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疑云丨寻找西四包子铺
原创: 饱妹 福桃九分饱 2018-11-12
西四包子铺是一个传说。
没有一家店能够像西四包子铺这样,每隔几年就会有新的开店传闻在坊间流传,也不断有人在网上寻找西四包子铺的踪影。
每一次寻找的过程,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有人说开到丁字路口东,告示都贴出来了,但是根本没动静;又过一阵儿,小道消息说在红楼电影院对面开了,街坊们立刻骑了车过去瞅,什么都没有。再过几年,传说要开在新华书店西,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那一片几乎每个角落,西四人都寻摸遍了,不知道失望了多少回,不知道多少次悻悻而归,但下一次再听见“西四包子铺在XX地重开”,还是会兴冲冲的跑过去,永远被打倒,永远不放弃! 今年,西四包子铺回归的消息,再次传遍西四。这一回,终于没让他们失望,他们吃了五十年,想了二十年的包子在西什库大街的顺天府超市内重新开张了!
当饱妹前往探访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九点二十,我到达包子铺,还有十分钟才开始营业,排在我前面的有98个人。 最早来的是七点就从通州赶来的大哥,还有推着九十岁的妈妈来买包子的六十岁老爷爷,甚至有一家四口全排在队伍里,一人买上半斤包子,一边还打电话叫家里的其他人:“快来吧,一人只能买半斤,再不来就没号了!” 带着饱妹去的线人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镇定,眼含泪光地盘算着一会儿要买多少个。饱妹这个外地人,只好摊手问苍天:
“不就是一包子么,至于么?”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西四人对于这普通的包子比对待初恋情人还执着,百般思念,苦苦寻觅?
我们还是先从西四包子铺的前世今生说起。
西四包子寻觅记
打小就住在西四南大街胡同里的刘先生说起西四包子时那感情尤其复杂:嗨,那就是我家的早点铺!
可不是么,走两步路,不消五分钟就到了,过去位于西四路口的西南角,也就是现在地质博物馆旁边绿化带的两棵柏树那儿,小小一角,门朝东边开。 ▲ 图中两棵柏树的位置就是“西四包子铺”旧址。在北京,每样食物都有一个关于北京御厨的故事,西四包子也不例外。听说最早的老板叫常二友,是晚清御厨,主营天津包子,为了生计,就在西四路口开了家包子铺。因为太忙又雇了俩伙计,一个能说会道一个手脚麻利,老板随即就给这店起了个名字叫“二友居”。一是和他名字谐音,二是希望哥俩把这店继承下去。 结果俩兄弟也真靠谱,手艺一直没断过,直到1956年公私合营,二友居转为国营,又换回原名“西四包子铺”。到了2000年,华天把所有小吃全买下,不许叫原名,才又改回“二友居”,所以二友居只存在了很少的一段时间,西四人还是习惯叫它“西四包子铺”。等它因为修四号线的拆了之后,西四人的包子寻觅记才正式开始。 他们真的不愿意面对和接受这样一个现实,习以为常的包子怎么能说没就没了呢?为了让这个包子重现人间每个西四人都成了包子的真心粉。
比如,谁谁的舅舅就曾经亲自请过西四包子铺的大厨重新出山,上门请了三四回,当年的厨师因为年纪太大拒绝了。比如谁谁的爸爸也拎过水果牛奶登门拜访,已经问到了配方,消息都传出去要开店了,最后也没真正动起手来。还有街里街坊的阿姨大妈都曾经是包子铺的服务员,现在很多都上了年纪不知道搬到了哪里。 有多少个版本请大厨请老板的传说,就有多少个版本包子铺重开的传闻。
粉丝的致敬
当所有人都迎来包子寻觅记的终点时,他们很快发现,老板并不是西四包子铺的原老板, 这个叫陈江凤的老板自己说:“我是江西人,这个店和老西四包子铺一点关系都没有。” 陈江凤不是北京人,却是西四包子铺的脑残粉。几年前,他找到老师傅要到了配方,前后研究了三年,尝试了各种食材,屉子要用大笼屉,酱要用乡下晒的酱,肉要用前腿肉,葱要用河北的鸡腿葱,蒸的时间要控制在七分半,再找到附近的老食客慢慢调试,才制作出现在的西四包子。 每个食客将信将疑地吃了,几乎百分之七十的人都会说:“嗯,还是那个味儿!”
