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间》第143期:一年年老去的爷爷
凤凰图片 2018-03-01
也许相处的时间久了人会麻木。几年之前,我似乎没有意识去记录一位老人的衰老,直到日子一天天如利刃般刻在他身上。那时,才觉得为时已晚。这几年过年回家,留心记录了一些爷爷很平凡的日常照片。翻看着爷爷从1953年至2018年的照片,记录的不仅是他一年年的老去,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将面对的过程。图为八十年代,爷爷下乡调研,中山装和草帽配起来有一种迷之气质。郝文辉/摄
这是家里的影集中最早的一张照片。1953年,奶奶和爷爷在老家永靖团县委工作时,经朋友介绍相识,一年后结了婚。爷爷当时二十多岁,风华正茂的年纪。从年轻时,爷爷似乎就是个正直却又执拗的人。我小时候和爷爷去吃牛肉面,他看到餐厅服务员给别人端面时手指沾上汤,就起身谆谆叮咛一番,讲各种道理,弄得人餐厅老板特别不好意思。
70年代末,全家人的合影。爷爷奶奶有三个孩子,父亲是老幺(后排左一),那时候还不到二十岁。
爷爷1931年6月出生在甘肃省积石山县安集乡一个贫农家庭。1950年左右,爷爷开始在乡上工作,1952年入党,后因为组织调动,离开了大山,慢慢发展到城市工作。图为外出工作时,自小在黄土高原长大的爷爷与大海的合影。
这是爷爷第一次坐飞机。奶奶说,当时爷爷可神气了,他旁边的同事反而很紧张,生怕从飞机上掉下去。1968年,爷爷在文革期间遭受迫害,被人毒打,浑身都是伤,用了一年半之久才渐渐康复。直到1978年才得以翻案。奶奶说,爷爷的耳背和腰腿疼痛问题,也都是从那时留下的后遗症。他的性格,也自那时候起,变得沉默寡言。
80年代,爷爷在家乡农牧局做基层干部。下乡调研工作时,中山装和胸口口袋里的钢笔,是他们那一代知识分子的“标配”。
爷爷外出学习时,在大别山“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安徽金寨留影。现在的爷爷早就不记得这张照片了。奶奶后悔早些年没有在照片背后记好时间和地点,爷爷身后的“星火燎原”纪念塔是我追溯这段记忆唯一的线索。
80年代,爷爷奶奶的一群老朋友在家里聊天喝茶。奶奶说这伙人,算上爷爷跟她,如今还在世的只有三个人了。
80年代末,爷爷和奶奶在老家院子里的合影。那个时候,我尚未出生。
1991年元月,我出生一百天,在照相馆拍摄“百岁照”时,全家人也一起拍了张合影。从1985年到1990年,爷爷的三个子女陆续都有了自己的孩子,自那时起,他的角色也慢慢从“父亲”转变成了家里的“爷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