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寻剪”归来 他在居民楼里给人理发
新浪图片 2018年10月18日
大聪,原名周思聪,是名发型师,也是国内最早的嘻哈、电音玩家。6年前,他把自家的房子在银行做了抵押,开了家理发店。他的店不办卡,没装修,放着上千张黑胶唱片和各类书籍,更像个工作室。顾客多是艺术家、设计师或者歌手,知名的有摇滚歌手罗琦、何勇等。最近,他用四个月来了场全国“寻剪”,在各城市寻找需要他理发的人,理发地点在咖啡厅、公园、甚至卫生间......
如今,不少人还记得当年北京北新桥地铁口旁,大聪的这家很酷的理发店,剪出的发型好看且独特,常开一些有趣的小派对,“往来无白丁”。大聪说,自己不是浪漫的人,但开这家店是他做过的最浪漫的事。他想把店做成一个乌托邦,赚钱不是最重要的事,即便他还背着抵押房子的贷款。这家店后来关闭了,大聪开始在一个居民楼里剪头发。
在这个老旧居民楼里,一扇不起眼的紫色铁门旁边贴着那个曾经的店名。大聪说,这不只是一件他做过的事情而已,是以前做,正在做,未来也会一直做下去的事情。现在虽然还有新客人找过来,很多老客人却都在陆续地离开北京,”那些有趣的人都去了别的城市。“
这是老客户苏珊与大聪的微信对话。她6年前就是大聪的客户,从北京搬到上海后还会回来找他剪发。像这样的忠实老客户还有很多。还有一个熟客2次从杭州来北京办事,专程找大聪理发,却因大聪刚好有事给”晃点“了,此后一年都没理发。大聪心里很过意不去,决定专程去杭州给他理发,顺便去那个城市看看,“不然心里不痛快。”
“要不干脆去全国走走,见见那些老客人和他们的城市吧。”后来大聪索性以杭州为首站,来了一场全国“寻剪”。他通过微信、微博告诉他的粉丝他将去哪个城市,他在寻找那些值得他剪发的人,那些粉丝也在寻找他的足迹。他坐着火车,用4个月的时间去了杭州,苏州,上海,深圳,佛山,贵阳,阳朔等多个城市。
大聪“寻剪”的地点很随性,有时在街边,公园,咖啡厅,有时在会议室,甚至卫生间。他和和客人的关系更像是朋友,大家都能接受这种随意的剪发地点,他们关注的是结果而不是形式。“现在这个社会,很多时候形式大于内容,人们似乎更注重形式反而忘掉了内容是什么。”大聪说。
剪完一个发型,大聪通常要用2小时左右,比一般师傅剪得久,但效果往往也更好。他寻剪的行头也很简单,除了剪刀、喷壶、夹子等必备工具外还有塑料袋。不论在什么地方剪完发,他都会及时把场地清理干净。
大聪的客人比较小众,他去每个城市理的发并不多,这次寻剪所赚只能刚好覆盖这次旅行的支出。”相当于免费旅行了,我觉得很值。”大聪说。他每到一个城市,都会去当地博物馆和寺庙看看,并去感受下当地的地下音乐。一路上,他碰到不少有趣的人。有次去看深圳的地下音乐,大聪和一个想做地下派对的年轻人很谈得来,对方蛮有理想但比较穷,大聪索性免费给她理了个独特发型。
结束4个月的寻剪后,大聪回到居民楼里继续给人理发。这里是他的工作室也是住处。大聪出生在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爷爷周卜颐是个教授。因小时候家有一个卫星电视的大锅,大聪从小接触到不少外国的东西,迷上了黑人音乐。五六年级时,他想剪一个嘻哈歌手的发型,外面发廊却剪不出。于是,大聪拿推子给自己剪了,同学们也开始让他剪发。从此,大聪逐渐对理发有了浓厚兴趣。
上了初中后,一心想要学习理发的大聪辍学了,开明的父母非但没有阻挠,反而表示支持。他后来去职高学习理发,毕业后带着热爱进入这个行业,却发现和想象中很不一样。“行业在90年代左右已经变得商业了,一个人来剪发才五块,理发师得让顾客烫、染、焗了才赚钱。”大聪说,“这就变成更重要的是劝别人花更多钱,但我想先把头发剪好了,需烫再烫,需染再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