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31|回复: 0

[百家杂谈] 人工智能并不是新奇点,却给我们带来了火眼金睛|造就讲者 赵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4 02: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工智能并不是新奇点,却给我们带来了火眼金睛

 爱写稿的机器人by造就 造就  2018-07-26

赵勇

DeepGlint 创始人


大家好,我叫赵勇,是一个计算机工程师。


我们是专注在计算机视觉方面的人工智能公司,而我的理想之一就是能够从视觉里面去挖掘洞见。


我想先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人工智能?



这张照片是在哈佛大学的一个实验室里拍摄的。 


我曾经有个导师叫做汉斯皮特·菲斯特,他希望了解人类大脑内部的这些神经元到底是怎么连接起来的。 于是他在哈佛大学做了一件事儿,发明了一个精度极其高的扫描仪,它能够对大脑物体的三维结构进行纳米级别的扫描。 


我们看到的这张照片,是在不足一粒盐大小的大脑组织里面,神经元和神经突触的连接关系,当这张照片被拍摄下来的时候,使用了一种计算机技术,为每一个神经元分配了一个颜色,方便人们去理解它。 


图片生成的时候,他们觉得这张图漂亮极了,很像彩虹,所以他们就把这个项目命名为「Brainbow」。


 It's about a brain but it's like a rainbow, so it's brainbow. 


当我们看到「Brainbow」的时候,让我们感到非常非常震撼,我们非常希望知道在这每一个小小的神经元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使得我们变成了如此不同的一种生物。


整个IT行业的发展伴随着编程技术的成熟,什么叫编程技术呢?


让计算机把程序员的策略和思维,或者是规划,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实现出来,这个叫Programming,对吧。


那么我们去构建一个人工的大脑,然后教这个脑子一些东西。


如果我们的教育方法得当,教材比较合适的话,显而易见,我们会发现这个机器原来学会了一些东西,并且可以开始为我们服务了。


这个东西就是人工智能。



我自己的领域是聚焦在计算机视觉,我发现所有的摄像头都非常非常的糟糕。 


举一个例子,我有一个目标,希望能够让摄像头像人的眼睛一样,在很远的地方识别出来一个人,他是张三,他是李四。


可是后来发现,无论我们用多么清晰的摄像头,我们远距离所拍摄到的人脸,都非常的不清晰。


这个时候我明白,原来人的眼睛不是这么工作的,在我们视网膜上,我们90%的像素集中在一个非常小的点上,这个点叫黄斑。 


这个点有多小呢?如果你把眼球的中心和这个黄斑形成一个锥体的话,这个锥体的角度大概只有2.5度,只有这么小。 如果10米以外站着一个人,你用眼睛盯着他的左眼,会发现其实你看不见他的右眼,当你看着这个同学的时候,会发现如果视线不转移,也看不清他旁边那个同学。


也就是说我们人类的视觉,它是非常聚焦的,它在每一个时刻几乎把所有的分辨率都用来看清楚一个东西。 然后根据这个内容的变化,不停的扫描来看清所有的东西,所以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就发明了一种相机,把它叫人眼相机。



我们把人眼相机拿到清华大学的体育场上去,观测在这个球场上踢球的同学,我们试图去抓住每一个人,并且把他们的面部拍摄下来,如果这个球员的面部照片在我们的数据库里的话,我们就会非常精确的猜测出来,他是谁。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在很远的距离拍摄,如果现在最优秀的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在四五米的距离识别一张脸,那么我们可以在五十米外精确识别一张脸。 


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有两只眼睛,有两只眼睛的目的是什么? 当我们的视线交叠,在那个地方的每一个物体都被两个眼睛同时看到了,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同一个物体,会帮助我们得到一个深度的概念,帮助我们去重建一个三维立体的概念。 


所以我们也发明了一种同样原理工作的摄像头,它可以用多个眼睛去注视同一个场景,能够恢复场景里每一个点,这个物体在空间中的三维的位置,有了这些信息之后,我们就可以对它们的行为,做非常高精度的理解。 



