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8-3-24 05:04 PM 编辑
腾讯网 2018.03.25
“岳飞”后人深山里做彩塑 因贫穷出生时险被淹死
岳丙寅梦想着能在自家的老宅子办一个彩塑绘画培训班,让自己的手艺能很好地传承下去。
在山西省长治市东庄村及其方圆几十公里,一提起岳丙寅的大名,没有人不知道。不仅因为他是岳飞三十二代后裔世孙,还因他从小酷爱泥塑彩画艺术,加上热心乡村文化,作品遍布上党地区。三十多年来,他已制作高度在2米以上彩塑像1000多余尊。(摄影/山西视觉志 南志平)
这片黄土地远处是岳丙寅出生的地方东庄村。家里兄妹六个,他排行老六。生他时,母亲怕养不活他,想要将他放水盆里淹死,父亲不忍于是将他送给堂弟收养。由于养父体弱多病,家境也不富裕,为了生计,他小学毕业后就归田侍农。不久后外出打工,先后当过渔民、瓦工、木工、油工,还唱过戏。这些经历为他以后的创作奠定了丰富的生活基础。
16岁时他结束了打工生涯,师从同村的长辈岳平新学习泥塑彩画。随着改革开放,彩塑需求量不断增加,他开始独立制作雕塑作品。他不断探索和学习其它流派的技法和特点,如今技艺也已炉火纯青。师傅岳平新今年88岁了,岳丙寅经常过来看他。
岳丙寅的床头案上时常放着没有完工的泥塑。睡觉前的最后一眼和醒来后的第一眼,他都与泥塑为伴。
紧挨着他卧室的这间土窑洞,用白灰涂过,里边有个套间用来放他的“宝贝”。
岳丙寅的工作间里面放着许多2米左右的半成品,再大的一些彩塑像由于不好移动就会去现场制作。
岳丙寅在窑洞前边拓展了一个前厅,开放的玻璃框架门道收进了充足的阳光。小院宁静,却富有生气。
大门外堆着各处收集来的废旧树枝,这些木材用于制做大型彩塑骨架。
大门口的平地上,有一张石头桌子,夏天时树荫下非常凉爽,是岳丙寅创作小彩塑的场地之一。拍摄当天风和日丽,他在给一尊小佛像上底色。开眼是个细活,需要格外聚精会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