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间》第137期:我的凉山
凤凰图片 2017-12-28
这组照片的摄影师是一群来自凉山深处的彝族孩子。他们把相机对准了自己成长的地方:家乡的风景,牛羊猪鸡,小伙伴的笑脸,春天的阳光和气息,所有司空见惯的场景在他们的镜头下都变得充满情感。透过孩子们的视角,可以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凉山。图为海来小明拍摄:“放学后,北京来的老师给我们发了相机,还教我们怎么用,没拿到相机的同学抢着让我给他们拍照。”(本栏目由华夏银行特约)
从2016年11月至今,摄影师焦冬子发起的公益影像项目“我们在一起”三次走进凉山,开展儿童摄影课,让孩子们学会拿起相机记录自己生活成长的村庄。这些孩子们年龄最小的8岁,最大的14岁。他们手里拿着的相机,多数是城里人已经淘汰的卡片式数码相机,但是对于这些凉山的孩子们而言,却非常新奇和珍贵。图为吉拿有史拍摄:“我的叔叔和哥哥在外面打工,过彝族年时都回家了,我觉得婶婶抽烟的样子有点特别。”
“春天开满花的桃树,小伙伴的鬼脸,扑扇翅膀的大白鹅……在照片里,我看到的不是黑色的小手、衣服上的泥巴和破洞,不是哀愁、荒凉和困苦。我看到了溢出画面的生机,洒脱自在的童年,在大山里蓬勃生长的愉悦。”摄影师焦冬子说。图为赤黑子曲拍摄:“虽然这个爷爷家很穷,还有一个奶奶一直生病,但是这树桃花开得很漂亮,真希望他们看到了能开心一点。”'
孩子们把镜头简单而直接地对准自己喜欢或者好玩的人和事,有时还会导演。摄影师焦冬子希望更多人能看到孩子们眼中的凉山:“不同的凉山,有阳光、有笑脸、有个性、有欢乐、有朝气……”图为曲么伍作拍摄:“我的大弟弟九岁了,和妹妹一起上幼儿园,我让他到菜花地里拍照,他开心地在地里疯玩儿。”
阿比格夫:“村子里有老人去世,请毕摩做毕,送逝去的亲人上路,也赶走恶鬼,这个人手里拿的叉子是插鬼的。”
曲么曲里:“过彝族年我们都会买一些饮料回家,弟弟每天都要喝,看见我的相机很兴奋。”
吉力古子:“妈妈的裙子已经穿很多年了,还是这么漂亮。”
沙马小衣:“这座桥在我上学的路上,已经很多年了,走在上面有点摇晃,每次路过我都怕掉下去。”
沙马小梅:“我们关系特别好,我们三个经常一起做饭,做游戏。”
阿比牛色:“小明发卡上的粉红色蝴蝶结太漂亮了,我也想要有一个,可是没有人给我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