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26|回复: 1

非我、不异我、不相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10 07: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牛Steve 于 2020-12-19 10:35 PM 编辑

非我、不异我、不相在
原创: 吕真观  实证的佛教  今天

微信图片_20181110205111.jpg


非我、不异我、不相在


  「非我、不异我、不相在」这句话在《杂阿含经》出现的次数非常多,至少出现一百多次,这非常重要,要是没搞清楚,《杂阿含经》就会看不懂。《杂阿含经》一般是讲五阴非我、不异我、不相在,有时候也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果说这个地方看不懂的话,就没有办法做声闻法的观行,也没有办法证声闻果,所以我们现在来看,这个「五阴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到底是什么意思。

  五阴都是无常法,你必须要先确认这一点,因为这个就是声闻初果人必须完成的观行。确定五阴无常之后,还要确认有一个常住法「我」的存在,五阴非我、不异我、不相在,这样才能够实证六见处、断掉三缚结。你要修声闻解脱法,乃至缘觉和菩萨法,都要从这里入门。三乘菩提的见道者没有断掉三缚结,是决无可能的事。如果有人自称是究竟佛,是地上菩萨,竟然还有三缚结未断,就表示他不是大妄语就是增上慢,其实只是一个凡夫而已。

  虽然我们学的是大乘法,还是要先断三缚结,因为这个是入门的基本功夫。有的人会好高骛远,不愿意从基本功夫入手,一开始就想修中观、唯识、禅,这样很糟糕,三缚结断不了,后面的东西全都是空中楼阁。声闻法比较简单,这是相对于缘觉法和大乘法而说的,其实很多人还是学不会,这是思辨能力不足的缘故,他们必须补修因明学,才能听懂声闻法。有的人虽然很聪明,但是不喜欢见道位的佛法,一听到就起烦恼,这是福德资粮不足的缘故,碰到这种情形,我们要特别谨慎,不要随便宣说,免得害他谤法。

  五阴无常,以及轮回当中不变异的主体「我」,合起来就是六见处,这是声闻见道必须完成的观行。在日常生活中,「我」有时候是指五阴,有时候是指轮回当中不变异的主体。小孩子跟老师讲:「他打我,我很痛、很生气。」这时候的「我」,显然是指五阴。如果你说:「我刚出生的时候只有三公斤。」这个时候的「我」,便是指轮回当中不变异的主体,因为你现在已经五、六十公斤,小时候那个五阴老早就不见了,可见你所说的「我」,是指不会变异的主体。你如果讲「我上辈子」、「我下辈子」,那就更明显了。这时候的「我」,是指不会改变的主体。我们先确认这件事情。

  在古印度他们都承认这一点,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候有禅定有神通的人很多,所以几乎没有人怀疑因果报应,除非是顺世论外道,那个人数很少,而且不算是宗教。只要是发源于印度的宗教,全部都承认有轮回。所以,古印度人都知道「我」就是轮回当中不变异的主体。

  那为什么说五阴不是我?比方说色阴不是我,为什么色阴不是我?色阴会败坏掉,当一个人死掉的时候,色身会整个烂掉,但是你又可以投胎,对不对?如果说色身就是我,这个色身毁坏掉的时候,我就应该整个消失了,不应该还能够再投胎。「我」是轮回当中的主体,它是常住法,但是色法它不是常住法,它是无常,所以色阴非我。这样子有没有听懂?这个部分的法义非常地重要,你一定要把这个弄得清清楚楚的,如果你搞错的话,后来的东西全部都会出错,所以要很小心,这个地方是马虎不得的。

  再来我们讲受阴为什么不是我。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合称受阴。受阴会转变,它是无常法。你睡着、昏迷,死掉的时候,全部都没有。如果受阴是我,那岂不是把受阴消灭了,这个「我」也不见了。

  想阴、行阴、识阴也一样是无常法,因为它们是无常法,而「我」是常住法,体性不同,所以想阴、行阴、识阴不是「我」。你可以把五阴全部消灭掉,但是有一个众生称之为「我」的东西可以去到未来世,它是常住的主体,性如金刚、永不变异。

