下作出的,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采购和服役时间就会向目前其他美军装备项目那样,要么取消要么拖延。
综上所述,美国重启中程导弹是政治、军事、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的结果,但正式装备美军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24 04:08 PM , Processed in 0.04677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