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公司经常给团队成员培训《邮件礼仪》,来了新公司以后也和很多职场前辈们学习了邮件之法,简单谈几点自己的感受。
先说结论,写邮件的目的是什么?
「短平快」、「尽可能详细」(是的不冲突)地「告诉须知人和同步人「问题是什么」、「解决方案是什么」、「需要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什么」。
背离了以上原则的邮件,我觉得大概率是「不得体」的。
以及,重要的事情发邮件(一定要书面同步或者传递的),十万火急的事情打电话(服务器宕机都火烧眉毛了还靠邮件说事情是来不及的)
接下来挨个聊聊写一封邮件的方法论。
前置准备
先说说工具本身吧(如果是职场公司内部发的邮件可以局略此部分),之前在站内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讨论:问题:发简历该不该用 QQ 邮箱?
在回答里很多 HR 同行和其他公司的同事们各抒己见,讨厌 QQ 邮箱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不职业化(一长串 QQ 数字的邮箱前缀让人心生反感)
2. 娱乐化(坦白讲我的确在很多 QQ 邮箱的发件人那里看到的是很个性化的网名)
3. 不好记忆(有规律的英文邮箱和一串毫无规律的数字你觉得哪个好记住)
坦白讲,从业这么长时间,我是对 QQ 邮箱没什么偏见的,但是我对发件人为一长串个性化网名这件事还是 0 容忍度。
在校生(尤其是本科生)用邮件的机会的确是少,大多数人还习惯于 QQ 在线传文件的方式。那么,初出职场的你,建议先申请一个靠谱的邮箱前缀,如果实在是懒得申请,能不能把你的 QQ 邮箱发件人改一改?
签名档对于电子邮件的意义,就像你出门社交随身携带的名片一样重要。最主要一点是为了提供自己的联系方式,以及统一整体的展示方式。
大多数职场人应该都有自己公司的统一要求格式,如果没有统一要求的,需要设置一个固定的格式,包括个人姓名、英文名、公司正式注册名称、部门或者项目组、手机、地址等。至于学生,我想也应该需要一个自己的签名档。
然而,很多工作很久的人,签名档仍然写的乱七八糟,早年间我甚至还见过很多奇奇怪怪的签名档:
来自我的 iPhone 客户端
个性化签名(参考个性化发件人网名)
。。。。。。。
来自网易邮箱大师定制
或者干脆就没有。
写邮件前
写一封得体的电子邮件,正文上方的几个关键条你需要搞清楚怎么用。
TO 和 CC 的区别很多工作了好几年的人,至今都分不清。甚至于有的员工会有「反正都能发过去能收到邮件」来反驳我的观点,那如果你想写一封得体的电子邮件,就从下一封邮件开始,明确清楚这两个文本框各自应该写什么,哪些人写 to、哪些人写 cc。
关于 subject,@吴思扬 写的回答里讲的很全面了:
电邮标题也是经常被忽视的一点,但这一点至关重要,可以说保证了自己和对方在今后查找相关信息时的准确性。恰当的标题一般是最全面的概括、最开始的引子、最点睛的描述。
最全面的概括:
《有关 XX 项目在 XX 客户现场的部署故障及现场情况说明》
最开始的引子:
《XX 市 XX 客户现场部署故障》
最点睛的描述:
《XX 客户现场部署故障将可能导致延期上线》
我再补充一点:
subject 处最需要的,是在优先的字数里总结和提炼出这封邮件的关键信息,甚至于可以做关键字的提炼,例如:
「休假同步:XX 休假期间工作安排(8.9-8.18)」
「XX 8.9-8.18 休假急事电联 132xxxxxxxx」
我想哪个标题更合适,大家应该都一目了然。
邮件正文
1. 请不要在问候语处直呼其名,如果比较熟悉的同事可以叫昵称或者简称,如果没有那么熟悉可以用 xx 老师、职务等方式尊称;
2. 如果有多个收件人可以用 Hi/Dear all(这里不区分两者,个人判断均可)来开头;
3. 结尾加一句谦辞或者敬语收尾,如:如未尽事宜可与我联系。
4. 如果是首次给对方发邮件又非团队内部协作,可以简单在问候后换行简单介绍来意。
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推荐职场人(尤其是涉及文字工作、沟通交流和协作比较多的人都可以考虑读一下)。书的介绍中有写到:
金字塔原理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主次分明的逻辑思路、表达方式和规范动作。金字塔的基本结构是:中心思想明确,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先重要后次要,先全局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
那么在邮件正文里也是如此,写正文的时候,麻烦先以总结的形式,给所有的「to」和「cc」传递清楚,你要同步 / 汇报 / 提出什么样的一件事 / 一个项目 / 一个需求,然后再去细说问题的描述、事件和解决办法。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沟通理论,背景故事大概是:
麦肯锡公司曾经得到过一次沉痛的教训:该公司曾经为一家重要的大客户做咨询。咨询结束的时候,麦肯锡的项目负责人在电梯间里遇见了对方的董事长,该董事长问麦肯锡的项目负责人:「你能不能说一下现在的结果呢?」
由于该项目负责人没有准备,而且即使有准备,也无法在电梯从 30 层到 1 层的 30 秒钟内把结果说清楚。最终,麦肯锡失去了这一重要客户。
从此,麦肯锡要求公司员工凡事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结果表达清楚,凡事要直奔主题、直奔结果。
麦肯锡认为,一般情况下人们最多记得住一二三,记不住四五六,所以凡事要归纳在 3 条以内。这就是如今在商界流传甚广的「30 秒钟电梯理论」或称「电梯演讲」。
在写邮件的时候,也可以遵循这一原则,尽量短平快的把你要表达的事情讲清楚,即以下三点:
1. 把事情的关键词说明白
2. 不必要的修饰词和语气助词全部去掉,尽可能短
3. 必要时可以描述,不要为了短而短
我在很多时候收邮件会看到长篇大论的就某一问题展开叙述,事情的前因后果甚至于八卦都写在了邮件正文中,大端的文字让我失去了阅读的耐心,最后不得已直接找当事人口头沟通问题细节。实际上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 分段,问题描述、预计影响、解决方案、期望可以分小段描述清楚
2. 多用表格(尤其涉及多个并行的行端内容的时候,如项目周期、小组情况等)
3. 少用长句和修饰词,适当的拆短句式,让阅读更快。
4. 精准描述问题,把所有的「可能」、「也许」、「大概」去掉
上大学的时候经常串班去对面中文系的课堂,蹭的最多的是《现代汉语》这门课。汉语作为母语,是每个人从小就学习的必修科目(之一),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学过很多道理,但仍然写不好一封邮件」。
1. 洽当的标点符号
明确什么时候用书名号和引号,什么时候用逗号、分号和句号,什么时候该用感叹号。
2. 合适的标色、加粗、下划线和斜体
加粗代表着重点,颜色代表着 warning(事实上除了红色:代表强调或者危险和绿色:代表通过和正常)可以少量使用外,其他颜色尽量避免使用),尽量少用斜体(中文斜体真的很难看)
1. 重要的时间节点、关键人物
大多数人写邮件都是为了同步 / 传递重要事宜,那么这个项目的时间,一定要明确在邮件里,deadline 是什么时候,要精确到小时甚至于分钟(比如:请于 2019/01/25 12:30 前提交最终版)。
关键的项目是谁,应该有明确的负责人(比如:确认项目排期,明确研发操作手册并下发到每个组员@张三 )
2. 如有附件请规整文件名并在正文简单描述
最后,说一点题外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