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力推一部本尼演技炸裂的神剧:《梅尔罗斯》。
故事以男主角梅尔罗斯的生活为中心,讲述他有一个扭曲不健康的童年,虐待人的父亲,过度纵容父亲的母亲,长大后他成为贵族生活中的花花公子,沉浸在萎靡的物质生活中,酗酒与滥用药物的问题缠身,最后步入婚姻、家庭慢慢恢复的心路历程。剧集改编自英国作家Edward St.Aubyn 创作的系列半自传体小说,通过一集一本小说的方式改编,故事时代背景从1960年的南法、1980年代的纽约,横跨到2000年初期的英国。
梅尔罗斯 Melrose 
故事开篇,梅尔罗斯接到朋友的电话,朋友告知他的父亲死了。电话挂断,他却笑了。短短几分钟,我们就能get到梅尔罗斯是一个重度瘾君子,且他与父亲的关系及其糟糕。他毒瘾到底有多深,从他癫狂的发作中就可以看出,每天的生活不是在吸毒就是在找毒品的路上。和父亲的关系有多糟糕,当女友询问死因时,他说:“我忘了问,我当时被喜悦冲昏了头,不,我是说被悲伤冲昏了头。”

对于父亲的死,梅尔罗斯开心到飞起来。这个一直以来的阴影,消失了。当他看到父亲的遗体是,眼神中还是有些许不舍,他在憎恨与不舍的情绪里挣扎。
那么吸毒和父子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关联吗?第一集以意识流的呈现方式,告诉我们了大量信息。梅尔罗斯之所以成为瘾君子是选择逃避,逃避父亲给他留下的阴影。
此时他要飞往另一个城市认领父亲的骨灰,出发前他想,人生终于可以重新开始了,而开始的第一步就是戒毒。然而并非他想的那样简单,下了飞机刚坐上出租车毒瘾就发作了。于是从混迹街头的小流氓手里购买不知道什么来路的货品,还差点被人捅死。


然而当他一个人独自面对父亲的骨灰盒是,他崩溃了,疯狂地想要毁掉他。他抱着父亲的骨灰盒到处扔到处砸,可是,就是扔不掉,砸不烂。绝望中一度使癫狂中的梅尔罗斯想要跳窗自杀。父亲对他的影响并没有因身体的消亡而结束。正如被带错了房间时他对工作人员说的那样:“讽刺的是我爸的遗体很难找,而我身上却处处有他的影子。”

梅尔罗斯之所以会变成这样,全是因为他对父亲的憎恨转移到了寻欢作乐上。他恨父亲恨到什么地步呢?恨到只要父亲旧友提到父亲的名字,他就会抑制不住地呕吐;恨到在面向父亲遗体的时候,他不觉得难过反而觉得如愿以偿;恨到在酒店里疯狂地扔砸踢骨灰盒;恨到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回忆起童年很多父亲对待他的不好的事情。
剧情至第四集,大概的脉络已经铺展开来。从第一集意识流的呈现,到第三集主角亲口口述部分事实,我们从Patrick人生的几个片段窥视到不幸的童年究竟能给人造成多深的影响。第四集表面上讲的是男主角的失控,实则在讲原生家庭使人重复过去的悲剧。

畸形的家庭里催生出了畸形的孩子,但梅尔罗斯本可以做一个正常长大的人,拥有不那么恶劣的童年。有关梅尔罗斯和父亲之间,只有一场戏,就是两颗无花果引发的灾难。梅尔罗斯7岁的时候,已经有了反抗父亲的意识,对于不公平的待遇会问出:“我做错了什么”这样的话。他渴望与父亲亲近,但更多的是害怕,在母亲不在家的午后,他在庭院里发小脾气,踩烂了两颗无花果。目睹了全过程的父亲决定掐死这反抗的火焰,于是将7岁的梅尔罗斯唤到卧室里,让他脱下裤子,然后关上了门。沉默的背后面试无限的恐惧和压抑。重点是,父亲性侵他不是出于某种生理需求,而是来自压迫和绝对权力,他要让儿子绝对地服从自己。

