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 2017.12.26
群众演员八年蹲守北影厂 曾夜宿自动取款机
本期作者:何安
2010年1月1日,一个全新的人物故事栏目《中国人的一天》上线。在2017年最后一周,《中国人的一天》将迎来八岁的生日。八年,2900多个日子,290...
2010年1月1日,群众演员野狼成为《中国人的一年》第一期的主人公。今天,他将成为我们回访的第一位老友。此后几天,我们将带来更多“老朋友”的故事。(摄影/何安 视频/周佳榕)
八年前,摄影师王崴在北京电影制片厂门口遇到了野狼。今天,我在老地方找到了他。时间飞逝,野狼的胡子花白了。“八年间最大的变化可能还是在我自己对艺术的建树上,街道上也有人对我指指点点找我合影了,”野狼说,“那会儿苦,虽然现在也没好到哪里去,但总比那时候好多了。”图为野狼拿着八年前《中国人的一天》为他拍摄的肖像留影。(特别感谢:摄影师王崴提供野狼八年前的老照片;网友王宏源提供野狼的联系方式。)
这些年,只要有空,野狼总会坐到北影厂门口等机会。“厂子萧条了,来这儿的人没多少了。最初跟我一起的人现在都走了。我自己把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坐热了。”野狼强调这不叫“等活等戏”,应该叫“澄(dèng)戏”,因为人要沉淀下来,才能把戏演好,并不是干活。这是北影厂的一位老前辈曾经告诉他的,他也一直把这个词作为自己的“水准”坚持,并和其他群演划清了界限。图为野狼身边等待演出机会的群众演员,打着毛衣打发时间。
生活仍然是窘迫的。野狼曾租住的小平房受“清退”影响无法续住,无奈只能寄人篱下,在朋友家将就过夜。白日里他都出门在外,很少回住处。在讲述自己演绎经历时,野狼兴起表演就地摔倒。十几年的群演生涯让野狼有了充足的经验:“其实摔跤也是有技巧的,不然很容易受伤。”
野狼在公园里吃自带的午饭:两个馒头,一盒牛奶。有时候认识的水果店老板会送他一点水果,会稍丰富一点。“吃的简单,解饿就好。不想让熟人看到我吃的啥,因为‘虚伪’。”野狼说,虽然收入比八年前好一点了,但是能去演的戏太少了,竞争太强,自己的性格有时候太直,也得罪了不少人。他为此负过伤,也曾想过放弃,但自己对演戏的执着追求把他又拉了回来。谈起这十几年的经历,野狼称最重要的就是两个字:“忍耐”。
没戏演的时候,朋友曾介绍他做一些工地上美缝的活,每平米能挣20块钱。一套房的活干个四五天下来,野狼能挣到2000块钱。图为野狼在做美缝工作。
野狼扛着外界的压力坚持着自己的追求。“很多人说我有病,不伦不类还梳个小辫子……说两句都是小事,还有动拳脚的。我都忍下来了。家人曾经也非常反对,老婆也跟我闹过离婚。”在剧组的时候,野狼不想和一些人“同流合污”,被人趁机打伤在家趴了三个月。“我已经能承受了,这种事太多了。”
这是“野狼”15年前的证件照,夹在字典里。为了在行业内有作为,野狼曾在书摊买了这本新华字典:“多学点字,这是最基本的素质。那一年我学了三遍字典,这样最起码看剧本不会有多大困难。”在八年前我们第一次遇到野狼时,他其实已北漂多年。2001年,野狼下岗后从内蒙来到北京陪孩子读书,从广播里了解到群众演员这个行当。自那时起,他给自己起了这个艺名,一干就是十七年。 "刚下岗时觉得落寞,后来觉得是一种解放。"
为了锻炼自己的自信和演出功底,野狼每天上午都会在北影厂周边练声练气,背诵诗歌和古文,无论是高尔基的《海雁》还是李白的《将进酒》,他都熟练背诵。刚开始演戏那会儿,野狼甚至在高校里当过裸模练习放松:“一双双眼睛盯着我,都能出一身冷汗。”除了常在北影厂门口“澄戏”外,野狼也经常在附近的电影学院出没。他喜欢呆在学校里的感觉:“有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