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44|回复: 2

[中华瑰宝] 弥足珍贵的“月氏”铭货泉铜母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30 06: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弥足珍贵的“月氏”铭货泉铜母范

小文来了  昨天

9261F0C5-E0AB-4A29-96FE-4921C97D1C3E.png
货泉铜母范正面
  

0F8C4912-C6AB-4EBA-9B4D-4A4F75EC3038.png
货泉铜母范背面

  
  (本文图片由崇信县博物馆提供)
  
  □ 崇信县博物馆馆长 陶荣
  
  <文物名称>
  
  “月氏”铭货泉铜母范
  
  ▲新莽时期(公元8年-公元23年)
  
  ▲崇信县黄寨镇马寨村
  
  范平面略呈方形,周有边框。范高0.64厘米、周长24.5厘米。范面中间有一凸起的圆形平顶、底部呈“×”字形状纽将范面分为两部分,共列钱4枚,左为钱背,右为钱面,钱面阳文篆书“货泉”二字。范面右侧上下右边各有三角形凹槽1个,左侧上下左边有三角形乳突与之对称。在铜母范背面铸有铭文“月氏”二字。这是新莽时期翻模铸钱用的母范。
  
  ▲文物重量:120克
  
  ▲文物质地:铜
  
  ▲文物级别:国家二级
  
  1982年10月16日,我与县文化馆摄影师马芳忠老师相约骑车去采风,快到午时,我们来到崇信县黄寨乡何湾村。与当地群众闲聊的时候,无意间得知村里的人在庙家山发现了一个铜盒子,在听完大致描述后,我们心里很好奇,这究竟是个什么宝贝?经过商议后决定前去一探究竟。当地群众把“宝贝”拿来之后,我们眼前一亮,这可不是寻常物。在普通人看来,应该并不清楚这是干什么的。我们仔仔细细研究查看了好几遍,几番思量后认为这件“宝贝”肯定不简单,猜测这可能是一件王莽时期的货泉铜母范,这应该是一件值得考证的文物。
  
  随后,我们详细地给村里的群众讲解了很多有关国家文物的政策,几番商议后,得到了群众的支持,他们决定将这件“宝贝”交还给国家。就这样,这件无意间发现的文物被崇信县博物馆收藏。经考证,这件宝贝是新莽时期的“月氏”铭货泉铜母范。1995年11月6日,经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鉴定,“月氏”铭货泉铜母范为国家二级文物。
  
  货泉铜母范比较多见,但有“月氏”二字铭文标识的货泉铜母范却很少见。“月氏”铭货泉铜母范作为崇信县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曾多次在外参展。这件文物对于崇信县博物馆,其历史和文化价值弥足珍贵。追溯这件文物背后的历史,我们不得不提及月氏。月氏,读曰肉支。月氏族是西北地区一个古老的民族。秦汉之际,游牧于敦煌、祁连之间。汉文帝前元三至四年(公元前177年-前176年)间,遭匈奴攻击,大部分月氏族人西迁今伊犁河流域及其迤西一带。西迁的月氏族人称为大月氏,没有西迁的进入南山(今祁连山),与羌族人杂居,称为小月氏。
  
  《后汉书·西羌传》: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征河西,击败匈奴军队。“取河西地,开湟中。于是月氏来降,与汉人错居。”月氏道也就是这个时候所设立,以安置归降的月氏族人。
  
  汉朝政府为月氏道颁发了铸有“月氏”标识的货泉铜母范,令其自主发行货泉钱币。到了东汉初期,爆发了历时半个多世纪的羌族起义,这场战争给西北地区的陇西、安定、北地等郡县的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灾难。在此期间,东汉政府曾先后两次下诏内迁郡县,以避羌人。安定郡由原二十一县降为八县,月氏道也就在两次迁徙中被缩减废弃。这件“月氏”铭货泉铜母范也就随着战乱流失到了民间。
  
  月氏道今在何地?《汉书·地理志》:“安定郡,武帝元鼎三年置。县二十一,有高平……月氏道。”《西北论衡·西北历代地方行政区划沿革略》载:“月氏道,汉置,故城当在甘肃平凉县附近(阙不可考)。”《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月氏道,汉置,后汉省,今阙,当在甘肃境。”据考证“月氏”为地名,即汉代的月氏道。道是汉代县一级的行政建制。《后汉书·百官志》说:“凡县蛮夷曰道。”即凡是少数民族聚居地而设为县的,名之曰道。
  
  1974年居延破城子出土的《驿置道里程简》记载:“长安至茂陵七十里,茂陵至茨置三十五里,茨置至好止七十五里,好止至义置七十五里,(此处缺四行),月氏至乌氏五十里,乌氏至泾阳五十里,泾阳至平林置六十里,平林置至高平八十里。”以此类推,月氏道即在今平凉市崆峒区东南白水一带。这件“月氏”铭货泉铜母范为考证月氏道的所在地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发表于 2018-6-30 10: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月氏,这里读 rùzhī 或 ròuzhī,亦称肉知。月氏国,据说在阿富汗一带,是大乘佛法重要的来源地。

这是百度上转载的:月氏的起源

关于月氏国的来源,中外史学家看法颇不一致。据中国学者王国维考证,月氏国即《逸周书·王会解》中的“禺氐”,《穆天子传》中的“禺知”或“禺氏”。欧洲学者也在西方古文献中搜求相当于月氏的记录,异说不下六、七种。关于月氏的族属,中国古籍如《魏略》称其为羌,《旧唐书》称其为戎。近百余年来,学术界更加异说纷纭:有藏族说、突厥说、印欧语系说、波斯说等。由于他们没有文字,而且月氏本身的记录亦不齐全,现时我们要了解他们,只能透过中国史书里的片面记录。而我们从中国史书里所知道的,月氏国是西北古代民族。亦称“月支”、“大月氏”。《史记·大宛传》载:"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月氏居于约当今甘肃省兰州以西直到敦煌的河西走廊一带。大约远在战国初期,月氏便在这一带过着游牧生活。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30 10: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月氏

