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 2018-07-25
2018年 第11期 | 总165期
记者:蒲晓旭 编辑:宋震
矿区破产萧条如鬼城 超市冥币卖得最快
广袤的中国大地上,一批批城市因矿而兴,又因矿而衰。矿藏被采空,大地开裂,房屋塌陷;矿渣堆成山,井水被污染,林木枯萎;曾经青壮年人云集的矿区,如今只剩老人留守。城市因过度依赖资源,在资源枯竭后深陷困境。枯竭后的矿区暴露出的环境恶化、经济衰退、贫困人口增多等问题,被人们称为“资源的诅咒”。北青深一度记者历时3个月,走访湖北钟祥等4座资源枯竭城市,深入观察并记录下矿区兴衰对当地群众命运及生活的影响,以及当地正在经历的变革与转型。

这是一组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区居民的生活影像。 因为采矿引发的地面塌陷和房屋裂缝,他们被迫举家搬迁,租房居住。 他们最怕被遗忘,既进不了矿区外日新月异的现代都市,也回不到矿区曾经的辉煌与荣光。(北京青年报“深一度”记者 蒲晓旭 栏目微信公众号:bqshenyidu)

湖北钟祥磷矿镇刘冲社区保留着大量上世纪70年代的老屋。这里本是一片山林,50年代随着刘冲磷矿的开采,这里被建成家属生活区及办公区。因为资源枯竭,刘冲矿于2003年破产,刘冲社区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除了连排的老式砖房,刘冲社区里还有大量80年代的老式单元楼。因为陈旧,楼体已被雨水浸出大面积的水渍。当地住户表示,因为很多房屋既没人住,也无人修缮,雨水能从屋顶一直漏到一楼。有些单元房售价仅为数千元,还不一定有人买。
有商家进刘冲社区搞推销宣讲,吸引小区百十来号老人。这是小区难得的热闹场面。刘冲矿鼎盛时,这里生活着职工和家属上万人。到2003年破产时,小区仅剩1600人。随着时间推移,小区人数越来越少,现仅剩400人常住,大部分为老人和幼童。

原刘冲矿职工张益恒像往常一样将锅碗端至厕所洗刷。在她那套建于1987年的单元楼房里,厨房下水道早已堵死,水管也塞满铁锈放不出水,不足2平米的厕所成为家里唯一可供洗刷的地方。其实那里的下水管也已锈出一个小孔,溢出的污水浸湿了半边地板。
86岁的张金选坐在自家门口,他是刘冲矿的首批工人,一直住在刘冲社区,靠退休金生活。他背后的墙上,有一条明显的水迹线,墙底已滋生苔藓。当地多位群众介绍,因为地势低洼,这里常被洪水淹没,水位甚至没过窗户。

72岁的张海霞拄着双拐走在刘冲社区。张海霞是刘冲矿职工家属,十多年前的一次车祸,让她摘掉了一节脊柱,只能靠双拐出行。除了丈夫的退休金,她的生活来源还包括低保和养老保险。刘冲社区现在的居住者,有很多是像张海霞一样身体不便的老人。
69岁的原刘冲矿职工但前胜站在自家位于刘冲社区的院子里。刘冲矿破产时,共3087名职工参加了企业改制,但前胜是其中之一。他拿到了一笔5031元的一次性安置费,从此与单位解除了劳动关系。如今他常住在钟祥,但也时常返回刘冲社区小住。
78岁的原刘冲矿职工殷绳武正在刘冲社区居所外的空地上种菜。他受过工伤,腰部被石头砸断,右小腿粉碎性骨折。他坐在小凳上,在楼前种豌豆和蚕豆,以此锻炼防止瘫痪。
75岁的原刘冲矿职工家属邵贵凤,提着一袋别人送的蔬菜走在社区里。因腿脚不便,常人5分钟的步程,她要用半小时。邵贵凤与年过八旬、已经中风的老伴在刘冲社区相依为命。她有4个儿子,全都在外地打工。在刘冲社区,空巢现象普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