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有一个叫做Nintendo Labo的小玩具走红了。
拆开包装盒,你会得到:

几块儿普通的硬纸板
但你不要小看它们,毕竟它们的制作者是任天堂。这家以大“脑洞”闻名的娱乐厂商已先后打造了诸多爆款游戏,很少让人失望。
对于这次他们推出的硬纸板,经过玩家的组装,可以变成:

摩托车
钢琴
钓鱼竿
VR射击装备
机器人
......
配合公司旗下的Switch游戏机,这套硬纸板可以让玩家在极低的成本代价下(约合人民币四百多元)收获一批新奇玩具。虽然它们的体验感注定无法比拟数千元的VR高清头显或可编程的乐高机器人(且部分测评显示这套纸板玩具的组装时间会长达数个小时),但恰恰是在当今这种追求速度与产出的浮躁中,当多数科技企业都聚焦于投入重金研发高新产品、当国内外孩子们的玩具变成了清一色的ipad,任天堂逆行行业潮流的这套硬纸板才愈发显得珍贵——它至少能真正唤醒玩家的童心,让人亲自动手去探索一份原初的乐趣。
从这种层面上讲,创意设计永远重于硬件与技术。
这已经不是它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引发轰动了。不久前,由他们联合制作的《Pokémon GO》利用AR技术将“宠物小精灵”们带到了现实世界中,一些沉迷其中的玩家为了捕获它们甚至惹出了不少乱子——比如有位波斯尼亚的玩家为了抓小精灵跑去了当地自90年代遗留下来的地雷区;有家澳大利亚的警察局被游戏地图标记为了精灵站,结果吸引了不少玩家到场去抢装备、扔精灵球......虽然该游戏引发的安全问题已使其在多个国家及地区遭到了抵制,但其颠覆性的创意、与时下热门科技结合的意识为它带来的美誉也毋庸置疑。
而如果我们继续拉高视角,会发现这些已融入日本文化、成为那个动漫大国特有符号的“小精灵”们,已通过这款游戏的载体大规模闯入世界舞台,令地球另一端的人们也记住了它们的样子并为之疯狂。这是日本一项很强大的文化输出——最大规模地扩散文化元素,并有效从中获取经济回报。
那么,拥有最丰厚文化积韵的中国,该如何向世界讲好自己的故事?
就在任天堂新款纸板玩具被公布的同一天,应中文遗基金(CHSDF)与时代集团的号召,被称作是设计界“圣经”的《Wallpaper*》和几位国际知名设计大师正聚在北京。
到场设计师当中,有人曾在中国的小县城里屈身数月寻找灵感;有人曾将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切实落地中国,或收获惊喜,或备受争议。但无论如何,他们的作品与上文提到的游戏作品一样,聪明有效地传导了文化基因,小而美好,在日趋扁平与同质化的世界中形成了一股逆流。
接下来,向大家介绍其中两位设计师,以及他们作品背后的故事及反思:
▼
Christopher Jenner
克里斯托弗·詹纳
这位设计师迷上了中国宜兴的陶艺。“我爱上了这种材质,当时还从上海买了几件带回了伦敦的家,用它们喝茶。”Christopher说。
去年,他考察了这些陶土的质地,发现这种非封闭的材质很利于茶香的扩散,并保证茶水的味道纯正。为了能批量生产这些陶器,他在伦敦创立了一个中国品牌——宜兴陶艺。
为保证陶器的功能性能够顺应消费市场的变化需求,他们总共设计了40个部件,并最终将它们精简为了最能吸引西方消费者的22件:

包括茶壶、西方人惯用的取糖杯、各种形态的托盘、碗,以及花瓶......
在米兰的展会上,这些来自中国的陶器被摆在了这个用700多个连接件搭成的木架子上。后来,他们制作的2000件陶器被全部售空。

Christopher的反思:
人类正丧失基本技能
历史如何生存于现代
●“虽然,我们生活的时代使我们不需要再通过动手制作物品来自给自足,但是在几千年前,人类都会亲自动手做物件,这是我们作为人类的一项基本技能。当你身体力行,就会从中感受到乐趣,并反思我们到底是谁。”
●“这些纯手工制作的精美陶器或许对千禧一代缺少吸引力,但老一辈人会更看重实用性而非装饰性。并且,它们的背后存在着一段故事、一段历史、一段文化,这种内涵正是人们想要的。”
●“其实手艺人经常会遇到瓶颈,被卡主,他们循规蹈矩不愿有所突破。但是,你依然可以通过新科技去向它们展示工艺的潜力,让他们由此重新发现自己的技艺。设计与工艺之间、设计与制作之间永远都存在冲突,但这种冲突很重要,它能让我们发现自己的潜力。”
●“工艺是文化的一部分,而文化是什么?文化一直在变化之中,它不是一个被封存在盒子里,可以时刻被人拿出来解释我们曾经是谁的东西。我们要将它融合到一些科技、现代工艺中,让它仍能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这是最关键的。对于中国而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回到过去,把博大精深的文化元素展示给世界,并不断从国人的记忆中召回这些东西。我们要保护传统工艺,让它们能生存于当代,并将它们带入人们的现代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