前162年,大月氏再度被匈奴攻击。当时冒顿单于的儿子老上单于还把大月氏的国王杀掉,并把国王的首级割下带返匈奴,把他的头盖骨作杯来使用。月氏人深恨匈奴,但苦于没有支援力量。而败亡的大月氏唯一再往西迁,来到粟特。在这里,大月氏征服了大夏,并在当地立国。立国后,因着贸易中转而变得繁荣。

西元前138年,汉武帝听到月氏王被杀这个消息就立即传诣召募能出使月氏的人,因为出使月氏必须经过匈奴。张骞前来应募,他只带了一百多人向西而去。出了陇西,果遇匈奴骑兵,张骞一行人全被活捉带到了单于面前。单于得知张骞要出使月氏后恼怒地说:“月氏在我北边,你们汉朝想遣使从我头上过?我想出使越南,汉天子答应吗?”于是单于将张骞扣留在匈奴十年,逼他取妻生子,希望消磨他的意志,但张骞始终记得他的使命。

终于有一天张骞趁看守不严逃了出来,翻山越岭,向西走了几十天,来到了大宛,大宛国王听说了他的遭遇和中原的丰美富庶,非常高兴,很想和汉朝通好,就派向导把张骞领到康居,再转程到月氏。可是此时的月氏国已经新立了一位国王,使大夏国臣服他们,并得到一块水草肥美的土地安居乐业,已经不再有向匈奴报仇的心了。更何况他们觉得汉朝离他们太远,更难帮助他们。张骞在月氏停留了一年,始终不能圆满达成使命,只好回国。

在大月氏西迁至伊犁河流域以前,这里原久为塞种所居住。《汉书·张骞传》载:"月氏已为匈奴所破,西击塞王。塞王南走远徙,月氏居其他。"塞种即古伊朗碑铭及希腊古文献中所载Sacae(Saka)。月氏既击走塞种,塞种便向西南迁徙,跨过锡尔河,到达索格底亚那(Sogdiana)地方。

月氏西迁后,服属于匈奴的乌孙,在其王昆莫的统领下,"西攻破大月氏",迫使大月氏和塞种一样,离弃伊犁地区向西南迁徙,而乌孙便从此占领了伊犁河流域。有一部分未能西徙的月氏人,便和少数塞种人一样,仍留住原地,服属于乌孙。

大月氏向西南迁徙的道路与塞种大致相同,过大宛西,越锡尔河到达河中地区,"遂都妫水北,为王庭"。妫水即今阿姆河,古希腊称Oxus,伊朗语称Wakhsu,"妫水"即其译音。又经过约20年,大月氏越过阿姆河,"西击大夏而臣之",并以大夏的巴克特拉(Bactra,即监氏城或蓝氏城,今阿富汗Balkh北部之Bala-Hisar)为都城,使大夏成了属国。至张骞于公元前129~前128年第一次出使西域到达大月氏时,大月氏已占有匝拉夫善(Zarafshan,唐代称那密水)和妫水一带,臣服大夏而王其他,"控弦者可一、二十万","地肥饶"、"志安乐"、俨然已成为中亚一大强国。

至公元前1世纪,大月氏分为五翕侯(Yabghu)。据《汉书》记载,这五个翕侯分别为:休密翕侯,都和墨城;扉翕侯,都双扉城;贵霜翕侯,都护澡城;高附(《后汉书》作都密)翕侯,都高附城。对于上述各翕侯的治所及其统治地区,考之者甚多,除高附似无疑为今阿富汗首都喀布外,其余皆无法确证。公元1世纪中,五翕侯中的贵霜翕侯,兼并了其他四翕侯,国势渐强。从此西方历史上便称之为贵霜王朝(Kushana),中国文献中一般仍称之为大月氏。因此,有的学者称之为贵霜。然而,五翕侯与大月氏族属是否完全相同,学术界还有争论。以斯特拉博《地理学》为主的希腊古文献记载,灭亡大夏的主要是吐火罗人(Tocharoi);因此西方文献自4世纪始称贵霜治下的大夏故地为吐火罗(Tocharestan)。

月氏人在河西及迁居伊犁河流域时,都以游牧为主,自南下大夏后,大部分逐渐定居和从事农业,并有比较发达的水利灌溉系统。大月氏王国城市和商业也很繁荣。特别是由于丝绸之路在西域的南北两道,越过葱岭均进入大月氏境内,因此,大月氏曾是古代沟通欧亚经济文化联系的咽喉要道和中转站,对中西经济文化交流起过重要的中介作用。大月氏相传是把佛教带入中国的民族。当时是西元前2年,有大月氏国王的使者伊存,把“浮屠教”等口述经典传入。不过,亦有人指这种说法比较草率。



小月氏

另一部份月氏人则往东南迁至今日中国甘肃及青海一带,称为小月氏。由于当时的甘肃和青海为匈奴所管治,这一班居住在匈奴人中间的月氏人,渐渐地与匈奴本族融入,被称为匈奴别部卢水胡。其中沮渠家族推后凉汉官段业为主,在现甘肃地区建立北凉。后沮渠蒙逊杀段业,自立为北凉主。后被鲜卑人拓跋氏北魏所灭。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18 12:28 AM , Processed in 0.05038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