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44|回复: 3

【学佛群疑】圣严法师: 什么叫做易行道和难行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10 05: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牛Steve 于 2018-8-16 01:49 PM 编辑

什麼叫做易行道和難行道?

[日期:2010-07-17]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什麼叫做易行道和難行道?

「易行道」和「難行道」,都是學佛修行的菩薩道。首先出現於龍樹菩薩的《十住毗婆沙論》卷五〈易行品〉。介紹菩薩的修行之道,有難、易兩種。如世間行路,以步行走陸路,比較吃力艱難;乘船行水路,比較省力容易。難行的菩薩道,是指勤行精進;易行的菩薩道,是指以信心為方便而致不退轉位。

龍樹所說易行道的修行方法,是稱念善德等十方十佛、阿彌陀佛等一百零七佛,乃至善意等一百四十三菩薩名號。至中國曇鸞大師的《往生論註》卷上,則鼓吹專念「阿彌陀佛」一佛名號,稱為易行道,宣揚彌陀的他力本願,乘佛本誓願力,即得往生彼佛淨土,以佛力加持,而入大乘正定之聚。道綽大師的《安樂集》,則將難行道稱為聖道門,易行道稱為淨土門。到了日本的法然上人,則標出「自力聖道」與「他力淨土」,來說明難行道與易行道之不同。

可見,龍樹菩薩所說的易行道,是以稱念諸佛菩薩來求生十方淨土。而中國及日本的淨土行者,則以修行阿彌陀佛的淨土法門為易行道,仰仗彼佛願力,往生極樂淨土。到了彼佛淨土之後,由於所見所聞,都是阿彌陀佛說法教化的設施,耳濡目染,無非念佛、念法、念僧,所以比較容易成就菩提,且能直至位階不退。

不過若全仗佛的願力往生者,要至不退轉位,必須經過極長的時間。因在彼土無緣修福,但可修慧,修慧能離煩惱,若不修福,便不能成就菩薩功德。故雖容易,卻有迂回之感,必須等到位階不退之後,再到世間廣度眾生,以修足菩薩的福德,福慧圓滿,方能成佛。易行道的殊勝方便,較便利自信不足、罪業深重的怯懦眾生,能使之有得度的希望,並鼓勵他們學佛、念佛。

所謂難行道,就是以三大阿僧只劫的時間,修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菩薩道,這是修行佛法的通途。三世一切諸佛都是由於在因地時發了無上正等的大菩提心而成佛。也就是說,發願求成佛道者,通常是要先成就信心。依據《瓔珞經》說,修行信心,須經一劫、二劫、三劫,便得信心不退而入初住位。《起信論》則說:「修行信心經一萬劫。」信心成就,然後進入初住位,那才是第一阿僧只劫的開始;至初地是第二阿僧只劫的起點;過七地是第三阿僧只劫的發端;十地滿足,三大阿僧只劫修畢,成為等覺菩薩。何如: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地藏等,再過百劫即登佛地,這便是難行道。在此期間,捨生受生,做無量布施,修無量供養,親近無量諸佛,在眾生之中,永遠是「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日積月累,我執漸漸消融,福慧時時增長。當無我的大悲究竟圓滿之時,便是成佛。

第一阿僧只劫修滿之前,都是凡夫。依天臺宗的解釋,信心成就之前,稱為外凡,初住至十回向位,是內凡。在凡夫位中的菩薩,是有我的,是有眾生可度的,是有煩惱可斷的,也是有佛可成的。唯其由於對三寶的信仰堅定,對自己的信心篤實,所以,勇往直前,義無反顧,如法修行。

初住位前的十信位中,若遇魔障、業障、煩惱障、種種報障等,尚有退失信心的危險,所以叫做「有退」。經常進進退退,有時信佛修行,有時又離開了佛法。然其一旦曾經發起菩提之心,就已種下了成佛之因,不論此因的力量強弱,總還有機會再度,乃至於再三再四地從八識田中顯現,使之繼續修學佛法。到了信心不退之後,從成佛的時間上講,已經確定;從受苦受難的程度上講,則風浪越來越強勁,前程越來越艱難,這就是菩薩修行的難行道。中國的賢者、豪傑,不是也有「鼎鑊甘如飴」的襟懷嗎?菩薩受苦難,是出乎他們的願力,不是業報。這樣的難行道,對菩薩而言,是正常的修行過程。

