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11|回复: 3

【法语清凉】透过四念处,放弃攀缘,放弃主宰,断除生死业力的相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25 11: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牛Steve 于 2018-10-16 10:22 PM 编辑

【法语清凉】透过四念处,放弃攀缘,放弃主宰,断除生死业力的相续!

2018-04-26 净界法师

WeChat Image_20180426121343.jpg





前面的观察我们的身受心法,是个别个别的,以下是一个总相。就是当我们观察身体时,它是不净、苦、无常、无我,乃至于受心法都是不净、苦、无常、无我。


我们看《阿含经》或者看现在南传比丘的修行,其实它的重点更多还是在总相念,别相念只是一个前方便。就是你在没有熟悉这个总相念之前,先有一个基本的功夫。真正在操作时,它是用总相念来操作的。


比方说,我们对于三界的爱取跟三界的主宰,比较偏重在色身这块。每一个人的烦恼各式各样,他爱取的活动跟主宰的活动范围——他不管别人怎么样——他对自己的色身、对他人的色身这块特别重视,就必须集中在这一块观身。


在目前的南传佛教是怎么观呢?它也是从无常下手。它观察你的色身,譬如说你坐着,坐几分钟以后,你的手要动一动,你的头部要动一动,然后你的脚也要动一动,你自然想动。为什么?可见你的身体有一种力量在逼迫你。如果没有力量逼迫你,你怎么会想动呢?如果你的身体是如此的寂静安稳,谁会想动?我们要不动,是要刻意让它不动才行。


也就是说,自然的状态,你不管站着,不管坐着,你有一种过一段时间想要动的这种倾向,所以无常故苦。你身体会想动,表示你的身体受了某一种力量的支配跟逼迫,这个很合理。因为如果身体很寂静安稳,没有人会想动的。


苦即无我。既然你的身体受到逼迫,表示你不能主宰你的身体。如果你能够主宰你的身体,你怎么可能让你自己有这种痛苦呢?肯定除了你自己的思想妄想以外,有一种业力在主导你,而这个业力是不归你控制的。


所以,我们可以从身体的变化活动,认清楚色身是逼迫不安的。从逼迫不安,结论:我们没有主宰性,所以无我。无我就趋向空性。所以这个身体不值得你攀缘好乐。因为第一个,你控制不了它;第二个,它本身的本质就是痛苦的,你改变不了事实。


本质是痛苦,为什么我这色身有时候也会享受到快乐呢?


佛陀讲一个譬喻。佛陀在《阿含经》上说,一个人的身体长了一个脓疮,这个疮如果你用火去烫它,它是很痛的,就表示这个人的色身,罪业起现行时,老病死;你如果用冰块去敷这个疮,你暂时会有快乐的感受,但是你用冰去敷这个疮时,这种暂时的快乐它是一时的假相,因为你的本质还是疮,这样懂吗?


就是说,欸,佛陀说色身是痛苦,但是有时候我透过种种的活动造作,我的色身有时候给我快乐啊!那是这个疮暂时把痛苦停止了,因为你的善业力量,在疮的基础之下出现一种快乐的感受。就像西藏的上师说的,这个疮你去挠它的痒,挠痒时有一种快乐的感受,但是你没有疮的时候更好,是吧?


所以,首先我们要知道,佛陀说观身是苦,就是说身体的痛苦,它的本质是痛苦,这是不能改变的。你只有放弃色身,才能改变这个事实。你在色身里面活动,所有的快乐都是暂时的假相。按照佛陀的意思是这样讲,因为它的本质是痛苦的。就是说,当你的身上长上疮了以后,这个疮就是一个事实。


这个就是总相念。


当然,你说:“欸,我年纪大了,我对色身已经不执着,我就一天到晚打妄想。”欸,你就观心。观心也是一样,先从无常,无常故苦,就是说你这个心从白天到晚上,它不是一条线,它是变来变去的。你接触到欢喜的人,你就开始快乐;你接触不欢喜的人,你就开始痛苦。所以,你从这种情绪的变化,知道你的心是不安稳的,你心中没有安全感——弟子心不安,无常故苦。所以结论:你也是没办法控制你的心。


