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58|回复: 2

[人世间] 《中国人的一天》第2948期:他18岁进深山做教师 37年从未让一个孩子失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7 09: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人的一天:他18岁进深山做教师 37年从未让一个孩子失学
原创 中国人的一天 2018-01-26


1-1.jpeg
在太行山深处有一所小学——山西省平顺县虹梯关乡西井山村三岔口村小学,它藏匿于群山之中,几乎与世隔绝。这里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是上党地区交通最为不便、条件最为艰苦的学校。从虹梯关乡到西井山村大概有50多公里,全部都是曲折陡峭的山路。可就在条件这么艰苦的环境下,有一位老师坚守了37年。(摄影&撰文/薄高鹏 编辑/郑子云 《中国人的一天》第2948期)



1-2.jpeg
他叫许生学,今年56岁。1980年,18岁的他高中毕业后被招到三岔口村做民办教师,他也是三岔口小学唯一的老师。当时西井山十一个自然村的适龄孩子全都在这个学校上课,许生学清楚地记得当时一共有五个年级26个学生,五个年级的课程全部由他一个人来教,白天给孩子们轮流讲课,晚上则一个一个地给孩子们批改作业。



1-3.jpeg
学生们的家分布在西井山上的各个地方,有的学生要走6公里的羊肠小道才能够来到学校。1980至1990年,为了保证学生们的在校学习时间,许生学就让高年级的学生寄宿在学校。当时村里还没通公路和电,许生学每天早上走三公里的山路去挑水。冬天为了取暖,天亮前他就打着灯笼到校,在教室一角点旺一堆柴火,让学生们到校后围火取暖。“两眼一睁,忙到三更”是许生学在那十年间工作的真实写照。



1-4.jpeg
1990年10月,许生学被调往山下的芣兰岩小学任教。1991年冬天,一连五日的大雪使得当时三岔口小学的教师下山哭诉:宁可辞职也不再上山任教。在13名学生面临辍学的情况下,村里的老支书请求许生学返山任教。面对白发苍苍的老支书,想起一贫如洗的乡亲和13名活泼可爱的山里娃,许生学心如刀割,当即流着泪表态:学期末重返高山,直至把山里娃全部送出大山。一诺千金,许生学就这样又回到了三岔口村教学直至今天。



1-5.jpeg
学校的窗户因为年久失修,早就损坏严重,许生学只能用硬纸板和胶带来修补一下。学校里的小凳子已经使用了一二十年,凳子上不知坐过多少位学生,只要有点损毁,许生学就会用石头把损坏的凳子进行修理。许生学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送走了一波又一波的学生。



1-6.jpeg
如今山上的年轻人大部分都迁到了山下,西井山上只剩下四个适龄儿童在上学,两个学前班,一个一年级,一个二年级。



1-7.jpeg
学前班的学生石宝芳今年刚刚6岁,还不会熟练用笔,许生学手把手地教她如何握笔写字。



1-8.jpeg
学前班的石金源今天有点不舒服,许生学赶紧用体温计给他量了量。因为与山下医院距离太远,山上的人除非是大病,基本都是自己医治,所以许生学总是预备着一些药品以防万一。



1-9.jpeg
有三个学生回家需要走3里的山路,每天中午放学,许生学都会站在学校门口叮嘱他们路上小心。



1-10.jpeg
送走学生后,许生学就得赶紧准备中午饭,土豆和豆角是他最常吃到的食物。许生学的妻子常年在山下住,每年只能够上山两三次。今天她准备了素馅的饺子,给丈夫改善一下生活。在山上,许生学一年吃肉的次数很少,因为上山路途遥远,也没有冰箱,肉放久了会坏掉。
 楼主| 发表于 2018-1-27 09: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11.jpeg
太行山的冬季特别漫长,要持续大概半年的时间。妻子由于不常上山,身体抵挡不了山上寒冷的天气,有点感冒。许生学找来村民帮忙输液,他在一旁紧张地看着妻子,拿手电帮着照明。



1-12.jpeg
一旦下大雪,山上的人下不去,山下的人也上不来,许生学还得提前为过冬做准备。上山收购药材的商贩会带些商品,许生学买了一大包挂面,他说如果碰到恶劣天气,这些挂面可以维持很长一段时间。许生学还在大山里种了些圆白菜,可今年收成不太好,再加上野猪的破坏,能收到手里的只有很少一部分。



1-13.jpeg
多年来山上的生活不规律,让许生学患上了胃炎,每天需要吃药来控制,医生说如果再不注意,病情会越来越严重。他的身体也因为营养不良显得特别消瘦。



1-14.jpeg
尽管如此,许生学还是习惯性地工作到很晚,坚持把每天的工作进行记录,这样就可以清楚地知道今天都做了什么,明天还需要做什么。



1-15.jpeg
晚饭后天已经黑了,许生学要赶往三里外的学生家进行家访。学生们的家长见许生学过来家访,纷纷围坐在了一起,询问孩子们在学校的情况,他们和许生学朝夕相处,早已把他当做自家人看待。



1-16.jpeg
夜已深,大山里只有许生学的屋里还亮着灯。



1-17.jpeg
谈起在大山里的37年,许生学说,在答应老支书的那天开始,他就做好了扎根大山的准备。这里的条件太艰苦,他要是不守着这个学校,山里的孩子就要面临辍学。为此,许生学记不清自己资助过多少位贫困学生,在他心里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让山里的娃走出大山。因为他,37年间,三岔口小学没有一个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



1-18.jpeg
许生学看着保存的唯一一张1985年全校师生大合影,依然能够清晰地记起里面学生的名字:许瑞平、李会芳、桑松艳、石李芳、石金光、石天岗……他们以优异的成绩相继考入县一中,许瑞平更是考入西北政法大学,成了村里第一名大学生。这样的成绩,是许生学坚守了几千个昼夜换来的。



1-19.jpeg
37年的光阴在悄然流逝,只有身处大山深处的许生学自己能够体会其中的艰辛,这是20岁时年轻帅气的许生学和现在50多岁的他的对比照片。虽说学生们早已换了,但许生学依然站在熟悉的讲台上,兢兢业业地教育着学生们。



1-20-compressed.jpg
许生学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山村教育事业,他为大山里的孩子们打开了认识世界的大门,也成就了一批批大山里孩子们的梦想。教育的“扶贫”力量正从这所小学一点点凝聚起来。许生学说:“我就是大山里的孩子,我知道如果孩子们没有接受教育,将来很可能还会继续贫困下去,知识就是孩子们的精神脊梁,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自己责无旁贷。”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7 06: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7 07:21 PM , Processed in 0.09137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