不過阿彌陀佛的淨土法門,也不全然是信心薄弱者所修,依據《觀無量壽經》所示,九品蓮花往生,上品往生的條件,即有修三福業及發菩提心的菩薩行,故也不是全賴彌陀的他力往生。唯有下品往生,是全仗阿彌陀佛本誓願力的他力救濟。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8-8-10 05: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第2頁: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第3頁:一定要看破紅塵之後才能學佛嗎?第4頁:學佛也需要知識和學問嗎?
第5頁:在家信佛有禁忌嗎?第6頁:學佛是否必須放棄現有生活的享受?
第7頁:什麼是佛教徒的飲食觀?第8頁:殺生的定義和範圍是什麼?
第9頁:為何放生?如何放生?第10頁:佛教徒應以怎樣的態度來賺錢?
第11頁: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嗎?第12頁:佛教徒應該如何舉行喪葬儀式?
第13頁:如何做佛事?第14頁:居士可接受寺院的饋贈嗎?
第15頁:在家居士如何設佛壇?第16頁:在家學佛如何課誦?
第17頁:消災、延生是可能的嗎?第18頁:加持的功用是真的嗎?
第19頁:大修行者能代眾生消業嗎?第20頁:持咒有用嗎?
第21頁:佛教相信在劫難逃、在數難逃之說嗎?第22頁:如何使人相信三世因果?
第23頁:佛教對於命相、風水的看法如何?第24頁:「念佛一聲罪滅河沙」是真的嗎?
第25頁:帶業往生等於逃債嗎?第26頁:何謂念佛至一心不亂?
第27頁:念佛的人見到瑞相怎麼辦?第28頁:臨命終時見瑞相就表示解脫嗎?
第29頁:如何辨明臨命終時的魔境和接引?第30頁:什麼是中陰身?
第31頁:嬰靈作祟之說有根據嗎?第32頁:佛教對靈媒的看法如何?
第33頁:佛教對神通、異能看法如何?第34頁:什麼是五眼?
第35頁:佛教的授記觀念是什麼?第36頁:佛是萬能的嗎?
第37頁:成佛以後也要受報嗎?第38頁:先度眾生還是先成佛?
第39頁:佛為什麼要度眾生?第40頁:廣結善緣怎麼講?
第41頁:「結緣」和「了緣」的意義何在?第42頁:神道設教也是佛教嗎?
第43頁:佛教稱為無神論的意思是什麼?第44頁:一神教的上帝是假的嗎?
第45頁:日蓮正宗與一貫道也是佛教嗎?第46頁:您是佛教徒嗎?
第47頁:怎樣辨明佛經的真偽?第48頁:佛教如何適應民間信仰的要求?
第49頁:逃避和出離有什麼不同?第50頁:個人自修和集體共修有什麼不同?
第51頁:大修行人一定要閉關嗎?第52頁:魔考是真的嗎?
第53頁:如何選擇明師?第54頁:如何一門深入?
第55頁:何謂專修與雜修?第56頁:什麼叫做易行道和難行道?
第57頁:忍氣吞聲就是修忍辱行嗎?第58頁:學禪若終生不悟怎麼辦?
第59頁:「此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是真的嗎?第60頁:「地獄門前僧道多」是真的嗎?
第61頁:「學佛越久離佛越遠」是真的嗎?第62頁:卍字是什麼意思?
第63頁:蓮花在佛教表示什麼?第64頁:燃頂、燃臂、燃指有必要嗎?
第65頁:在家學佛與出家學佛的不同在那裏?第66頁:以出家僧眾為佛教重心的傳統能繼續維持嗎?
第67頁:未來的社會還有人出家嗎?第68頁:佛教對於女性地位的看法如何?
第69頁:佛教對神秘現象的看法如何?第70頁:可用物理現象來解釋神秘的經驗嗎?
第71頁:應該用科學觀點解釋佛法嗎?第72頁:佛教的生命觀是合乎科學的嗎?
第73頁:佛教的世界觀是合乎現代科學的嗎?第74頁:佛說的「聖言量」經得起考驗嗎?
第75頁:佛教對世界末日的看法如何?第76頁:附錄:禪修疑難解
第77頁:結論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10 09: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59頁:「此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是真的嗎?

