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30|回复: 0

[史地人物] 茶馆里的八卦,市井中的江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3 10: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茶馆里的八卦,市井中的江南 

 2017-11-22 逸骁 地道风物

| iPhone X 发布的那个星期,

这里正讨论着附近的祭祀 |



- 风物君语 -


各处贴着“莫谈国是”的纸条

屋里摆着长桌、方桌

长凳、短凳。

三两茶客坐在茶馆里

聊着天

逗着蛐蛐儿

……

许多人对茶馆的印象

源于 60 年前老舍创作的

《茶馆》


今天,在一些地方

封闭的茶楼、茶社替代了茶馆

它曾经扮演的许多功能

社交、娱乐、信息集散……

如今还保留在江南的一些茶馆里




凌晨 3 点半,走在苏州京杭大运河沿线上的一个小镇,平望镇,四周都很安静,小镇还没有完全醒来,这里的茶馆却早早醒了。


 凌晨 3 点半,对于习惯了都市生活的我来说,赶上加班,有时候我可能还没有结束上一天的工作。而这个茶馆的人们已经迎来了新一天的生活。摄影/小疯子

 

迈进镇上平安茶馆的门,茶馆里已经零星的有了茶客,茶馆前厅的电视机上正播着央视的家庭伦理剧。老板娘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

 

她每天凌晨 2 点半就起床了,茶馆从3 点营业到下午 4、5 点就关门了。回家以后,她的工作还没结束,做完晚饭,还要打扫家里的卫生。基本上每天要忙到晚上 8 点,她才会睡觉。睡个 6 小时就又要起床工作了。


 看起来像 40 年前的场景,实际就发生在前几天。iPhone X 刚刚发售,这里的人们却与它绝缘。摄影/小疯子


这样的工作习惯她已经持续了几十年,来喝茶的茶客她几乎都认识。

 

凌晨 5 点,电视上播起了新闻,老板走到前厅换到了一个正在播《雪豹》的地方台。不到 6 点这里已经坐满了茶客,那天正赶上当地倪姓家族的一次大型祭祖活动,桌上好几个人正谈论着着这件事。

 

老板娘告诉我,每年农历 9 月 16 附近 12 里地远的一个石船上会有这么一个活动。

 

这是每天茶馆里的第一个客人高峰期。来喝茶的都是附近的渔民,他们每天差不多 7 点就会散去,上船捕鱼。


▲  茶馆里打牌的大爷正坐着窗边打当地的游戏“十三张”。我坐在一旁静静的看,一位大爷说“你们读书的小孩子,不要看我们打牌,这个不好……”摄影/小疯子

 

到中午 11 点,店里又会有第二波高峰。镇上周边的村民结束了上午在菜市场的工作,他们有些人会在镇里的茶馆待到下午两点多再回家。


                              


 1 

开门七件事情,柴米油盐酱醋


平安茶馆只是江浙茶馆的一个片段。

 

但如今走在江南都市的街道上,像平望镇上那样的茶馆的踪迹已经很难再见了。毕竟,大部分城市化已经打破了原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奏。


但在江南不同的城市,还留有不同的茶馆印象。

 

中国的普通老百姓开门有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在此之中也占的一席之地。这个本是从西南崇山峻岭之处人们兴起的爱好,秦朝统一六国的路上,一并征服巴蜀地区时,茶叶也被一并带到关中地区。在秦一统天下之后,茶叶也跟着被传到了江南。


▲ 图/视觉中国


江南是个种茶树的好地方,茶很快从这里流传开来。到了南宋,随着经济政治中心的南移,这里“茶文化”成了“中国文化”的代名词。

 

而除了四川茶馆,江南与茶馆也有着数不清的情缘。民国时期的文人笔下,可没少见江南茶馆的影子。朱自清、张恨水、舒新城、黄炎培……

 

江南的茶馆有很多共性,比如他们都是一个市井场所,消费价格不高,而且成为了当地的信息集散和娱乐地。但走进不同的城市,它总会沾染上属于那座城市的味道。

 


 2 


江南茶馆,精致与市井交融



/ 扬州茶馆 /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

 

运河边上多茶馆。

 

除了我们在苏州平望碰到的运河人家。曾经伴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凿而发展的扬州,也成为了南北货物的交通枢纽和集散地。


南来北往的人清润了这个小城的茶馆文化,精致中还带有着市井气。

 

扬州是个讲究的地方,吃早饭的茶馆叫“茶社“。扬州城里名气最大的茶社叫富春茶社,这个名字在朱自清、巴金等民国时候的文人都在这里留下了痕迹。

 

▲ 茶社里除了茶,还有精致的点心。

 

“扬州最著名的是茶馆……吃的花样最多。坐定了沏上茶,便有卖零碎的来兜揽,手臂上挽着一个黯病的柳条筐,筐子里摆满了一些小蒲包分放着瓜子花生炒盐豆之类。又有炒白果的,在担子上铁锅爆着白果,一片铲子的声音……”朱自清在《说扬州》里这么写道。


