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82|回复: 1

《弥陀要解》详释三不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11 12: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弥陀要解》详释三不退
新浪博客 二河古渡


WeChat Image_20180711091808.jpg


《弥陀要解》详释三不退

  古渡法师讲述

  《阿弥陀经》:“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中解释“阿鞞跋致”:

    “阿鞞跋致,此云不退。一位不退,入圣流,不堕凡地。二行不退,恒度生,不堕二乘地。三念不退,心心流入萨婆若海。若约此土藏初果,通见地,别初住,圆初信,名位不退。通菩萨,别十行,圆十信,名行不退。别初地,圆初住,名念不退。今净土五逆十恶十念成就带业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

  这里无功叟讲,净土法门的关要“一言以蔽之曰:在凡夫获不退而已矣。”“不退”的内容很深、很广,我们应该详细了解,而不是不了解其具体内容,只是囫囵吞枣地说:“反正就是凡夫不退嘛!”

  所谓“不退”,也就是《阿弥陀经》中讲“阿鞞跋致”。天台一般以三不退来解释“不退”:一是位不退,二是行不退,三是念不退。

    “一位不退,入圣流,不堕凡地。”位不退,就是入了圣流,成为大小乘的圣者,不会退回凡夫位。“圣流”就是要断惑证真,断见惑,没有断惑就不叫入圣流。一般来说,小乘断了见惑就证小乘初果;而大乘也有和小乘一样断见惑的菩萨位,在地前断见惑乃至思惑,这是按天台、华严教法的讲法。如果按藏传的体系,可能看不到这样的说法,但是你千万不要产生自己的分别念,以为这些是没有根据的。天台、华严的这些讲法都是有佛经经典出处的,并不是我们汉传佛教大德自己发明的。

  “二行不退,恒度生,不堕二乘地。”行不退,就是指不退菩提心,这样就不堕二乘。这里的“行”是指菩萨行。

  “三念不退,心心流入萨婆若海。”“念”就是心念,“萨婆若”就是一切智,“萨婆若海”即为一切智海,这是从大乘的佛的智慧上讲的。一般来说起码要登地,现量证得法界如来藏,才是“心心流入萨婆若海”心心念念与法界如来藏佛性相应。

  下面蕅益大师继续详细介绍三种不退。

  “若约此土藏初果,通见地,别初住,圆初信,名位不退。”“位不退”,按天台藏、通、别、圆四教来讲,藏教是小乘初果,断见惑,入 圣流;通教十地是一种特殊的讲法,在见地断见惑;别教是在初住;圆教是在初信。这都是断见惑,称为位不退。要注意,这里虽然藏、通、别、圆的教法有差别,所以所断的见惑也有差别,其境界还是不一样的,但是在断见惑这一点上都是一样的,所以都是位不退。

  “通菩萨,别十行,圆十信,名行不退。”“行不退”是从菩萨行上讲,藏教小乘不讲菩萨行,一般是按大乘的通、别、圆教来讲。通教菩萨地(声闻已办地、辟支佛地之后是菩萨地)、别教十行、圆教十信是“行不退”。

  “别初地,圆初住,名念不退。”“念不退”是别教初地,圆教初住。

  “今净土五逆十恶十念成就带业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要注意,这里蕅益大师讲,往生净土的所有往生者,“皆得三不退”。即使你往生前是一个五逆十恶的人,临终的时候十念成就,带业往生,往生之后品位是下下品,但是也能得到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

  继续看《弥陀要解》:

       “然据教道,若是凡夫,则非初果等。若是二乘,则非菩萨等。若是异生,则非同生性等。又念不退,非复异生。行不退,非仅见道。位不退,非是人民。躐等则成大妄。进步则舍故称。唯极乐同居,一切俱非,一切俱是。十方佛土无此名相,无此阶位,无此法门。非心性之极致,持名之奇勋,弥陀之大愿,何以有此。”

  如果根据教法的法道,特别是修道的位次。如果是凡夫,就没有得到初果,就没有到位不退。初果就不是凡夫,凡夫就不是初果。如果是二乘,那就不是菩萨,不是行不退。如果是异生性,就没有证得同生性。

  什么叫“同生性”呢?《弥陀要解便蒙钞》中有解释:

  “三贤位是异生性,谓观智不同故。若入圣位,观智皆同,故名同生性。”

  一般来说,如果是三贤位,那就是异生性,他的“观智不同”;到了登地圣者菩萨之后,就“观智皆同”,他的智慧、能观所观是相同的,就是同生性。这是什么意思呢?