西四包子,还是那个味儿
对西四人来说,历史、地点、老板、大厨是不是原来那回事儿真的不重要,味儿对了就行!
因为在老西四包子铺最后那几年,包子做得根本不成样子,小了一圈还没肉,生意早不如当年,还是今天吃到的包子更符合老味道。 他们从小吃到大的都是这种半发面的猪肉大葱包子,那时候每家早点摊都这样,西四包子在当时来说没什么特殊的,他们过去形容这包子是“凑合能吃”。可真当他们习惯了五十年的包子铺转眼消失后,当发面包子统领江湖后,他们才意识到:哟,我还真就好这口皮薄、葱多、酱多、半发面的肉包子,吃不着可就真想它! 这种包子的好处就是满口的馅儿,满口的酱汁,不会像现在满大街的发面包子是暄软的面皮,一蘸醋就像海绵吸水,湿塌塌的没法入口,一点都不筋道。
他们永远记得小时候,家里让端个锅去买包子,一次能装一斤。还记得拿一个铝盆去装炒肝儿,舀的时候还不忘了说“多一点肠少一点肝儿”。再或者,倒退三十年,你会看见包子铺的屋顶上到了冬天就堆满了大葱,在店前准有一排穿着军大衣的大爷们端着碗炒肝儿,边吹边吸溜,啃着热包子,滴流着油,那味儿,隔着二里地都能闻见,吃完了,再去西四澡堂子里泡个澡睡一觉,舒坦!
因为包子,过去的人聚在了一起
今天,他们来到西四是怀着久寻不见、失而复得的心情。
走在西四的大街上,永远能再次遇见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继续寻找西四包子铺的人。大红罗厂街上,老远就能听见一个声音敞亮的阿姨问路:“西四包子铺在哪儿啊。”“早拆了。”“不是新开了嘛,我想吃那个!”她脸上的微笑像一个孩子一样天真,从小吃到大的包子终于找到了,过去想吃这个包子就像是过大年。替她指明了方向后,即使告诉她现在这个点儿去了早买不到了,得等到下午四点半才有,她也欣然前往。 再走到西四路口西南角,站在曾经的包子铺旧址前,又遇见前来找包子铺的大爷大妈:“哎,电视上不是说包子铺重开了么,怎么没有啊。”“您得往西什库大街走,在顺天府里。”“得嘞谢谢您,这可是我生病都想吃一口的包子。”然后两个人手挽手等着红路灯还不忘说,那边的胜利电影院怎么没了,记得以前都是看电影前整好吃二两包子的。
每一个站在西四包子铺旧址上的老西四人面对现在这个十字路口,都会一边指点江山,一边唏嘘不已。就在前不久,对面的 秋云萍快餐关门了,还好旁边的新华书店常年屹立在那里。往北走,那里最早是电子电讯一条街,往南走,早些年是婚纱摄影一条街,还有早已不再是电影院的红楼,附近还有一家前阵子翻新过的“造寸”衣服店还留着,但是生意早不如当年…… 过去时间过得慢,变得也慢,不像现在隔几年就整体翻新变了样,但凡能找回一点儿关于过去的东西,他们都会拼尽全力前去捧场。
还好,西四包子铺回来了,档口前像是一个老西四胡同居民的小型聚会,你或许能在这里遇见老街坊,多年不见,吃个包子倒是见着了。即使不认识,聊上两句说不定都是小学校友。
这包子真有那么好吃么,不见得,但是因为包子,过去的人聚在了一起。
买包子tips: 1⃣早上9:30,下午4:30,分别有两场等号排队,一次大概发200个号左右,周末会相应增加一些,一定要早去,一般两个小时后票已经发完; 2⃣拿到号后一般需要等待一个小时才能吃上包子; 3⃣每个人每次限买半斤包子; 4⃣猪肉大葱包子60元/斤,炒肝9元/碗; 5⃣地址:西什库大街顺天府超市一楼美食城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