比如说像这个例子里面,有很多人在一个房间里走来走去,但是我们可以清晰的知道他们的相对关系、位置关系、速度、加速度、身高,包括他们的肢体动作。



这个视频我们是在街头拍摄的,我们希望识别出来这里面的每一个东西,无论是汽车、自行车、行人,还是其他的非机动车辆。


我们训练了一个人工智能的模型,然后每天教它看不同牌子的车子,它是哪个厂商制造的,它是什么型号的,它是哪一年的款,它的车牌号码是什么,里面的司机有没有戴安全带,它的车窗上贴没贴年检标,它的年检标有没有过期。 然后我们再对行人进行观测,他有没有抱小孩,他有没有背包,他有没有留胡子,他有没有戴眼镜,所有的这些信息都会被我们解析下来。 你可能要问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呢?



这是一个经典的好莱坞电影镜头,描述的是CIA或者FBI在美国的街头巷尾,甚至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里面,寻找一个嫌疑人,寻找一个恐怖分子时候的流程。 


我可以告诉你们那些东西都是吹牛的,这些事情根本就没有发生过,即使在科技如此发达的美国。 好莱坞一般会提前三十年,帮助我们把未来建设出来,但是要由谁来把这些未来实现呢?由我们这些命苦的工程师们。 


我今天可以很光荣的告诉大家,我们可以做到刚才你在这个视频里看到的每一件事情。 我们可以远距离的在茫茫人海中,找到每一个人的脸,认出他们是谁,甚至可以认出他所开的汽车品牌。


然后根据我们大数据,连接回来的结果,跟踪每一辆汽车,每一个行人,每一张脸,在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城市,每一个街道里出现的频率和顺序。

 

这样的技术真的可以帮助我们,把整个世界上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记录下来,重要的不光是记录下来,而且是发掘里面的洞见,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 


这些技术不光是对安全行业非常有帮助,其实对我们的社会管理、智慧城市构建,甚至对于我们去寻找一个失踪的孩子来说,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我们也试图把这样的技术放在汽车上,让汽车看得懂它周围发生的事情,从此来做一个决策去开车,所以我们通过视觉系统,发明了一套自动驾驶的技术。


我们的技术已经在北京实现,它可以帮助汽车在北京这样非常不友好的交通的环境里,很安全的开一辆汽车了。 



今年的二月份,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节目报道了我们的这辆车。 


这是北京的三环,记者坐在驾驶座上,但是他不能够去碰这个车的任何东西,因为我们把车设置到了完全自动驾驶的模式上。 汽车绕着北京的三环开了一圈,48公里,在这个路程的前半部分这位记者非常的害怕,他看到车子自己在行驶,方向盘自己在动,自己在换道、超车等等。 他非常担心自己被汽车杀掉,到了中程的时候,他才慢慢安定下来,到了最后一程的时候,我发现他睡着了。 


这就是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对我们未来生活带来的改变。



再给大家分享另一个现实。


如果把食道癌、胃癌跟肠癌算起来的话,消化道癌症是杀死人类的第一大癌症。


但是非常不幸的是,在我们的食道里、肠道里,几乎没有什么感知细胞的,所以当病变在身体内部开始发生的时候,我们自己感觉不到,等我们感觉到的时候,往往都是癌症晚期。 所以我非常希望能够发明一项技术,它能够在我们体内告诉我们不知道的事儿,于是我在公司内部启动了一个项目叫「内幕消息者」,希望我们的身体里也有一些知道内部消息的“人”,能够告诉我们的健康有没有出什么问题。 


我们已经跟医院合作了,这项技术是把一个摄像头放到体内,它走一圈,然后看看你体内有没有可能病变的地方。 现在我们的摄像头已经可以精确的去知道什么地方有息肉腺瘤,甚至是恶性肿瘤的存在,当它发现有可疑时,能够引导设备去掐一块肉下来,然后拿出体外做活检。 


哈佛大学医学院去年发表了一个结果,发现即使哈佛医学院的医生在做肠道内窥镜检查的时候,也会漏掉6%到27%的病变。 而现在我们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已经可以把漏检率降到1%以下,也就是说我们已经超过哈佛大学医学院最好的医生了。



这张照片显示的是银河系,我为什么要选择张照片呢? 


