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在推送里说,已经很久没看这么雷人的电影了,今天我又要说:已经很久没看这么尬的电影了。
跟不少人的满心期待不同,我对这部炙手可热的所谓大片不抱什么希望。时至今天,我也没弄明白,在2015年暑假,它为什么就成了大热,凭啥拿下票房冠军,小妖怪胡巴为啥突然变成网红…
没想到时隔两年多,它又来了,果然欠下的债都是要还的,为了写这篇推送,前几天我终于耐着性子把第一部又刷了一遍,尴尬得不行,今天又在爆满的影院中如坐针毡的看完第二部,一样的配方,熟悉的味道:《捉妖记2》
话说,上一部《捉妖记》讲到小妖怪胡巴的诞生,结尾时,它和人类爹妈分道扬镳,从此相忘于江湖。
第二部呢,基本就是这个妖儿子和他爹妈互相寻找的故事。
老实说,这样的设定就很尬,当初胡巴并不想离开爹妈啊,他爹妈非说:人和妖不应该生活在一起!
现在,这话又成了废话,怎么看都有一种“当初是你要分开,分开就分开,现在又要用真爱,把我哄回来”的感觉。
电影开场是妖界的一段尬舞,热热闹闹红红火火,一副欢乐祥和的样子,恍惚间仿佛来到春晚舞台。随后画风一转,四周冒出来妖王的爪牙,小胡巴不得不再次开启逃亡模式。
之后剧情重蹈《捉妖记1》的覆辙,小妖成为人妖两界争夺的焦点,围绕它展开的各种厮杀斗争层出不穷,最后的大魔王出场的套路也跟第一部一模一样。
客观的说,这部《捉妖记 2》无论是在服化道方面,还是特效制作方面,都比较精致,远胜隔壁的《女儿国》。比如,第一部就相当夺人眼球的红色剪纸小人,这次穿起了京剧武生戏服,颇有东方色彩…
但除此之外,真的乏善可陈。
如果说《捉妖记1》中还有一些对胡巴复杂性格的刻画,单纯中带着嗜血本能,喜欢恶作剧的妖性…而那在这部续集中,胡巴彻底变成了无公害萌宠,只会卖萌撒娇,还动不动就流眼泪。
导演仿佛要告诉观众:胡巴都哭了,你好意思不感动?
另外,我要给胡巴粉丝打一下预防针。在这部片子里,胡巴和他的尴尬父母沦为了配角。有网友描述道:胡巴挺可怜的,它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变成了《冰河世纪》里的松鼠,《神偷奶爸》里的小黄人。
大概,《捉妖记2》里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把主角让给了梁朝伟。
哪怕是这样一个剧情几乎为零,搞笑极其尴尬的电影,好演员还是能让故事看起来自然一些,感情合理一些。
梁朝伟饰演了一个不务正业、以坑蒙拐骗维生、赊账无数的赌徒。
跟他有关的笑点没有那么尬,几场逃跑戏还有点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喜剧片的味道。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他的残酷对比下,其他演员都特别矫揉造作,尬得不行,具体就不点名了。
李宇春扮演华丽丽的钱庄老板,尬着一口四川话,一出场就向梁朝伟逼婚,让人瞬间以为走错片场,乱入了隔壁的《女儿国》。
总的来说,《捉妖记》系列大概就是有些人说的,可以不动脑子看看,也许偶尔有些地方可以笑一笑的电影。
但我还是很后悔,为它那辉煌无比的票房,贡献了一份力量。
另外,关于胡巴这个形象,我反正是get不到萌点,据说灵感来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宅妖》。(不信你去看,第一部“编剧”一栏竟然填了蒲松龄???)
蒲松龄要是泉下有知,棺材板恐怕也是要盖不住的。
或许是因为导演许诚毅曾是梦工厂的主力军,在动画原型设计偏向西方风格,而中国传统的妖怪,都是九头鸟、九尾狐、石猴之类的,大多还都是有毛的(大概技术上比较困难)…
硬要说胡巴它们是个中国妖怪,我反正不能接受。
另外,胡巴的宣发是很牛逼的。不仅壕气的买下央视春晚倒计时60s广告,而且还承包了整个浙江卫视春晚。
不但壕,还接地气,刷屏刷到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农村基层。
海报接地气,知道中国人过年麻将要摸起
哦对了,我曾天真的以为,写完这一篇,再也不用跟这个尬片有什么瓜葛了,可是同志们,看情形还要出第三部!井柏然他爹还没找着啊…
我整个人都不好了!
我今天查了一下票房,大年初一当天,《捉妖记2》横扫5.83亿票房,据说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在今年的春节档期,《唐人街探案2》里的连环杀人案,《红海行动》的血腥尺度绝对是R级,完全不适合儿童观看,《女儿国》烂得无底线,这么看来,《捉妖记2》是今年春节唯一适合全家观看的合家欢电影。
但是,火爆的票房无法掩盖这部电影糟糕的剧情、糟糕的节奏,糟糕的人物,以及无比尴尬的各种笑点。一个网友对此准确评价道:尴尬树结尴尬果,尴尬树下你和我...
只不过,这样的投机取巧,这样的机关算尽,这样的票房成功,对于中国电影而言,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还未可知。
《捉妖记2》 可以带小孩去看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7 01:46 PM , Processed in 0.06549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