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 2018.05.04
为儿时梦想小伙专职复原古代铠甲 作品曾在多家博物馆展出
许多人儿时都曾痴迷于古代战士所穿戴的铠甲,但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铠甲似乎在生活中彻底隐去。由于常诚的痴迷,古老的铠甲重新在当代复活。在他的巧手下,祖先穿戴铠甲戎装的雄姿重新展现在当代人眼前,也让华夏先人的尚武灵魂在当代有了具象的承载。
每天清晨,常诚都会坐在位于南京城区的工作室内,开始自己一天的工作。85后的他,如今经营着一家名为“天赋”的手工艺工作室,从事着铠甲、革带等传统军戎服饰的复原制作工作,至今已有七八年了。(摄影/江川 马义超 视频/郭伟 江川 文字/陶禹歌 中国人的一天南京视觉创意中心 腾讯图片&龙虎网 联合出品)
常诚所复原的铠甲、革带等传统器物,都是通过繁多而精巧的工具一点点手工制作的。在这之前,像许多都市白领一样,摆放在常诚办公桌前的都是寻常的电脑键盘、办公纸张。常诚在大学期间学习的是艺术与设计专业,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大型广告公司工作,都是每天朝九晚五地机械性劳作,常诚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道路。最终,因为儿时的一个梦想,常诚辞去了广告公司的工作,专职做起了铠甲复原。
常诚所说的儿时的梦想,萌发于他小时候一次看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经历。常诚告诉记者,当整齐雄壮的兵马俑阵列骤然出现在自己眼前时,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震撼。尤其是兵马俑身上所穿着的铠甲,更给常诚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因而秦代的甲胄,也成为常诚日后进行铠甲复原的起点。
常诚决心为了儿时梦想而投身于甲胄复原的时候,中国的汉服复兴运动正方兴未艾。在这一背景下,常诚有缘结识了众多与他年纪相仿、怀抱着恢复中国传统民族服饰理想的年轻人,这更加坚定了常诚投身于古代军戎服饰复原制作的决心。
虽然铠甲是常诚“天赋工作室”的重头作品,但他向记者强调,军戎服饰属于中国古代服饰史的一个大类,不仅仅只有铠甲这一件事物,革带、剑带以及古代将士所用的其它服饰和物品,都属于军戎服饰的范畴。无论制作什么器物,常诚都会秉承着“工匠精神”,用极度精细的手法和态度,将其做到极致。
相较于寻常的汉服,铠甲因为成本高、工艺复杂、形制样式资料遗存较少、考据不易等问题,在当下还属于一个冷门行业。而在欧洲日本等地区,由于古代军事贵族遗风浓厚,这些地方在遗留有大量古代铠甲的同时,铠甲的复原在社会上也有着一定的接受度。不过,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寻华夏人古时的尚武精神,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了解接受铠甲复原这一古老的新鲜事物。
拍摄当天,正好有一位准备订做甲胄的顾客上门来量尺寸。像定制普通服装一样,有顾客需要订做甲胄的时候,常诚会为其进行量身定做。常诚工作室的存在,让人们能够有机会去拥有一套真正的铠甲,圆一个缥缈的古战士之梦。
除了手工制作外,常诚还会花大量时间泡在电脑、书籍中,进行各种各样考据研究工作。常诚回忆刚刚从事这一行业时,就阅读了大量的专业书籍和学术报告,并把各大博物馆都给跑了个遍。在他看来,对于甲胄的复原来说,“严谨”永远是第一要务。直到现在,常诚还会时不时地与相关文博领域的友人们交流讨论。
常诚日常工作的重头戏,就是为铠甲串甲片。他复原制作的铠甲,以中国古代最常用铠甲种类之一的札甲为最多。这种铠甲通过线绳将一个个精细的甲片串联在一起。常诚介绍,一幅较精细的完整的铠甲,需要一千五百多片甲片才能串起,而串好一幅完整的铠甲,则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常诚告诉记者,串甲片的工作,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精细活。一旦有一个甲片的绳子不小心穿错了,整条甲片往往都需要拆解后重新串编。不过,长年累月地从事这一工艺,常诚熟能生巧,如今穿起铠甲片来已经是得心应手,有时甚至可以在看着屏幕查阅东西的同时,顺手将甲片完美准确地编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