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9|回复: 0

[中华瑰宝] 圆明园两件御笔文物回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26 01: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圆明园两件御笔文物回家 

2018-04-23 小文来了

昨日,民盟中央与圆明园管理处正式签署文物捐赠协议,两件圆明园流散文物——乾隆御笔“熙春洞”石匾额和“如园十景”之一的嘉庆御笔“称松岩”诗刻石从民盟中央机关翠园启程“回家”。



嘉庆御笔“称松岩”诗刻石


据介绍,乾隆御笔“熙春洞”石匾曾安放在泽兰堂翠交轩前的石室洞门上。泽兰堂位于长春园西洋楼远瀛观、大水法南的山坡上,清帝在这里可居高观览西洋楼景观。这里假山叠石颇佳,至今泽兰堂南部遗址残存的叠石仍很壮观。


“嘉庆御制‘称松岩’诗刻石曾安放在如园,是‘如园十景’之一,也是现存不多的嘉庆御笔诗文刻石。”市文物局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研究员吴梦麟说,如园是长春园中一处江南园林风格的园中园,园内曾有嘉庆御笔字“转翠桥”和“平安径”石碑及“称松岩”“镜香池”“披青磴”等刻石。除此次回归的“称松岩”及2017年如园考古出土的“披青蹬”“镜香池”,其它石碑和刻石今已不存在。



两件流散石刻文物现位于民盟中央机关所在地翠园。翠园原为东城区翠花胡同内太平胡同一号古宅。始建于明代,清代曾为王府。1949年3月5日,民盟中央机关从香港迁至于此。


圆明园根据流散文物数据库的线索,经过多次协商、接洽,最终与民盟中央达成一致,促成了此次流散文物的回归。圆明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回归的两块石刻将由专家进行科学修复,修复完成后加装保护罩,在圆明园天心水面流散文物展区进行展览,供游客参观。


谐奇趣北侧的喷泉池也曾流散于翠园。民盟中央于1985年将其捐赠给圆明园管理处,1987年在原址复位。由于体积较大,当时采取割裂成块的方式才运回圆明园,如今在喷泉池上仍可看见当年的切割痕迹。


近年来,流散文物的回归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据了解,在中央、市、区各级文物部门及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圆明园至今已征集回归40余件流散文物。(北京日报 王谌 摄影吴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4 08:52 PM , Processed in 0.04991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