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时写的推送|因某些原因被删|今天修改重发
部分内容引自路内小说《少年巴比伦》
2017年1月14日,星期六。广州气温骤降,我穿着厚厚的棉衣,穿过这座熟悉的城市,去城市另一端看一场电影。
这是一部排片量极少的国产电影,制片人没有下跪,也没有爱国观众替它呐喊,空空荡荡的影院,就我一个观众。
我偏爱国产电影,因为我相信中国人的故事,更容易打动中国人:《少年巴比伦》
姐姐张楚 - 梦想音乐节 第7期
戴城,是一座虚构的城市。这座城市位于上海和南京之间,从各种迹象推断应该是苏州。
这里盛产一种糕点“枣泥麻饼”,因为发音古怪经常被读成“操你妈逼”。因为这个容易让人误会的发音,当地营业员经常和外地游客打架。
苏式糕点:枣泥麻饼
上世纪90年代,路小路,戴城的平凡少年。
读书时的成绩不好,解析几何题目做不出来。看见象限上的曲线就想到了女人的乳房和屁股。老师说:路小路的人生观有问题,只有悲观的人才会把曲线看成人体素描。
那年头,读书好也没什么卵用。反正读完中学就上技校,上完技校就进工厂。人生路径非常清楚的,和读书没太大关系。
[路小路]由[董子健]饰演
路小路的理想很简单:在厂宣传科当科员。
每天早上泡好自己的茶,再帮科长泡好茶,然后,摊开一张《戴城日报》,坐在办公桌前等着吃午饭。窗台上有一盆仙人球,天气好的时候,阳光照在仙人球上…时间非常轻易的流逝着。
毕业后,老爸托关系把路小路弄进了工厂,为此送了领导一大堆香烟、礼券、还有一只大王八。
就这样,路小路成了糖精厂的工人。工厂里有“好工种”和“坏工种”之分。比如:电工、钳工、管工、厂警…通常都上白班,没有产量指标,没有严格的交接班,这些都是工人之中的贵族。
这些技术工种,在工厂里会被人高看一眼,简称“技工”。路小路心想:技工,那也和妓女相差不远了。
这是戴城著名的国有企业,有两三千号工人。如果它倒闭了,社会上就会出现两千多下岗职工,他们去摆烟摊,会把整条马路堵住;他们去贩水产,会把全城的水产市场搅乱;他们什么都不干,街道就得给他们准备五六百桌麻将。
在那个年代,一个大型工厂,就是一个微缩的小社会。厂里有自己的医院、自己的学校、自己的商店、自己的食堂、自己的派出所…总之,你能想象到的一个社会该有的生活设施,厂里都有。
很多人在厂里的医院出生,在厂里的学校长大,毕业后在厂里上班。大家一起上班,一起在食堂打饭,蹲在同一个茅房里拉屎...身边的所有人都是熟人。
谁家做了好吃的全厂都知道,谁家儿子把老爸打了全厂都知道,谁家媳妇偷人了全厂也都知道…就连谁家打碎一个碗,全厂都听得见。
以下照片来自于乌鸦的好朋友:贺贺
拍摄于2015年的重庆[望江厂]
路小路的第一任师傅,江湖人称:牛魔王。他之所以这么“牛”是因为三件事:1、他修好过日本进口的水泵。2、他打过科长。3、曾经有一次锅炉爆炸,他被炸上了天,但最终毫发无损。
路小路的生活,本该在这样魔幻又枯燥中渡过。
直到有一天,路小路遇到了一个姑娘。她叫白蓝,白色的白,蓝色的蓝。她是厂里医务科的医生,似乎是厂里唯一没有被烟尘、臭气、乱七八糟给污染的女孩。
[白蓝]由[李梦]饰演
这样的姑娘,无疑是厂里所有未婚男人的目标。
为了追求白蓝,路小路必须去战斗。和化工局局长的儿子斗,和保卫科的干部斗,和科长斗,和各种规章制度斗…
路小路的生活,变成了一段打怪升级的旅程。工厂就是那头巨大的怪兽,吞下去的是风华正茂的少男少女,吐出来的则是垂垂老矣的下岗职工。
路小路的二十岁,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充满了大尺度的黄段子,充满了懵懂的性冲动和少不更事的热血…
锅炉爆炸后,像UFO一样飞进江里的锅炉盖;阿姨们硕大的奶罩挂满了厂区;暴躁又温情的工厂老师傅;阴阳怪气的各种领导…千奇百怪的厂规班规;稀奇古怪的国企大锅饭潜规则;以及很多很多被埋葬的青春…构成了路小路“香甜而腐烂”的二十岁时光。
阴差阳错中,路小路和白蓝并走到一起。她督促路小路上夜大,成为了路小路第一个性伴侣…他们的关系,是情侣,是姐弟,又是师徒。他们最终踏上了截然不同的生命旅程。
有书评人这样形容《少年巴比伦》: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纷繁复杂、山雨欲来的特殊时代。激动人心的政治硝烟渐渐散去,只剩下空洞的回忆和年迈苍凉的一代人。
他们已经人到中年或者暮年,青春、激情早已退潮,麻木的神经与灵魂在机械死板的工厂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得过且过。
而路小路们,正处在生命的上升期,迫切渴望从上一辈手中接过生活接力棒,在一腔热血与满腹抱负中实现心中渴望。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只能在工厂度过庸常的一生。
这是一部优点与缺点同样突出的电影,豆瓣6.8分基本准确的概括了它的品貌。它有一点像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和《钢的琴》的混合版,但却远远没能达到这两部电影的高度。
原著小说精彩的对白,精彩纷呈的桥段,也没能在电影中得到完整体现。究其原因,乌鸦认为有三点:1、剧本改编的功力不够。2、情节有点跳跃,可能是剪辑出了问题。3、导演稍显稚嫩。
虽然有诸多不完美,但我们不能要求所有年轻导演的处女作,都像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那样惊世骇俗。
我们在这样一部稚嫩的电影中,能看到一位年轻导演,两位有天分的年轻演员,那份“掏心窝子”的诚意。就像电影海报上写的:坚信爱情。抱歉,不撕逼。
这份诚意,对得起那三四十块钱的电影票。
当然,我更推荐70后作家路内先生的原著小说。他很可能是中国年轻作家中最出色的一位。建议大家在春节期间,看看他写的“追随”三部曲(《少年巴比伦》是其中的一部)。
我是路小路,我在这里。我上班下班,我跑来跑去,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想去远方,可远方太远;我想伏地生活,但心有不安;我在迷雾中穿行,我不知道我会成为什么人,但我知道我不能成为什么人…
电影结束,音乐响起,是张楚的《姐姐》。(建议大家回到文章开头处,点击收听这首90年代的好歌)歌声中,我莫名奇妙的伤感起来。我想到路小路说的一句话:当我知道了生活的真相,我不会再去嘲笑一个二十岁莫名痛哭的少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8 02:50 PM , Processed in 0.07215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