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强调自己修行和老师带领的重要性,如何看待佛教的仪式?
杰尊玛丹津.葩默 中国噶举中心 4月5日
问:如何在承诺的修法和禅坐之间取得平衡?是不是应该和静坐的时间一样长?
答:嗯,我想这是将承诺保持简单的最好理由之一,因为它让我们有时间静坐。在进行仪轨之前静坐一段时间是很好的,让心平静下来,产生一些利于修法的空间,然后才开始正式进行仪轨,当你最后观想时,将心尽量保持在这种深入的禅坐状态中愈久愈好。这样,我们便将两者合一了。
问:您早先提到有关“内在向导”之类的东西,能不能再解释一下?
答:心性就是我们的佛性,是我们本有的智慧和慈悲,它永远都在那里,但仿佛被冷冻了,埋藏在我们广大如山的迷惑中,但它的确是在的,我们必须学习如何发现它。如果你把它当成一种丰沛的地下水,它的表面虽然看起来像是沙漠-----如同我们缺乏智慧和慈悲般的干枯,但如果开始向下挖掘,隔了一会儿,地面就会开始有点潮湿,可以感觉到湿度,会发现自己开始接触到更深的层次;我们愈挖愈深,直到最后,接触到天生智慧的泉源,那就是我们本有的慈悲和觉性。但是,即使还没有完全接触到它,还是可以和它亲近,这个内在上师才是我们真正的上师。所有真正的外在上师,只是在试着带领我们走向这个真正的内在上师。
内在向导一直都在我们心中,它是我们的真面目,我们的真正本性,广大又无所不知,只是我们迷惑的云层把它遮住了,它是不假外求的。不过,可以想成有外在的加持力进入来开启我们,事实上是我们自己无明的云层消散了。深邃的蓝天永远存在,不必去取得什么东西,或是靠别人给什么东西,我们只要揭示自己原本的富足。
当心平静、集中,迷惑稍微减少时,有一种空间和寂静生起,让我们的内在智慧显露出来,这时候我们觉悟了。这是非常深奥的层次,甚至不是言语所能形容的,由于这种不朽的了悟,我们随时都会知道什么是适当的,什么是该做的。它和理解力无关,和分析无关,它只是当下的一种了知,来自我们内在非常深奥的源头;它永远都在那里,只是平时和我们断绝了,它是我们的真面目。所以,我们所谈的是这种真正的修行,带领我们回到自己的根本智慧。
问:“外在上师”是不是一个和“内在向导”不同的个体?
答:一位真正的外在向导,能够带领我们回到自己的原始本性。所以我在前面说过,一位真正的上师,能够点燃开悟的火花。另一种说法是,他们好像突然使内心打开,一剎那间,我们瞥见不可思议的广大意识-----也就是无分别心,这才是真正的向导。因为这种智慧、洞见,完全自发却又完全恰如其分,它是清明和洞见的本质、智慧的本质、了知事物真相的本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忽然体验且意识到非常清明的感觉,虽然我们并不知道它从何而来,因而称之为直觉。
问:这是不是所谓“刹那的观慧”?
答:完全正确,灵光一现。
问:一种来自巨大光源的闪光。
答:完全正确。
问:但它不稳定。
答:是的,它不稳定。
问:我们寻求的是不是一种稳定性?
答:完全正确!就是和我们自己的智慧心完全合一。它始于获得些许灵光闪现,然后,闪光逐渐延长、重复。这是一种解释的方法。
问:您强调自己修行和老师带领的重要性,但佛教仪式对我们的成长有多重要?或者用另一种说法,如果我们发现这些仪式对自己并没有真正的帮助,这对我们的成长有多大障碍?
答:我想,每个人都不同,有些人在宗教仪式上得到帮助,这些仪式如果有效果,它绝对不是空洞的,所以我们必须了解自己在做什么。藏传佛教的仪式中,一直有一种把心完全吞没的观想,还有念诵和结手印,依照这些方法,我们的身、语、意合一;如果了解这些方法而且非常专注地修行,就能够带来极大的帮助。但其他人可能觉得这是一种分心,或没有特别的帮助,所以不做这些仪式当然也是合理的,还可以做其他形式的修行。我认识完全不做任何仪式的喇嘛,他们只做大圆满禅修等;我也认识一些伟大的大圆满上师,他们做许多的仪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