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一个中国农村家庭的分崩离析
凤凰图片 2018.08.24
赵光显一家代表中国最普通的农村家庭。忽然遭受命运捉弄,原本的生活轨迹被彻底打乱。最终,小女儿的死亡,为这出家庭悲剧画上了“句号”。2018年5月20日,赵光显跪地送父亲的寿棺上山。5月17日下午,赵光显的父亲赵大魋自缢死亡。“92岁了,没人照顾他,吃饭都成问题”、“老人估计也不想当累赘吧”周围的村民纷纷议论了起来。作者:赵宇
2015年5月23日,距卫校毕业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年仅20岁的赵艳明被确诊为尿毒症。“换肾是唯一的出路,但仅肾源就得30万,还要接受一辈子透析命运”,艳明知道自己家的处境,想买肾换,完全是奢望。
“本想着她毕业了,去医院当个护士,我和她妈就解脱了”,艳明的父亲赵光显看着女儿的卫校毕业照,原定对生活的期许完全破灭。“我们一辈子也没作过什么恶啊,她怎么会得这个病?”这位老实巴交的农民,试图用因果论去解释家庭的命运,但并没有找到令他信服的原因。
2015年6月,为了能够凑齐女儿换肾的费用,赵光显和覃发银夫妇决定前往恩施市打工。“唯一对不起的就是我父亲。”赵光显的父亲已经90岁了,只能交给村里的其他亲戚代为照料。日后,赵光显才会明白,这个艰难的抉择会令他遗憾终身。
来到恩施后,赵光显在一所中学做保洁员,月收入1900元。“相比于在农村种田、喂猪的收入还是多一些,但还是不够,找个机会去工地打钻,再多挣点钱”,55岁的赵光显曾托人介绍打钻,但是对方以他的年龄过大为由拒绝了。
艳明的母亲覃发银则在一家医院做保洁员,早上六点就要上班。“我不是嫌苦,我恨不得能够打几份工,只要能够多赚钱。”赵光显、覃发银夫妇知道就算他们再怎么努力,想给女儿换肾也是很难的,但是他们仍不愿意放弃。
晚上10点,艳明做完透析和母亲一起回出租屋。“我宁愿这个病是发生在我身上,找个安静的地方,死了倒还一了百了,不拖累孩子们”。覃发银每次看到艳明透析的样子就深深自责。2015年初,艳明曾出现嗜睡、打不起精神等症状她是有所察觉的,但她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并没有引起重视,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小王(化名)是艳明在读卫校的时候交的男朋友,在得知艳明被确诊为尿毒症后,小王在医院尽心尽力地照顾她。但这份感情在2016年10月份走向终点,艳明说:“我也不愿意拖累他。”
“这孩子心好,他能做到这一步我们已经很感激了,帮着我们照顾艳明不说,还借了一笔钱给我们”,艳明的父亲赵光显谈到小王时充满感激。“这条路真正能陪她的还是只有我和她妈。”姐姐丽敏比艳明大八岁,早已嫁人,儿子今年7岁。艳明被确诊尿毒症后,每个月丽敏都会抽几天时间,从老家赶来恩施照顾妹妹。
2017年8月,赵光显抽空回了一趟老家看望老人,顺便帮丽敏收苞谷。在苞谷地里,丽敏再一次向父亲提出了想给妹妹换肾的想法。“你别想了,你已经嫁出去了,你7岁多的儿子需要你照顾,你往后的路还长,你要是换肾后身体也垮了,你儿子怎么办?到时候我们这个大家庭就真的完了。”赵光显和覃发银也曾向医生表示愿意拿自己的肾给艳明,但医生考虑到他们的身体状况和年龄等因素,并不建议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