  不过,「我」并不是全体都是常住法,但它至少有一部分是常住法,所以说它是常住法并没有过失。它有一部分是常住法,有一部分是无常法。能藏种子的心体是常住法,所含藏的种子则是无常法,二者和合、不可分割,即是第八识,《阿含经》称之为「我」,大乘经典称为第八识、阿赖耶识、异熟识等等,它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因为五阴无常,而这个「我」却是常住法,所以五阴不可能是「我」。这就是五阴非我。但是,接下来它又讲「不异我」。为什么说不异我?这就要弄清楚了。假设一个人来跟你买东西,货品已经给他,但是他还没有付钱。这个时候你就在电脑上面记账,记账以后存到硬盘里头去。其实这里头就有两个东西,一个是熒幕上显示的账目资料,一个是硬盘所储存的东西。如果你把电脑关机,熒幕的账目资料就消失,可是硬盘里头的账目资料还存在着。你只要再开机,硬盘里头的账目资料又可以输出到熒幕上面来,这个时候我们说熒幕上的账目资料和硬盘里头的资料没有差异。当我们说二者没有差异的时候,前提是二者不一。一个会因为关机而消失掉,一个会一直储存在那里。

  上面这个譬喻,熒幕和键盘比喻五阴,硬盘比喻「我」(第八识)。五阴的造作会熏习业种,储存到第八识里头去。第八识又可以流注种子,呈现出五阴的样子。因为五阴与第八识所藏的种子互为因果,所以说它们不相异。说他们不相异,前提是它们不一。人死掉的时候,五阴会整个烂坏掉,但是第八识储存的业种会继续保留着,所以说它们不一。不一的东西,内容却是相同的,所以说它们不异。

  补充一下,五阴的造作它是集中在行阴。行阴是身行、口行、意行。虽然受阴和想阴也可以熏习业种,但是这两个其实是心行,所以也属于行阴。

  为什么又说它「不相在」?「相在」就是互相包含,二者混同。有的人看到「非我、不异我」,不了解它真正的意义,就会想:「既然不是我,也不异我,那是不是两个就混合在一起?我在你这边,你在我这边。」像有人认为:「阿赖耶识其实就是五阴的总和。」这就是相在──阿赖耶识在五阴里头,五阴也在阿赖耶识里头。实际上第八识是在三界外,五阴则是在三界内,二者不可能互相包含。第八识不是三界有,所以当你把蕴、处、界全部都灭掉的时候,它就独立地存在于三界之外,称之为涅槃。

  这样我们就把「非我、不异我、不相在」解释完了。这个部分是佛法的基础,算是比较简单的,后面讲的东西会越来越难。越是基础性的东西越重要,所以你一定要把它搞懂。就好像加减乘除你不会,后面所有的数学你都没办法学,这个也是一样。「非我、不异我」,就是《中论》「八不中道」里头的「不一亦不异」。

  在我们的语言习惯里头,当你讲非我的时候,其实已经预设有一个我的存在,这个非我才有意义。

  这里有一个例子,有的小孩子会问一些荒唐问题,他听到有火星人这种东西,所以他就很好奇,他就随便指了一条狗问你说:「那条狗是不是火星人?」他可能不会说狗,他就直接指了一个东西说:「这个是不是火星人?」你会怎么跟他讲?你会不会跟他讲「这个不是火星人」?在我们的语言习惯里头,真的有火星人存在,你才会跟人家讲「狗不是火星人」,对不对?如果今天来了一只猩猩,长得跟人不一样,有人问你:「猩猩是不是火星人?」你不能跟他讲说:「猩猩不是火星人。」没有这种说法吧?或者来了一只猴子,跟我们长得也不一样,人家问:「猴子是不是火星人?」你不能讲「猴子是火星人」或者「不是火星人」,都不能这么讲。为什么?火星人根本不存在,所以你答「是」跟「不是」都不对。

