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说有一个女子,既包容又独立;既能关怀女人,又能征服男人。 既掌握得了手下的笔和自己的人生,还敢于在中国影视界里与李翰祥、张艾嘉、李安、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分半壁江山。 这个女子,不是其他人,便是严歌苓了。   
但她一个弱女子,是如何做到这十项全能的呢? 这得从严歌苓的家庭说起。 严歌苓自小出生在一个文艺世家,她的祖父严恩春是翻译家,翻译过文学名著《德伯家的苔丝》;父亲萧马,是作家和编剧,写过长篇小说和剧本。
继母俞平,是电影演员,她演过《小二黑结婚》,还出演过萧马编剧的《巨澜》和严歌苓22岁时编剧的《心弦》。 文艺世家的氛围让严歌苓耳濡目染。   
△严歌苓与父亲萧马
严歌苓的妈妈更是从小就给严歌苓朗读莎士比亚的台词,父亲则把满书房的书都交给她,任她随意看。  △严歌苓与母亲
她说:“我从母亲那里继承了认真,从父亲那里继承了才华。” 父亲萧马对严歌苓的影响尤其大大,他教她写小说要注重故事性和电影意识。 正是得益于父亲的教导,严歌苓的小说以强烈的故事性和画面感取胜。 不同于以往的大部分书斋作家,她的故事不是来自于脑海中的幻想,而是真真实实经历出来的。 
△少女时期的严歌苓
严歌苓有着比其他作家更丰富的人生阅历,更令人惊叹的是她将这些瞬间都巧妙地捕捉到了。 她12岁进入文工团,15岁在成都部队文工团跳舞。 在这里,她爱上了一位30岁的军官,没想到却遭到了对方的背叛。 那时,她每天都要制造一场“偶遇”,见到他,不说话,只摸摸军装上的第二个纽扣,这是他们之间的暗语,意思是:我把情书放好了,你快去拿吧。 可是,面对当时严格的军纪,年轻的军官不但检举了女孩,还把责任都推到了女孩的身上。 
于是,这场连手都没牵过的单纯爱恋,却成了众口铄金的罪名。 严歌苓被惩罚一遍遍写检查,一遍遍当众检讨,连续三年都不能跳舞,这让她甚至想到过自杀。 后来,这段经历被她写进了小说《灰舞鞋》,还被拍进电影《芳华》之中。   

△《芳华》一书的封面剪影就是严歌苓自己
1979年,她作为战地记者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 13年的军旅生活让她写出了长篇小说《雌性的草地》、《草鞋权贵》,中篇小说《天浴》、《倒淌河》等。 

△电影《天浴》,当年年仅17岁的李小璐,凭借《天浴》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女主角。(1998)
1990年,她离开部队,前往美国留学。 她当时住的是一个叫做“波希米亚”楼的地下室。半工半读的留学生活并不轻松,除了给有钱人家照顾孩子,她还要到餐厅做服务生。 但就是这样的生活,让她写出了打工题材的《少女小渔》、《女房东》、《大陆妹》;校园题材的《学校中的故事》、《抢劫犯查理和我》。   
△刘若英主演电影《少女小渔》。1995年,刘若英凭借《少女小渔》获得第3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提名
后来,她和美国外交官劳伦斯结了婚,随丈夫一同驻守非洲。 在这期间,她坚持着写作,也与影视界频频合作。 但她和劳伦斯的婚姻却不断遭到FBI干涉,这段荒谬的经历被她写进长篇小说《无出路咖啡馆》之中。 
△严歌苓与丈夫劳伦斯
严歌苓是生活中的观察者,她以一双敏锐的眼睛记录着她周围的世界。 她不曾放过任何细小的体验,就连失眠的痛苦经历都被她写进了《失眠人的艳遇》里。 严歌苓说,“有些故事是命中注定要写的,比如梳理个人史的《人寰》,回溯家族史的《陆犯焉识》,为父母爱情作传的《一个女人的史诗》”。   
对于写作,严歌苓有一种不吐不快的使命感。她的作品是从她的血肉之中长出来的,没有言过饰非,有的是切肤之感。 严歌苓所有的作品中,都少不了她本人的影子。 她以自己的一生为起点,从一个女性的视角出发,忠实地记录下了时代的片段,这是她走入中国影视圈的资本。   
无论是陈冲导演的《天浴》,张艾嘉导演的《少女小渔》,张艺谋改编的《金陵十三钗》、《归来》,还是陈凯歌请严歌苓编剧的《梅兰芳》;或者是冯小刚向严歌苓约稿的《芳华》原著《你触碰了我》。
这些作品都受到了业内外的关注与认可,严歌苓本人也成为了中国当代电影避不开的一位重要人物。 无法想象,中国当代电影没有了严歌苓会是什么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