  简单地讲,入圣位登地之后,入萨婆若海了,这时候入了无分别智慧,可以现量见法界,因为是现量见,所以就是观智相同,没有差别,叫同生性。

  如果没有登地,而是登地前的三贤位(十住、十行、十回向,资粮道)以及四加行,那就是异生性,你能缘的心和所缘的境是不相同的。这时还是一种比量,是分别念的境界,没有超越无明心识。所以“若是异生,则非同生性等”,如果是异生性,就没有念不退。

  “又念不退,非复异生。行不退,非仅见道。位不退,非是人民。”如果是念不退,那就是登地圣者,就不是异生。如果是行不退,那就不仅仅是见道。行不退是不退菩萨行,比见道还要高。如果是位不退,那就已经断见惑了,起码是小乘初果了,就不是凡夫人民了。三不退是不能有丝毫错乱的,在这上面不能马马虎虎、随随便便。

  “躐等则成大妄”,“躐(liè)等”:逾越等级,不按次序。如果乱套了,那就是大妄语。你明明是凡夫,那就不是初果,不是圣人,而你偏说“我证初果了,我是圣人”,不就是大妄语么?这是不能随便的。

  “进步则舍故称”,如果你从凡夫进步到初果圣人,位不退了,那就要舍去原来凡夫的称呼。这都是非常清楚,不能混乱的。

  “唯极乐同居,一切俱非,一切俱是。”但是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呢?是“一切俱非,一切俱是”。这两句有点不好理解。以凡夫为例来讲,极乐世界的人天凡夫,往生西方之后有可能还没有得到小乘初果位不退,还是一个人天凡夫。不只是往生之前是凡夫,往生之后,在西方净土他可能还是个凡夫,但是他其实是“一切俱非,一切俱是”。

  “一切俱非”,既非圣者,又非凡夫。因为他已经出轮回了,得到三不退了,所以说不是凡夫;但是他还没有断见惑,所以说也不是圣者。凡圣的差别就于是否断惑证真,现在你连一分见惑也没断,连小乘初果都不是,当然就不是圣者。往生西方之后很奇怪,你既不是凡夫,也不是圣者。

  “一切俱是”,既是凡夫,又是圣者。因为他还没有断见惑,不是初果,从这个角度上讲,可以说他是凡夫;但是他又已经圆证三不退了,从此永出生死、超越轮回了,这只有圣者才行,凡夫是不可能了生死出轮回的,所以说他又是圣者。也是凡夫,也是圣者。

  对于“一切俱非,一切俱是”,我们可以用四句话来总结:“既非凡夫,又非圣者;既是凡夫,又是圣者。”极乐世界的人天凡夫就是这样奇特。

  “十方佛土无此名相,无此阶位,无此法门。”“无此名相”,十方世界所有的佛土中都没有这样的佛法名相。凡夫就不是圣者,圣者就不是凡夫,通途教法都是这样讲的,任何宗派、任何经论里都没有这样的讲法。“无此阶位”,没有这样一个又是凡夫,又是圣者的修行阶位。“无此法门”,除了往生西方的净土法门,有这样殊胜的、奇特讲法的法门,你找不到第二个,所以净土称为奇特法门、特别法门。

  “非心性之极致,持名之奇勋,弥陀之大愿,何以有此。”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不可思议的情况呢?这是因为:“心性之极致”,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我们自己本具的心性,西方极乐世界也没有离开我们自心;“持名之奇勋”,这句名号就是佛究竟圆满的果觉,这里主要是按持名念佛讲的;“弥陀之大愿”,这也是阿弥陀佛因地中所发的大愿成就的。如果不是“心性之极致,持名之奇勋,弥陀之大愿”,怎么可能有这样奇特的讲法呢?

  以上是通过蕅益大师《弥陀要解》来了解净土的殊胜,来了解这里无功叟所讲的:“一言以蔽之曰:在凡夫获不退而已矣。”凡夫往生西方之后,都能获得不退转的利益,都是阿鞞跋致不退转菩萨。这也是为什么千经万论,乃至祖师大德,汉传、藏传各宗各派都要劝我们往生西方的原因。这确确实实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真正的本怀。但这个本怀“郁而未畅,晦而未明”,这是非常可惜的!

  (选自古渡法师《无功叟净土自信录序讲记》)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7-13 11: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

阿弥陀佛!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3 04:45 AM , Processed in 0.05136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