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 2018.07.30
女学霸19岁休学去支教 给山里女孩普及生理课
“休学支教是想收获不一样的人生体验,而且我也向往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雅丽如今依然会抽出时间上山去看望孩子们。现在她成为支教团里重要的一份子,为其他新来的志愿者给予帮助和示范。(摄影&撰文/陈虫儿 编辑/彭举)
图为:雅丽老师和小凉山留守的彝族孩子们。
虞雅丽,今年22岁,首都师范大学2018级毕业生。她是不折不扣“学霸”,高考以“省状元”是我成绩被首师大录取。在校期间,她两年半时间修完了其他同学四年才能完成的学分。大一下学期,她选择了休学半年,从北京前往云南小凉山支教。大学期间,她在两家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工作过,工作薪水用于往返大山与北京的交通费用。
从中学时代,雅丽就有去支教的梦想。上大学后,雅丽发现大学生活有些枯燥,并不能满足和充实自己,她想要实现去支教的想法。雅丽大一开学就拿出了高中时候学习的劲头儿,用两年半的时间完成了其他学生四年的课程。这样的努力让雅丽能够空出更多的时间来做自己想做的事。
有了支教的想法后,雅丽开始在网上搜索有关支教的招募信息。雅丽有过给中学生补课的经历,但是对于给留守儿童上课,她还是第一次接触。申请支教需要通过视频面试,为了试讲内容更顺畅,雅丽对着手机自己拍摄,回放自己的讲课内容,寻找不足之处。最终经过“滇西北支教团”包括试讲、生活能力、支教动机等考察后,顺利成为其中一员。
图为:在丽江滇西北支教团办公室,雅丽与多位准备上山的支教老师。
2015年3月,在学校办理了休学手续后,雅丽前往丽江开始支教生活。在进山之前,雅丽曾担心自己在大山里吃不了苦,同时也对大山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和期待。
支教团的车经过崎岖的山路颠簸,5个小时后终于开进小凉山大坝完小。看到可爱孩子们,内心激动的雅丽忍不住上前与他们一起玩耍拥抱。支教负责人提醒雅丽,不要和孩子们过多地拥抱,因为山上的卫生和生活条件很差,孩子们身上会有跳蚤。她意识到这些孩子在生活方面的很多问题,需要支教老师来改变。
雅丽执教的年级是四年级。虽然在进山之前,支教团进行了半个月的培训,在教学教研方面,雅丽还是很紧张和忧虑:不知道孩子们能不能听得懂普通话,之前老师上课的风格是什么,课堂纪律会不会很乱?
“同学们,在家里有没有哥哥姐姐?其实虞老师就像你们的姐姐一样。”雅丽上课第一天就给孩子们这样说。当面对讲台下一双双充满期盼的眼睛时,她觉得不应该和孩子们有距离感。
和孩子们亲近了之后,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教学。数学课的一个单元是要做三角形的“高”,但是作业收上来后,雅丽发现很多人是空着的,她问为什么没有做,学生回答说:“老师,我们没有尺子”。这件事让雅丽非常心酸。周末,雅丽搭车从大山里来到了宁蒗县城,给同学们买了很多直尺和三角尺,分给了四五年级的学生们。
同时,她发现因为山里的条件有限,路途遥远需要住宿,低年级的孩子没有住校生活的能力,上学比较晚。有些学生十三岁才上四年级。“我自己十三岁的时候已经上初二,会连物理电路图了,但是这些孩子还在学习小学乘除法,还会犯很粗心的错误。”雅丽有点急切地说。
男老师们在刚修建好的橡胶操场上打篮球,雅丽陪同孩子们一起读书。
支教之前,雅丽以为这里的学校会很破旧,没想到小凉山的学校都有漂亮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教室里面也没有很破旧的桌椅。因为汶川地震之后,政府对旧校舍都进行了重建。男老师们在刚修建好的橡胶操场上打篮球,雅丽陪同孩子们一起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