  如果有人问你:「狗(猩猩、猴子)是不是火星人?」你只能跟他讲:「根本没有火星人。」你要知道《杂阿含经》到处都出现「非我」,非我已经预设有我的存在。这在语言里头一定是这个样子,决无例外。

  现在讲「不异我」,也是因为有「我」的存在,所以才可以说「不异我」。比方说,我指着一条狗说:「这条狗不异火星人。」你说这象话吗?这根本就说不通。必须两个东西都存在,才能够这么比较。比方说,警察拿一张相片来问被害人:「是不是这个人抢你的钱包?」那个人就说:「对,就是他抢了我的钱包。」其实人家是拿相片给你看,但是你现在就指着相片说:「对,就是这个人抢了我的钱包。」那是什么意思?表示相片跟那个人是不一样的,但是在日常生活的用语里头,我们会用照片代表真正的那个人,因此说二者不相异。所以,「非我、不异我」,都是已经承认「我」的存在,才能这么说。这个部分非常地重要,一定要弄清楚,否则你就会看不懂《阿含经》。

  「我」这个字,是指轮回当中不变异的主体。经教依据在《杂阿含经》和《中阿含经》的六见处。色阴无常、受阴无常、想阴无常、行阴无常跟识阴无常,这是前五个见处。第六个见处是:存在一个轮回当中的主体「我」,它能够生万法,所以也称之为「神」,它能够变生世间的一切,所以也称为「世」(《中阿含经》〈阿梨吒经〉译名)、「世间」(《杂阿含经》译名)或「世界」(南传《增支部经典》〈蛇喻经〉译名)。这个地方比较不好懂,我等一下会详细解释。

  南传的〈蛇喻经〉:「彼是世界,彼是我,彼予死后成为常住、常恒、久远、非变异法,予永远如是存在。」这个是南传的经典里头的第六见处。但是我比较喜欢汉传的第六见处的文字,因为它翻译得比较精确:「此是神,此是世,此是我。我当后世有,常、不变易,恒、不磨灭法。」。刚才讲过,「我」这个字有时候是指五阴,有时候它就是指轮回当中不变异的主体,这里是指不变异的主体。

  「我」的意义,在经教或者日常的语言中,都有两个不同的意义,必须依照上下文,以及讲话当时的时空背景判断它真正的意思。这是「依义不依语」的原则,非常重要!有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一看到「我」,就说是「外道神我」,这样会把佛陀开示的「真我」也一起毁谤下去,过失非常严重。

  例如有人引用《楞伽经》「当依无我如来之藏」,企图用这个来反驳「我」,说「我」都是外道法。这是明显的断章取义。《楞伽经》说:「阴中无有我,阴非即是我;不如彼妄想,亦复非无我。」意思就是说,五阴当中找不到常住我,五阴不是常住我,凡夫外道心目中(既是五阴又是轮回主体)的那种常住我是不存在的,但是也不是没有轮回的主体「我」。这四句偈,把《阿含经》有关「我」的法义,总结得非常好。

  《楞伽经》还有不少「真我」的开示:「内证智所行,清净真我相;此即如来藏,非外道所知。分别于诸蕴,能取及所取;若能了此相,则生真实智。是诸外道等,于赖耶藏处;计意与我俱,此非佛所说。若能辩了此,解脱见真谛;见修诸烦恼,断除悉清净。本性清净心,众生所迷取;无垢如来藏,远离边无边。本识在蕴中,如金银在矿;陶冶炼治已,金银皆显现。佛非人非蕴,但是无漏智;了知常寂静,是我之所归。本性清净心,随烦恼意等;及与我相应,愿佛为解说。自性清净心,意等以为他;彼所积集业,杂染故为二。意等我烦恼,染污于净心;犹如彼净衣,而有诸垢染。如衣得离垢,亦如金出矿;衣金俱不坏,心离过亦然。无智者推求,箜篌蠡鼓等;而觅妙音声,蕴中我亦尔。犹如伏藏宝,亦如地下水;虽有不可见,蕴真我亦然。」此中说的「真我」有许多别名,包括如来藏、本性清净心、自性清净心、本识(第八识)、蕴中我、蕴真我、佛、心。

