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数亿元疫苗未冷藏流入18省”的新闻引爆了各大媒体。几天之后,一篇名为《疫苗之殇》的文章又点燃了社交网络。一时之间,各类文章、各种声音铺天盖地而来,这一波“疫苗风暴”几乎冲击到了每一个人。
很多声音告诉我们,要理性看待本次事件,不要造成不必要的恐慌。但是长达5年的时间内,价值5.7亿元的200万支疫苗失去监管,进入非法的贩运链,因为失去严格的冷藏保护而疑似“失效”,却是不争的事实。
据最新的调查,疫苗流入省份已经由18个扩大到了24个。在这样的风暴面前,我们震惊、愤怒、茫然,但是我觉得最深刻的感受,还是“困惑”二字: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疫苗,我们竟然对它如此地缺乏了解;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疫苗,竟然会遭受如此轻率的对待,轻易地逃脱了监管,被如此大规模地不法染指;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是否受到了伤害、又是被谁伤害?如果伤害真的发生了,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在这次的疫苗风暴面前,我想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就是本来我们生活当中的一些习以为常的、非常明晰的那一部分,忽然之间涌来了层层迷雾。
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都要打疫苗,它是如此的天经地义,简单明了,很少有人会在那一刻彷徨犹豫,疑窦重重。但是现在迷雾忽现,我们好像走进了陌生的丛林,到处是蛛网密布的小径。
作为记者的我们当然要打起理性的精神,试图从这一团乱麻中梳理出几条主要的路径——就像上文说的那样,带着几个主要的困惑去采访,以触碰到所谓的答案。但是说实话,每迈出一步,都会看到新的迷雾。疫苗事件有太多的层面,而科学的未知,制度的瓶颈,人性的困境又纵贯其中。所以最后我们想了又想,就把这期节目叫做“疫苗之惑”,困惑的“惑”。
而当我们暂时放下记者的眼光,以一个普通老百姓、普通家长的角度来切身感受这个事件的时候,又忽然发现:一个新的、更大的困惑产生了——那就是:为什么人们要面对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对于那些专家、执政者、执法者和监管者都无法明晰的问题,人们要自己去寻求答案?为什么人们一再陷入不安的迷雾,而只能自己去寻找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