今天我们发现银河系大约有3000亿颗恒星,非常非常多,可是你们知道我们人脑子里面有多少个神经元吗?


可能要超过这个数字了,Brainbow项目现在的进展结果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脑子,无论他聪明还是不聪明,大约都有两千亿到四千亿个神经元。 


这么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意味着什么?它的潜力有多少?它是怎么工作的?这一直是一个现在还在解决的难题。 


我还想跟大家探讨一个非常庸俗的话题叫奇点,因为我过去的一个同事,他写了一本书叫《奇点临近》,使社会引起了一场大辩论。



什么叫奇点?


在数学里面叫Singularity,在这里面是个比喻,它描述的是当一些关键的因素快要到来的时候,当翻过这个点的时候,世界就会有一个翻篇式的体验。 


什么叫翻篇式的体验?


翻过去再也回不来了,这个世界就不一样了。


那么这个问题怎么来的呢?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在工业革命发生以前,全世界有98%的人口是农民,他们要靠在农田里面耕作,才能够养活自己。 


但是当农业机械化发生了以后,农民的数量越来越少,都失去了工作,他们干什么去了呢?到城市里面找了份工作,变成了工人。 用今天比较流行的话来说产业升级了,他们从农民变成了工人,这个世界进入到了工业世界。



仅仅在120年前,全世界有一个非常流行的职业叫马车夫,现在这些人只能在公园里面找到工作了,而且这个职业的人非常少。 


汽车司机的命运在未来三十年后,可能也会发生变化,如果自动驾驶技术不断成熟下去,也许就在十年之后,我们盼来的车不再是人类开的车了,而是自动驾驶汽车。 


人工智能会带来什么改变呢?其实已经带来了。



我有一次去参观一个大公司的呼叫中心,里面有几千人在那边工作,每个人都戴着耳麦,前面放着一本册子,里面有五百个问题,标准答案都写好了。


他们只要经过一两天的培训就可以上岗,工作就是听一个问题,然后迅速的找到答案,把这个答案念到电话那边的顾客那儿去。 而今天随着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这样的工作是完全可以被人工智能来取代的。


很快,至少我是知道在美国,很多时候你给银行、煤气公司或者水公司打电话,回答你问题已经不再是真的人了。 


那人的命运是什么?


我们的肌肉已经被机器取代了,我们的腿已经被车轮子取代了,我们就剩下脑袋了。 我们总是说,脑袋越来越大了,四肢越来越弱了,如果脑袋都被人工智能取代了,那我们的命运是什么呢? 


坦率地说大家不用担心,作为一个人工智能的从业者,我给大家分享这么一个事儿。 


整个智能系统分为三个层次,感知、认知、意识层次。 


什么是感知?比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这些感觉是感知。 


有了感知你才会要做一些判断,做一些推理,记住一些东西,这个层次叫认知。 


但是在这两个层次之上还有一个叫意识consciousness,意识负责什么的?它负责一些虚幻的东西,一些很飘的东西。



比如说创造力,一个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被你创造出来了,比如说哲学,比如说艺术。 


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我们意识层次里面非常重要的能力。 在科研领域,目前为止对意识层次还没有任何理解,所以从短时间来讲,我们根本看不到任何机器取代人类大脑的迹象。 


不是短时间,我认为五十年内也不会发生,我们会有任何能力去产生有价值的意识。


也就是说未来的人们,一定要去做有创造力的工作,有想象力的工作,能够推出一个比昨天更好的产品的工作,这样才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有立足之地 。 


所以呢,我认为人工智能并不是一个新的奇点,它也不会取代人类。 


它更多的是帮助我们人类升级,让我们有一些工作效率变得更高,让我们把一些事情做得更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寿命变得更长,这是我对人工智能未来的展望。


造就x 哈佛峰会 联合呈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15 01:14 PM , Processed in 0.07114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