  《楞伽经》甚至直接说,主张没有「真我」的出家人,即是谤法,执着在有、无的边见上面,应该依照戒律予以摈弃:「说无真我者,谤法着有无,比丘应羯磨,摈弃不共语。说真我炽然,犹如劫火起,烧无我稠林,离诸外道过。」经教的文字非常直白,不用太多解释就可以看懂,所以《楞伽经》是主张有「真我」,和外道所定义的「我」不同。这个地方一旦有误解,便与三乘见道绝缘,还会有谤法的严重过失,佛弟子一定要仔细分辨。

  「神」,相当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他们所说的上帝,或者是印度教里头讲的梵天、他化自在天。怎么说呢?因为在他们的观念里头,这个神创造了世间的万物。从这个地方你就可以看出来,《阿含经》讲的这个不变异的我,它可以变生蕴处界一切法。这里讲得很简略,因为这个东西在声闻法里头不是重点,所以它讲得非常简略。但是经典用「神」这个字,你可以知道是因为「我」能够创造万物,它是造物主,所以说它是「神」。

  「我」(真我)可以变生世间的一切,包括能取和所取。能取就是六根、六识,所取就是能够让你认识的对象(六尘),像杯子、书、山河大地等等,这些都是所取相,因为你可以去认识它。对能取的我(假我)来说,这些东西都是我所:「我所拿的书」,「我所看到的杯子」,或者「我所看到的山河大地」,甚至可以说「我所看到的人」。虽然东西是别人的,对我来说,也是「我所看到的东西」。我这么讲并不犯法,因为不是所有权变成我的,而是「我所看到的东西」。不管我看到什么,全都是我所,因为都是「我所看的东西」。如果说东西已经消失不见了,就说「我所想到的东西」,一样是我所。

  为什么说它是「世」、「世间」或「世界」?因为蕴处界万法既然都是它所出生,所以蕴处界万法其实就是它的显示。所以,我们可以拿一个杯子,或者指着外面的山河大地,说:「这个就是我。」因为「我」可以变生世间的一切,包括能取(色身跟七转识)和所取(六尘万法)。在佛法里头,能取和所取都是世间法,都是「我」(真我)所生。我们找不到任何一法不是「我」所生,因为全体都是「我」,没有差别对待相,大乘经典就称之为唯一实相、一真法界、不二法门,或者叫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阿含经》就用「世」、「世间」或「世界」来表达这个观念。

  这个地方不好懂,我们现在大概知道就行了。结集《阿含经》的人,认为这个是机密,所以文字极为简略,完全没有解释,一般人根本看不懂。现在把它解释清楚,会产生两极的效果,福德资粮成熟的人,会发现这个解释最能符合三乘佛法的体系,他会用来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没有多久就会声闻见道。过去曾经谤法余殃未尽的人,就会再度毁谤,形成恶性循环。

  〈涅槃非一无所有〉。这里是要告诉你什么?我们讲第六见处,有一个东西它是不会坏掉的,这个叫做「我」。如果你把会坏掉的东西全部消灭掉,剩下不会坏掉的东西,这算什么?这个叫涅槃。

  《大般涅槃经》,还有很多大乘经,都说常、乐、我、净,叫做涅槃四德或法身四德。涅槃四德竟然有一个「我」,你觉得这个跟《阿含经》合不合?(有人回答:合。)对,很显然是合的。刚才我们讲,不会坏掉的东西《阿含经》称之为「我」。三界万法都是无常,所以只有三界外的法「我」才能永远存在。《杂阿含经》讲「涅槃是不坏法」,所以阿罗汉取证无余涅槃,是把自己的七转识消灭掉,留下这个不坏的「我」存在于三界之外,不与三界万法相应,假名为涅槃。因为这个缘故,「常」和「我」都是涅槃的功德。

