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聊发少年狂:沈飞歼16如何影响中国海航发展方向
新浪军事 2019年01月09日
近日,有网友曝光了中航沈飞最新批次(第五批次)歼-16战机试飞的照片,这一批次的歼16与前几批装备空军的涂装出现很大不同,机身与雷达罩的浅灰色涂装更接近于海军航空兵的风格。由此可以推测,这批新的歼-16战机将有很大可能加入海军航空兵的战斗序列。实际上,随着空军此前批次歼-16战机的应用逐渐成熟,歼-16入役海军航空兵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之事,既在情理之中,也符合中国海军航空兵的发展要求。那么歼-16战机加入海航战斗序列将扮演何种角色,又会带来哪些战力的提升,本期《出鞘》为您详细解读。
可以说,自歼-16战机立项之日起,海军航空兵便无不翘首以盼早日接装这款“沈霍伊”家族最新的“魔改同人”之作,甚至比之空军过犹不及。究其原因,无非是长期以来,海军航空兵的战斗机/战斗轰炸机除“海空雄鹰团”的24架苏-30MK2外,主要执行海上方向反舰作战的便只有歼轰-7,其余的歼-10,歼-11系列则以制空为主。在歼-20必须优先满足空军需求的前提下,歼-16这款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具备强大对空对海打击能力的多用途战机,恰好完美满足了海航对于先进多用途战机的迫切需求。
既然海航对歼-16的需求如此迫切,为何前几批次的歼-16没有优先装备给海军航空兵?这就要从空军和海航的战机换装压力说起。歼-16尽管对地对海作战能力首屈一指,但实际上,它作为苏霍伊家族一员与生俱来的优异空战性能,超远的航程以及国产相控阵雷达带来的强大信息处理能力才是歼-16的立根之本。而我们可以注意到,目前的中国海军航空兵,除相对作战压力较小的北部战区海航某部仍装备有歼-8DF外,在对空方面已基本实现了以歼-10和歼-11B两型国产战机为主的三代化。反观空军,目前歼-7、歼-8系列仍有部分较晚生产的型号在役。相对于海航,这些二代“老爷机”才是真正令空军头痛的问题。
目前,歼-16战机前四批次已入役中国空军四个航空旅,其中驻扎重庆,素有“雾都雄鹰”之称的西部战区某航空旅已整建制换装歼-16,该旅毫无疑问是目前曝光率最高的歼-16作战部队。今年11月9日,该部在庆祝人民空军成立69周年的军营开放日上,便以歼-16五机编队的形式向公众奉上精彩表演。除此之外,北部战区此前曾曝光接装第四批次歼-16,东部战区也有两个旅部分装备了歼-16战机,南部战区由于苏-35的存在,对于歼-16的需求并非十分迫切。可以说,目前中国空军已保证了除中部战区外均装备有“3.5代”重型先进多用途战机,因此海军航空兵接装最新一批歼-16也在情理之中。
海航接装这批歼-16战机的部队,将有很大可能是东部战区原海航4师10团,即中国海军航空兵王牌部队“海空雄鹰团”。该部目前装备有海航唯一一批进口自俄罗斯的24架苏-30MK2,走出过多名精英飞行员,我军首个舰载机联队包含戴明盟在内的多名歼-15飞行员便来自该部队。历史上海空雄鹰团曾经历三次重大换装,于2004年换装苏-30MK2后进驻安徽。
海空雄鹰团的这批苏-30MK2自引进以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使用率。2013年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后,海空雄鹰团的苏-30MK2机队更是成为了远赴东海识别查证拦截外军机的绝对主力,多次拦截美日等国的巡逻机抵近侦察。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去年5月海空雄鹰团的苏-30MK2拦截美国WC-135侦察机时,当着美军机的面做了“桶滚”动作。除此之外,海空雄鹰团还成立了海军航空兵第一支假想敌中队,日常使用率更是远超其他部队。按苏-30MK2年飞行200小时计算,从2014年至今,其总飞行时间接近3000小时。苏-30系列机体寿命大约为3000小时左右,延寿后可增至5000小时,即这批苏-30已在海空雄鹰团高强度的使用频率下,到达了一个大修的时间节点。
对于当下的海空雄鹰团,换装歼-16战机毫无疑问是一个最佳选择。一方面,战机大修非一日之功,但反观海空雄鹰团本身,其战备压力之重已不允许其干等着战机“趴窝”。另一方面,从中国前几批次的歼-16包括苏-35的换装规律来看,大多选择了原装备有进口苏27/歼11A系列或苏30MKK的部队,毕竟距中国购买的首批苏-27到货已近30年,即使是最后一批采购的海航苏-30MK2,交货距今也已-15年,这些飞机引进已久,空军的俄罗斯原装苏-27已逐渐退居二线。而不管是苏霍伊的苏-35还是“沈霍伊”的歼-16,本质上都是苏-27一脉相承的产品,其换装难度无疑小得多。
从作战需求讲,歼-16在海军航空兵中的作战定位与空军实际上是有一定区别的。空军装备歼-16,看重的更多是歼-16相对传统三代机更为强大的制空能力,辅以一定的对地精确打击能力。毕竟空军的作战需求仍以夺取制空权为主,对地打击能力主要用于战时辅助地面部队行动。这里典型战例便是驻重庆的“雾都雄鹰”旅,根据我军媒体此前报道,该旅的歼-16战机先后数次飞赴青藏高原地区进行实战训练,其假想敌是谁自然不言而喻。
而对于海军航空兵,不管是舰载航空兵还是岸基航空兵,在总结了美国海航(主要是舰载航空兵)的战史及战机发展沿革,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现代海军航空兵在时代浪潮推动的发展趋势下,主要作战需求变成了兼顾对空及对海打击能力的同时,拥有更大的航程及载弹量。简言之,便是战机多用途化带来的攻防一体的作战能力及尽可能大范围的海域控制力,而这恰好是歼-16战机的主要优点。
歼-16的对地对海打击能力显而易见,自不必说,但其庞大的身躯及双座设计带来的额外阻力并非意味着空战能力薄弱,这点与号称战斗轰炸机实际作用仅为轻型战术轰炸机的歼轰-7有着本质区别。在超视距空战时代,歼-16的远程打击能力实际上仅由于隐身性能和战场态势感知能力的差距逊于歼-20。即使是近距离空战,使用国产第四代格斗弹PL-10的歼-16面对周边国家及地区大部分主流机型也可占据上风。得益于苏-27原型的优异气动布局,歼-16在空战中更像是个“灵活的胖子”。相对于单座又是矢量航发的苏-35,歼-16自然是甘拜下风,但面对大多数三代/三代半战机,歼-16在空战中仍有一战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