然而比起父亲的恶,母亲的自私更让他赶到绝望。梅的母亲拥有大量的遗产,却在丈夫常年的语言暴力和心理欺压的状态下,变成了一个在酒精中麻痹自我、且不敢做出任何违抗丈夫言行的中年妇女。小梅尔罗斯尝试过将下午的事情告诉母亲,沉溺在酒精中的母亲似乎觉察到了异常。她想要了解真相,但又害怕了解真相。她用自己的钱,支持着某个救援儿童的基金,但现在自己的儿子在眼皮底下收到侵犯,她却选择性看不见。她害怕,她不相信自己,甚至有一丝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她不断地劝服自己,逃离这里是不可能的。
来家中做客的安娜阿姨,是唯一反抗过梅尔罗斯父亲大卫的人,她曾许诺一定会帮梅尔罗斯找到母亲,让他说出想说的话,一定不会食言。但她还是没有做到,没有回到小梅尔罗斯的身边。

在梅尔罗斯成长的过程中,身边的大人无一例外抛弃了他,玩弄着他,侮辱着他,辜负着他,摧毁着他。于是他拼死挣扎地想要逃离,进行自我救赎。
剧中还有一条伏线,是讲述配角布里奇特的生活,进一步辅助证明了全剧逃离刻板虚伪的上流生活,实现自我救赎的主旨。剧中的布里奇特一直试图趋炎附势,攀上名流,过上优越的生活,剧中邀请公主的宴会,也由她一手主办。甚至不惜赶走自己的母亲,以免她在宴会中给自己丢人。当她身处豪宅时,家中摆设同样如油画一般奢华。
然而,在经历了丈夫婚外情,甚至因为男性继承人而试图离婚后,她终于打破了虚荣的面具,果断地离开了还在犹豫不决的丈夫。离开时布里奇特开的车显得有些脏乱、狭小陈旧,却以鲜明的红色点缀,标志着女主逃离生活的野心。

而男主此时也“渐入佳境“,步入婚姻和家庭,试图让自己开始全新的生活。其实在第四集里面,我最关注的是梅尔罗斯的妻子。已经结婚了的梅尔罗斯跟家人一起到他曾经一直想要逃离的宅子度假,而前女友也被一同邀请了过来度假,甚至两人的感情好过和妻子之间的感情。结果他真的忍不住,去了前女友的房间,就在进门之时被儿子看到了。当然,妻子随后也知道了,但是妻子的做法不是独自忍受,而是跟他坦诚布公,并且以为了不让孩子受影响为由,带着孩子离开。相比第二集中,梅尔罗斯母亲和吃无花果的女人受着来自男人的痛苦,离不开男人,离不开这痛苦的来源以至于最后无比落魄,梅尔罗斯的妻子作为其母亲的相反面出现。
而梅尔罗斯自己也是希望自己能够重新生活,让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下意识地与孩子保持距离,然而他还是失败了。现在他的儿子亦和他当初一样异常敏感、郁郁寡欢。如果成年后梅尔罗斯用酗酒吸毒麻痹自己,不被压倒,因为他还有退路,他还可以孤身一人,他还能死乞白赖的活着。而当他决定成家时,便是破釜沉舟之际,直面家庭之时,也是直面噩梦。原生家庭的阴影只会让人重复痛苦的过去。

当他回到庄园,试图和母亲和解时,晚年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母亲选择捐赠房子完成自我救赎,没有用遗产帮助梅尔罗斯过更好的生活,反而让梅可能破产。甚至在前脚做出不给梅任何好处时,后脚就要求梅帮助自己结束痛苦,杀了自己。面对自私的母亲,梅在此陷入深渊,他对玛丽安说自己在坠落。

我们到底该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阴影,实现自我救赎呢?剧中的维克托曾说:“人终究得反抗残暴,哪怕只是拒绝参与其中。”这是中庸者的态度,而我比较喜欢尼采的 那句:杀不死我的,都会使我更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