  涅槃为什么是乐呢?其实,这个乐并不是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的那个乐。佛经说有受皆苦,只要有感受,一定是苦。假设你现在看电视看得很高兴,或者去娱乐场所玩得很高兴,这个是乐受,乐受是心行的一种,有心行就会有行苦,只要持续很久,你一定会受不了。(大众笑答:对。)例如,叫你看电视,二十四小时都看,不能睡觉,你一定会受不了。只要有行,你一定会疲厌,即使是受乐的心行,也不例外。所以涅槃四德的「乐」不是乐受,而是离开了一切的忧悲苦恼,这才是真正的乐。

  涅槃为什么是净呢?因为蕴处界的一切法,都会引生烦恼,所以说它们不净。涅槃不与蕴处界一切的烦恼相应,它是最清净的。

  到这里为止,六见处已经全部说完了。六见处是初果人必须实证的六个命题,完全是智慧上的成就──不需要断除贪瞋,也不用修习禅定,只要切实地观察、思惟六见处,就能证初果。初果人没有禅定的功夫,他们的贪瞋仍然很重,与凡夫无异,他们与凡夫最大的差异,是他们已经断除了三缚结。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图片_20181110205134.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9 09: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六见处可以改写成一组可验证的命题:
2019年10月26日



      本月12日转载的《佛学导论 学佛导航》回顾摘要:

      一、所有的色(固体、液体、气体、热能、动能,以及由此所形成的色身),都无法恒常存在。

      二、所有的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都无法恒常存在。

      三、所有的想(意识的思惟,以及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的了知),都无法恒常存在。

      四、所有的行(身行、口行、意行),都无法恒常存在。

      五、所有的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都无法恒常存在。

      六、有一个被众人称之为“我”的心,可以在生死轮回当中保持不变的体性,它不会随着五阴而坏灭,它是永远不变的存在。五阴不是“我”,但是五阴与此“我”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有能生与所生的对应关系,五阴的种类、特征与习性也由此“我”依据过去五阴的业行所决定。

      把六见处进行总结归纳就是:色受想行识都是生灭法,唯有那个不生不灭的“我”(第八识,即轮回的主体)才是常住法。明白了六见处,就知道了“五阴非我、不异我、不相在”。

      六见处是佛教入门功课,也是判别真假佛法的标准。

      从凡夫修到成佛,共五十二个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发起菩提心的凡夫即是初住位,破参是六住位,转依真心是七住位。对照前面的次第,明白自己在资粮位、加行位还是见道位,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好高骛远。当下的学人,绝大多数都是资粮位,向前再走一个台阶都是巨大的进步。

      而最重要、最现实的阶段性的目标是至少要证声闻初果。声闻初果就是声闻见道,它有不落三恶道的功德,七返人天之后,一定能证阿罗汉。如果更好一些,还可以进求大乘见道。大乘见道就是七住位菩萨,它同时具备解脱道初果的功德,又能够入内门修行般若波罗蜜,这是成佛唯一的法门。

      证初果是见地上的成就,只要放下怀疑的心态,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接受六见处、实证六见处,能现前观察五阴的无常、苦、空、非我。实证六见处就会断三缚结(我见、疑见、戒禁取见)而证得初果。能修到初果,这辈子的修行已值回票价了。

      佛教的核心义理不是信仰,不是哲学、也不是思想。佛教的核心义理是一组可以验证的命题所构成的客观事实。就此部分而言,佛教是科学的,它允许不同的人反复地验证它。佛教与一般科学的差异,在于它探究的是生命终极的真相。由于对此一真相的实证(以观察、实验与逻辑推理,确定客观事实的规律),生起解脱智慧与实相智慧,行为取向随改变,最终导致忧悲苦恼的止息。

      这里引用一段正传法师的读后感作为另一方面的补充说明:"证果又被吹捧的至高无上,好像证果以后,就无所不能。(这个与禅门史传记载不符,无法让所有人信服。)其实,证果本是佛教中最基本、最平常的事情。"声闻初果、破参乃至见道也都只是入门,后天积累的习气并没有破除,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修炼来完善,这是渐修。

      这里是以前转载过的《六见处》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3 01:09 PM , Processed in 0.03617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