這是一個似是而非的問題。了道是了什麼道?為什麼要披毛戴角還?上焉者,有人道、天道、聲聞道、菩薩道與佛道;下焉者有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因為高下不等,不得籠統地說「了道」二字即可。當然,通常說的了道,是指出生死、離三界,這又分成易行道和難行道。

如果是易行道,任何人只要發願求生西方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就能橫出三界。難行道是經過三大阿僧只劫的難行能行、難捨能捨、難忍能忍的菩薩道,方能成佛。歷第一大阿僧只劫滿,才能出離三界,這是一般菩薩成佛的通途。我們沒有發現初發心菩薩,對於修行的前途,產生懷疑的記載,只要信心堅固,願心正確,終極的目標不變,就不必畏懼不墮,更不必畏懼披毛戴角的生死現象。

諸佛菩薩在修行過程中,往往是適應眾生需要而示現不同的身分和形象,所以,在《本生譚》中,記載釋迦世尊在因地時,曾為種種的動物,已度種種動物中眾生;中國禪宗史上的南泉普願禪師,也說死後到山下村莊裏做水牯牛。因此,做為一個真正的修行人,只知當下努力修行,至於是否能夠出離三界,應該是採取只顧耕耘,不問收穫的態度。

畏懼披毛戴角還的人,他是不敢修行的。鼓吹此生不了道,就要披毛戴角還的人,一定不是正信的佛教徒,更不能體認到大乘佛法的襟懷。這種觀念阻止許多人出家修行,也使許多已經出家的人感到沮喪和失望,更使得許多出家人變成自私自利,急於自了,不能夠產生利益眾生、淨化社會的願望,所以,佛教被人指為消極、逃避、悲觀。最初這種「此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的觀念,本不出於佛教,乃是出於破壞三寶的陰謀。因為即使在佛世,也沒有要求所有的出家僧眾必須即身成就,因此,正常的佛道,是不戀生死,也不畏生死的。

前面所說有心破壞佛教的齋教徒們,自己不出家,故說道降火宅,而不降僧中,出家修道也不得道,既不得道而受信施,當然要變做牛馬來還債了。其實出家僧尼的生活,多較常人清苦,照顧信徒,服務寺廟,而取得微分的生活所需,還要他們來生變成牛馬抵償嗎?除了站在敵視僧尼的立場之外,對此說法,實在找不出更好的理論根據。故也可說,這跟「地獄門前僧道多」的流言,同樣的惡毒!事實上,佛在世時,制定比丘托缽,稱為「化緣」,以托缽的形象,與在家的信眾接觸,並為他們祝願,就是代佛宣化,就是報答信施。出家的形象本身就能使人產生離欲、離苦的作用,何況再用佛法化導,其功德豈能與用勞力生產來求取生活所需的方式同日而語。

以宗教的立場而言,縱然出家人住於寺院而不與世俗接觸,也未能即身成就,只要每日課誦不斷,為社會、國家、人類、世界眾生的幸福祝願,已經功德無量。所以在《出家功德經》裏說,一天出家也有無限的功德,何況是發了終生出家的宏願之人,因此,出家修行是多生多劫的事,不是臨渴掘井式的急就行為,沒有必要在一生之中急求自了。

如果此生不了生死,尚有兩條路可走:一是以彌陀的本誓願力,求生西方一是以自己的願力,累劫修行。只要信心堅固,願力不退,就可保證在修行的道上,一路前進,縱然由於初發心的緣故,有時會信心不足、願心無力、修行不得要領,只要發願修行,向往出離,出家也比在家牽掛更少,障礙更小。縱然不能夠保證未來生中永不墮三塗惡道,也不會比在家身分者墮落的機會更多。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10 11: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1 09:19 AM , Processed in 0.11141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