“苦即无我,无我故空”,所以它这个操作就是说,真正的四念处的操作都是总相念,你这样慢慢地观察以后,自然对身心世界那种攀缘的爱取慢慢地就淡化了。


为什么我们今天无始劫养成的习气,可以慢慢地在几年当中产生淡化呢?理由很简单,因为佛陀说我们的身心世界是不净、苦、无常、无我,这是个事实;而我们自己认为身心世界是快乐的,是常乐我净,这是一种错误的假相。


就是说,我们一路以来活在错误的判断,即便你这种错误的判断经过了几百万劫,但是当你认清事实的时候,你不需要那么多的时间,因为事实就是事实,所以你了解事实的时间可以很短,因为佛陀说这个是一个真相。


佛法在调伏烦恼不是说用压抑,不是,欸,我起烦恼了,我起贪念了,用佛号去压它,不可以!这样你并没有解决问题,佛法意思就是说你要找到病根。就是说,他为什么会去攀缘?他为什么想要去主宰人生?他打那么多妄想,他这就是有病根哪。因为他有爱取有主宰,他对人生产生错误的判断,他以为人生是可以追求的,是可以主宰的。


所以,我们透过四念处观,看到人生的真相,自然地会放弃攀缘,放弃主宰,而把烦恼淡化。而烦恼的淡化,就表示你背后的生死业力也慢慢在沉淀当中,它是有关的,因为十二因缘的爱取被你破坏了,所以十二因缘转不下去,这个生死流就转不下去了。


所以我们讲,带业往生就是这样来的,业力在你一念心中,你要攀缘它,你就是生死业障凡夫;你要放下它,你就是一个净土的功德庄严,就在一念之间而已,就是看你是颠倒还是觉悟。



回向偈

愿生西方净土中  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回入娑婆度有情

净土教观学苑
官方网址:
http://www.masterchingche.org/master/index_main.php
信箱:info@masterchingche.org
博客网址:
http://blog.sina.com.cn/purelandinfo
微信平台:
(一) jtjgxy 昵称:净土教观学苑
(二) sjxjfs 昵称:净界法师
【土豆网1】
http://id.tudou.com/purelandinfo
【土豆网2】
http://id.tudou.com/i/id_740436525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净土教观学苑




 楼主| 发表于 2018-4-28 11: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台宗的智者大师把佛法的内容分成、通、别、圆四教:

(一)藏教:这是小乘教,小乘教为何说是藏教?《法华经》说小乘教是三藏教,经、律、论三藏的法义区分明显,不像大乘佛法的戒律中有教理,教理中也有戒律,所以三藏教是根据《法华经》而安立,它属于小乘声闻法。

(二)通教:通教的义理类属于中观的学者,中观为何说是“通”呢?智者大师说,“通”是指通前通后,通前藏教,通后别圆。佛法不论修大乘或小乘,内心皆以空为基础,“三乘共坐解脱床”,所以空义的教理是大、小乘皆要学习的,故称为“通”。

(三)别教:别教是类似唯识学者,以阿赖耶识的受熏,界定整个染净因果。阿赖耶识的缘起思想,为何称为“别”呢?“别”是指别前别后,别前藏教,别后通圆,它是发明诸法的差别,故称为别。

(四)圆教:智者大师认为《法华经》、《涅槃经》及天台宗的思想,皆属于圆教,因为它可以把前面藏、通、别的种种差别相,会归到现前一念心性,融通了理性的空义与种种事相的修持,故称为“圆”,圆是指圆融无碍。以上的通教、别教、圆教是大乘的三系,藏教是小乘的教法。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29 12: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贴是从 【法语清凉】我们要培养的是一种坚定的、不可破坏的、禁得起考验的出离心  引申出来的。大乘佛教的基本原理用教小乘佛教一样讲得通,这在大航法师的佛法讲座视频里引述的太多。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29 12: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牛Steve 于 2018-10-16 10:23 PM 编辑

曾经转载的大寂法师讲述四念处:

《 佛陀的启示 》---- 法念处

《 佛陀的启示 》---- 心念处

《 佛陀的启示 》---- 受念处

《 佛陀的启示 》---- 身念处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18 12:30 AM , Processed in 0.04323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