扬州的茶馆经常和公共澡堂合二为一,早上卖茶,下午就成了澡堂。扬州的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 ,“水包皮”就登场了。



除了洗澡配套的还会有搓背、捏脚、修脚……在扬州,泡澡不仅仅洗澡而已,它早就融入了当地的沐浴文化。

 

 

/ 南京茶馆 /

吃茶,上夫子庙

 

“‘上夫子庙吃茶’,这是南京人的趣味之一。”在南京逗留时间不长的张恨水曾留下这样的文字记录南京的茶馆。


▲  图/视觉中国


在张恨水的记忆里,“无论你去得多么早,这茶楼上下已是人声哄哄,高朋满座。我大概到的时候,是八点钟前,七点钟后,那一二班吃茶的人,已经过瘾走了。这里面有公务员与商人,并未因此而误他的工作,这是南京人吃茶的可取点。”

 

早期的南京茶馆顾客一般多在早晨出现,茶客也多来自于中下阶层。

 

在南京的老茶馆,除了茶客吃茶,那里也是各行各业活动的中心。在民国时期,夫子庙的早茶是最兴盛的,秦淮河畔的茶馆至少就有个 2、30 家。茶馆里没什么讲究,几分钱一碗茶,2 分钱一个烧饼。即使是穷人也消费得起。

 

茶馆也因此成了这里的信息集散中心。

 

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都可以到这里来消费。跟今天在苏州平望看到的茶馆一样,外地人本地人,如果想打探当地的新闻趣事,就得到南京的老茶馆。

 

茶馆既是文化人交流的场所,也是个听书,唱戏的娱乐场所。因为这烟火气,秦淮河畔的茶馆也经常出现在《儒林外史》这样的作品中。

 

/ 杭州茶馆 / 

直到今天,这座城依旧保留着精致的茶文化

 

早年间,杭州茶馆里的热闹还包括了里面的曲艺演出。随着杭州评话的兴起,茶馆在杭州也是一个献艺的场所。它为茶馆招揽了不少茶客。

 

清末民初时期的杭州,由于西湖东面湖滨一带城墙高耸,游船在西湖东南岸一带停泊,于是那里就有了著名的茶园、茶楼。



杭州至今保留着它的茶馆文化。截止到今年 5 月,杭州茶馆数量多达 2000 多家。

 

杭州人爱喝清茶,所以杭州的茶馆里除了清茶外一般不会搭配卖食品。杭州的茶馆多被称作“茶室”。它不像北边的扬州、南京那样还会配有小食。杭州人喜欢喝清茶,所以这里的茶室,茶馆本身带有更多文人的色彩。

 

这个茶室既可以作为文人的书房,也能做佛道的净室。

 

/ 上海茶馆 /

“十里洋场”上,茶馆里的众生百态

 

当视线转到上海,这个江南最耀眼的城市,它延续着的江南茶馆的特色也带有更强烈的时代印记。

 

▲ 早年上海的茶馆 图/视觉中国


南腔北调的移民为这座城市的茶馆添上了不同的风格。在旧时的上海,茶馆分广式、苏式、本地式等几种。

 

广式茶楼茶叶考究、茶具精美,茶点也精致。而在上海的苏式茶馆则充分体现着江南的韵味,茶楼的建筑与园林结构,环境幽僻,茶馆内设小坛,还有供茶客娱乐的苏州评弹。在上海,因茶客的不同,茶馆被大致划分为了高档和低档两类,广式和苏式多属前一类,而后者则是上海本地茶馆的特色,人多且杂,它服务的是穿梭于城市中的贩夫走卒。

 

这类低档茶馆如“老虎灶”。它实际上就是卖开水的“小店铺”。老虎灶一般就设在马路边,店面不大,砌一个灶头就能开店。路边摆着桌凳就能喝茶了。茶叶也不讲究,多是最便宜的粗茶。

 


中低档的茶馆里鱼龙混杂,一些中小规模的茶馆会专门设置书场,评弹奏艺,招揽茶客。有的茶馆甚至会在书台入口设特别席,专供茶客使用。入座的茶客也讲究,不用开口,比个手势,伙计一看就知道客人要的什么茶——食指伸直是绿茶,食指弯曲是红茶,五指齐伸微弯是菊花茶,伸手握拳是玳花茶。

 

今天的上海时代变迁,咖啡馆已经逐渐替代了茶馆,成了市民生活中的新宠。在这座城市里,咖啡馆所取代的不仅仅是人们喝什么,它的流行替代的还有人们传统的手工业生产时间。

 

 

 


风/物/时/刻


说起茶馆,只有江南肯定不够

四川的,北京的,天津的,广州的……

故事多了去了,

茶馆体现着一个城市的作息,

没来北京的时候,

有时候晚上 11 点才会从茶馆回家

因为四川人一般睡得比较晚

……

茶泡好了

你有故事来分享么?




丨逸骁

部分未标注图片来自网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8 03:58 AM , Processed in 0.09439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